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虚拟女友”出街,被吓成恐怖片???

带“虚拟女友”出街,被吓成恐怖片???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刷到过这样一个短视频:和NPC约会的一天。


本来这个标题对本花来说内心平静,但是当点开去看的时候却发现,这个NPC有点不一样,因为她出现在了现实世界。



01

    最强NPC,却引发恐怖谷效应?  

这个以第一视角录制的视频,是在真正的人类城市中拍摄的,NPC在人类环绕的地方做出各种经典动作,一下就将观众的眼球抓住了。




甚至有可能产生被时代抛弃的错觉,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科技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了吗?


竟然可以将NPC如此逼真地3D投影在现实世界,如果不是动作过于僵硬,那她简直毫无违和感。



一个NPC,能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和人类男友逛街、吃冰淇淋、聊天、互动。


这梦幻的一天来得太快了,人类终于要实现恋爱自由了吗?以后人人都可以拥有一个虚拟男友or女友?



您好,您的虚拟女友已卡墙


但是细细一看,却发现这是个乌龙。


这竟然一个地球online(游戏)玩家的自制视频,而其中的NPC也不是真的NPC,是他的女友扮演的。


一时间各种信息都冲到本花脑子里,什么?这竟然是真人?不确定,再看一眼。


NPC是假的,可女朋友是真的,原来实现恋爱自由的只有up主,没有本花。



而网友对这段视频的评价也是各种“惊恐”:她为什么长得这么像NPC?


她跑那几步太有NPC内味儿了。


穿搭就选得很好,和周遭环境格格不入,反差巨大,加之演技精湛,乍看之下很有迷惑性。


还有一条点赞过万的评论,直呼演得够像,给他恐怖谷都整出来了。




说实话,本花也是如此,不过本花不知道是否和大家相同。


很多人的恐怖谷效应可能是非人与人类相似而形成的,本花却是知道她是真人之后,被她“是人而极非人”的动作给整恐怖了。




这种恐惧有时说不清缘由,来得莫名其妙,不一定在哪个点上就被触发了。


被称为“恐怖谷效应”“诡异谷效应”。



静静地看着这两个“双马尾”,是不是感觉右边的手办很可爱,很想拥有,而同样是娃娃左边的却十分诡谲,似乎下一刻她就要活了,并且伤害自己。


这不仅仅是因为大名鼎鼎的恐怖片《安娜贝尔》带来的心理阴影,更根本的是这个娃娃本身就能引发人类的恐怖谷效应。


简单来说,当非人类的物体与人类越相似,人类与其的亲近度越高,越觉得可爱,比如娃娃、手办。


但当这种相似高到一定程度时,人类对其的亲近感反而会急剧下降,甚至感到恐惧(最常见在机器人身上)。


恐惧峰值过去后,这种亲密感又会恢复正常,随着“类人”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一会正比,一会反比,一会又正比,这中间塌陷下去的反比部分,因呈低谷状而被称为恐怖谷效应。



02

   动画也有恐怖谷效应? 

按道理来说,动画是最不会出现恐怖谷效应的,因为无论是什么在动画中被拟人,都能备受喜爱。


或者不如说,有些角色正是将一些非人生物或物体高度拟人化,才大受欢迎。


比如二次元中以《赛马娘》为典型的兽娘形象。


抑或风靡儿童的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海绵宝宝》《天线宝宝》等等,都是对一些非人生物进行拟人化,但却火爆全球。



不管相似度是否极高,都不会引起观众反感、恐惧的心理。


难道动画是恐怖谷效应的天敌吗?



2D动画中,或许真的如此,但随着近年来3D动画的发展,恐怖谷效应又能大展身手了。


3D本就追求拟人、逼真的效果,而恐怖谷效应,往往在似像非像中发作得最为严重。




这就导致如果不精心设计,建模崩坏就极有可能引发恐惧心理。


皮克斯在1988年有一部开创性的动画短片《锡铁小兵》,该片荣获1989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但其中的婴儿角色比利却引起强烈的负面反响。


这首次促使3D动画行业关注并重视“恐怖谷”这一概念。


比如《阿丽塔战斗天使》这部真人与动画结合的电影,许多观众心理可能都会疑问,为什么阿丽塔的眼睛要做得那么大?已经大到有点奇怪了。


其实是因为其他角色都是由真人扮演,只有阿丽塔是3D动画,在肢体动作、表情等细节上必然会与真人有些微差异,从而产生诡异之感。


若没有真人对比还好,但一有真人对比,恐怖谷效应是否会出现就不好判断。


所以将其形象也做出差异,借此产生卡通感,或许反而更好。


而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雄狮少年》,建模也有此问题,不少观众表示辱华与否暂且不论,角色的眼距已经到了自己心理不能接受的地步。



正是因为角色明明表现人类,却又超出寻常人类的形象。


在这应像又不够像,似像非像之间,心里的诡异感、不适感最容易爆发。


03

  恐怖到极限是搞笑,人类,别怕  

但是,在近几年崛起的《学了三年动画,毕业作品被老师轰出教室》这类自制3D动画中,恐怖谷效应却首次失利了。



图源:B站up主MAX-小仙女


这些动画效果惊天地泣鬼神,每一个都能让观众喷饭。


首发者的播放量已达1800多万,不论多少人嚷嚷着“我差点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恐怖的氛围都被冲淡了。



图源:B站up主CC好c


更多的是搞笑、玩梗,一个原因是这种动画已经超越了“似像非像”这个范畴,只有非像,没有似像,虽然也能引起强烈的心理冲击,但回过头来却发现未必是负面的。



图源:B站up主CC好c


另一个原因就是,恐怖谷本来就拥有阈值,超越这个阈值后,恐惧心理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虽然行业十分重视恐怖谷效应,而趋利避害也是人类的本能。


但本花却觉得,超越极限更是人类的追求。


“屑”到极致是搞笑的三年动画,抑或恐怖电影、动画中运用恐怖谷效应,只要在恰当的时候激发对的情绪,无论是恐怖、喜悦、悲伤,都能被观众所接受。


而像《雄狮少年》《锡铁小兵》等动画,却是在本想引导观众正面情感力量的剧情中,塞进了一个不合时宜、引人不适的建模,自然会引起不满。



《学了三年动画还原鱿鱼游戏》
B站up主年青の土豆


所以,人们真正怕的不是恐怖,而是他是否为了体验恐怖而来。


-THE END-





 
 
JC动漫馆——
炎炎夏日,避暑胜地
点击即可购买门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漫艺术家”作者:馆花(ID:GDCA38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