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来大厂的设计?
可能是你还没吃透尼尔森十大交互原则!
可是尼尔森又是谁呢?
Jakob Nielsen(雅各布·尼尔森)是毕业于哥本哈根的丹麦技术大学的人机交互博士 ,被赋予人机交互实践的终身成就奖 。他还被纽约时报称为“Web 易用性大师”,被 Internet Magazine 称为 “易用之王”。尼尔森的十大交互设计原则被称为“启发式”,因为它们是广泛的经验法则,而不是特定的可用性指导原则。
今天我们就结合现实中那些大厂们的成功案例,带大家一起了解大厂背后的交互设计的秘密。
Visibility of system status
系统状态的可见性是指系统状态向用户传达的程度。理想情况下,系统应始终通过在合理时间内的适当反馈向用户通知正在发生的事情。
经典案例:
Match between system and the real world
软件系统应该使用用户熟悉的语言、文字、语句,或者其他用户熟悉的概念,而非系统语言。软件中的信息应该尽量贴近真实世界,让信息更自然,逻辑上也更容易被用户理解。
经典案例:
Error prevention
比良好的错误消息更好的是精心设计,可以防止问题首先发生。要么消除容易出错的情况,要么检查它们,并在用户提交操作之前向用户显示确认选项。但在讨论如何防止错误之前,请务必注意用户犯的错误有两类:失误和错误。
失误案例一:
失误案例二:
错误案例:
User control and freedom
防止错误不代表错误真的可以被防止,用户在使用时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难免会错误操作。进行错误操作后,如何让用户自己就可以解决呢?总结出来就是一键“设置后悔药”。
经典案例:
Help users recognize, diagnose, and recover from errors
如果是用户可控原则是用户端自主可解决的问题,那么容错原则就是在用户出错时并得不到反馈时,为用户提供及时的解决,即:帮助用户识别出错误,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再帮助用户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经典案例:
Consistency and standards
简单来说就是用语、功能、操作保持一致。据产品数据统计,当使用的心理模型构建的导航方案与大多数用户理解一致时,成功率为80%。用户存在惯性思维,所以,在设计交互页面时,同样的文字或是按钮,都应该触发相同的事情。
经典案例:
Recognition rather than recall
通过使对象,操作和选项可见,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的内存负载。
经典案例:
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use
不论新用户还是老用户,都希望能够高效操作,系统应当同时满足缺乏经验和有经验的用户,允许用户定制频繁的操作。
经典案例:
Aesthetic and minimalist design
对话不应包含不相关或是很少需要的信息,对话中的额外信息单元其实是在和相关的信息单元竞争用户注意,所以应降低其相对可见性。
经典案例:
Help and documentation
使系统可以在没有更好的选项给用户时也需要尽可能的为用户提供帮助,且这个帮助信息应该可以轻易的被用户找到。
经典案例:
最后,小编觉得,一个好的交互设计师,不仅仅该记住这些案例,更应该反复揣摩,将这思想融进自己的设计里,让它们变成你设计风格的一部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交互设计小站”(ID:racjiaoh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