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大厂、外包公司还是员工,每一方各取所需。
岗位外包无疑是大厂压缩成本的一种绝佳方式,对于不确定的试验性项目,或更为具体和下游的工作,外包可以直接减少人力成本。
白芸芸说,大厂外包有很多类型,包括驻场和计件,类似白芸芸和龙妍这种到大厂内部的外包工作都算驻场,而计件则是在外包公司里接具体项目,按工作量支付工资。
对于大型外包公司来说,更细碎具体的任务可以再次外包给小团队,制造出更多的“包中包”。
据一些员工说,外包公司的盈利主要就是在每个员工身上赚取的人头差价,员工级别越高,外包公司的抽成就越多,因此,除了做末端具体工作的员工,大型外包公司也乐意招聘相对更高级别的管理岗位。相应地,外包公司内部也有类似“资一”“资二”专家的晋升机制。
但大部分外包员工会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执行者,用白芸芸的话来说就是“不用扛事儿”。
大厂外包,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重版出来》
和内部岗位相比,外包岗位的工作内容不包含制定策略、输出想法,而大多是一些具体、琐碎且处于末端的工作。以白芸芸所做的插画工作为例,她所要做的只是执行负责人给她的明确要求,并不参与前期设计,也不需要给出自己的意见。一个项目结束了,再换另一个,没有什么连贯性。
有时候,外包公司和大厂的合作也可能突然终止。入职半年后,秦奋突然接到通知说,因为“场地原因,需要更换供应商”,自己必须和新的外包公司签合同,这意味着要重新开始三个月的试用期。他向其他同事打听,才知道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有些人已经换过两三次外包公司。
至于很多人曾经期待的“转正”,白芸芸所在一层楼的几百人当中,有四个人成功过。
有些人赶上了好的机遇,被内部领导推荐到了有需求的部门。但当类似的情况发生,一些原本以“可以转正”作为诱饵的外包公司却表现出了相对狡猾的一面,它们不想自己的优秀员工被挖走,因此规定,员工在投递大厂内部简历之前,需要从外包公司离职六个月以上。
大部分人没能等到珍贵的转正机会。一年半以后,白芸芸选择了离职,她原本的想法就是多挣点钱,如今积攒了一些存款后,她开始期待事业上升的可能性。
而龙妍最终决定,在外包公司干满一年后申请出国留学,寄希望于将来毕业后,通过大厂的海外留学生招聘通道投递简历,成为大厂的一名正式员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惊蛰青年”(ID:wakinglism)。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