/当你凝视黑暗的时候,伦勃朗正看着你

当你凝视黑暗的时候,伦勃朗正看着你

三大「文艺复兴」风格艺术巨匠之四

他是梵高最崇拜的男人;

他是唯一一位能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们比肩的大师;

他是全能型艺术家,打破传统,激进创新,堪称荷兰画派的一个“奇迹”;

这个备受青睐的大师中的大师,晚年却穷困潦倒,毫无尊严的郁郁而终;

然而,一道「伦勃朗之光」照亮世界600年,经久不衰,灿烂依旧。

伦勃朗这一辈子,何其幸运,又何其悲惨?

100%的大师,98%的叛逆

当14岁的伦勃朗进入莱顿大学的时候,荷兰绘画在外人眼里还是一个不入流的派系

荷兰画派继承了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的特点闻名于世,但是,当时整个欧洲的主流是巴洛克风格。

在贵族阶级眼中,这种风格无异于乡村野夫,太土太low,根本登不得大雅之堂,但荷兰画家人均叛逆,个性十足,偏要挣脱了千余年以来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

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这是他们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贡献。

正是在这股叛逆之风的滋养下,诞生了一位荷兰绘画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大师——

伦勃朗

在1620年前后,这位年轻的荷兰画家并没有因为其离经叛道的绘画风格而被正统的收藏圈拒之门外,人们还保留着17世纪初期遗留下来的对暴力和放纵的品味,毕竟詹姆斯一世统治期间营造的恐怖气氛才过去了十几年。

所以,伦勃朗的早期投资人康斯坦丁·惠更斯虽然受到的是古典主义的熏陶,却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古典主义者。

这才没有对伦勃朗反古典主义的天性加以制止,这种超前的眼光和魄力,让伦勃朗得以飞升,成了19世纪的一个传奇,康斯坦丁·惠更斯功不可没。

前半生的伦勃朗跟开了挂似的,他很会讨好主顾,所以他的画卖的很好,还年纪轻轻的娶了白富美,得到了巨额嫁妆和大量客户,住进了豪宅的伦勃朗,还以此爱上了收集各类藏品。

得意大笑的伦勃朗与白富美妻子。

最恣意潇洒的人生也不过如此了吧。

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几乎画了100多幅自画像,其数量之多在历史上所有油画家中,几乎找不到第二个了。

这放在今天,伦勃朗妥妥的一个自拍达人。

伦勃朗在绘画史——不仅仅在荷兰,而是全欧洲的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人物。

然而,上帝就爱戏弄幸运的人,伦勃朗的高光人生在36岁这年被击碎了。

这要从一幅叫《夜巡》的画说起。

一道穿越600年的光

那年有16个保安射手凑钱请伦勃朗画群像,伦勃朗觉得要把这么多人安排在一幅画中非常困难,只能设计一个场景。

《夜巡》这幅画极具动感,画中的人物们似乎接到了报警,他们准备出发去查看,队长在交代任务,有人在擦枪筒,有人在扛旗帜,周围又有一群孩子在看热闹。

《夜巡

这幅作品中伦勃朗绘画风格中的文艺复兴兴盛期的底蕴显现出来了,画中人物均被安排在一个既定的空间中,他们穿过宏大的中央拱廊,向画面中心迈进。

画中的拱廊部分被裁剪前有更加明显的拉斐尔风格,第二平面中激动地走来走去的其他人物以及背景中静止不动、面朝观众的人像,这些都属于拉斐尔画面体系的组成部分,可见伦勃朗对拉斐尔壁画的研究至深。

拉斐尔的一幅巨型壁画《雅典学派》,一直被公认为文艺复兴盛期完美地体现古典精神的杰作。

《夜巡》确实有一些巴洛克风格,因为伦勃朗在其中添加了丰富的装饰性元素和戏剧化的布光。

但事实上,正是这种取自文艺复兴兴盛时期的作品规模、比例和架构以及同等重要的明暗对比法,将《夜巡》与17世纪的其他荷兰群体肖像画区别开来。

这是一幅较为典型的荷兰肖像画,画家弗兰斯·哈尔斯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

伦勃朗那份独特的艺术品质显现出来了:

一种对所有欧洲艺术伟大之处的深度认同。

这种发掘者的本质,使其能够回顾一个世纪以来的风格积淀,从而对前辈古典主义大师在艺术中所创造成果的技巧形成一种融会贯通的认识

事实上,伦勃朗凭借想象力,对他从前辈画家那里获得的绘画理念和主题进行了完全的重塑,以至我们在缺少显示其逐渐变化的中间过程的情况下无法对其进行识别。

《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

在伦勃朗对过往艺术的重新诠释中,我们能够发现其中有些内涵甚至超越了最为细致深刻的研究能够达到的程度;他在直觉层面对早期艺术中那种造型表现力的认同,使其能够从自身的想象力中发掘出他自己也从未见过的古老绘画元素。

《扮作花神的沙斯姬亚》

伦勃朗通过对文艺复兴艺术的研究中,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发展出了独具一格的个人风格——

伦勃朗光,诞生了。

《 预言者安娜(伦勃朗的母亲)》  

伦勃朗光线是一种普遍而善用的光线,用精确的三角立体光,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线,让其余部分隐藏于光暗之中,给人以稳定庄重的感觉。

伦勃朗的油画一贯采用“光暗”处理手法,即采用黑褐色或浅橄榄棕色为背景,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线,着重在画的主要部分。

《参孙被弄瞎眼睛》

比如伦勃朗的这幅极其容易引起恐慌的作品《参孙被弄瞎眼睛》,只有天才才能创作出如此始终如一令人惊心动魄的作品。

一道像是从迸裂的水坝间透出的光将悲惨的参孙笼罩,并消失在他的眼睛里。

在这幅画中,人物表现出来的恐惧或暴力,像是伦勃朗自己的情绪,一种对古典主义中平缓拘谨姿态的反感。

《被解下十字架的基督》

这种视觉效果,就好像画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一束强光打在他的脸上。

伦勃朗对光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他独到地运用明暗,他灵活地处理复杂画面中的明暗光线,用光线强化画中的主要部分,也让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

《 耶利米哀悼耶路撒冷的毁灭》

他这种魔术般的明暗处理构成了他的画风中强烈的戏剧性色彩,也形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要特色。

法国十九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Fromentin)送给伦勃朗一个可爱的外号「夜光虫」

还有更多优质的作品和伦勃朗精彩的故事都在这本《伦勃朗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书中。

以全新视角梳理荷兰画家伦勃朗反叛与真实的一生,呈现这位文艺复兴后期卓越代表的创作历程,追溯伦勃朗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深刻关联


作为文艺复兴后期卓越的代表人物,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不仅吸引了同时代的艺术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

《伦勃朗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一书对伦勃朗的作品和艺术道路进行了解剖麻雀式的解读,呈现了伦勃朗“明暗法”之下更丰富的情绪。

复制下方淘口令,即可购买

57¥vsRm2A5edbG¥ 

-END-

文、编辑丨笑笑

未标志图片来源丨网络

主要参考资料丨《伦勃朗与意大利文艺复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