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伦勃朗,油画自画像全集

大师伦勃朗,油画自画像全集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荷兰著名画家,(1606-1669)


—ArtYouhua—

自画像,1629

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创作这幅肖像时,伦勃朗在他的家乡莱顿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画家。作为自己的小作坊的主人,他磨练了自己的手艺。师从伦勃朗的塞缪尔·范·霍格斯特拉滕 (Samuel van Hoogstraten) 后来写了一本绘画手册,提倡自画像作为捕捉情感的练习,因为它让画家“既是表演者又是旁观者”。伦勃朗的追随者无休止地模仿他的自画像,创造出收藏家热切追捧的整个子流派。对伦勃朗偏爱自画像的另一种更为通俗的解释是,自画像消除了聘请专业模特的需要,而这一因素在他还是一名奋斗中的年轻艺术家时尤其具有吸引力。



自画像,1628年至1629年

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藏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1606年,伦勃朗出生于荷兰莱顿一个磨坊主家庭。他14岁进入莱顿大学法律系学,很快退学并转向了绘画事业:15岁学画,28岁结婚,33岁达到人生高峰。紧接着36岁妻子去世,52岁破产,62岁儿子去世,63岁在悽惨中走到了生命尽头。


从14岁到63岁终老,伦勃朗留下了一百多幅自画像。据不完全统计有90幅左右,其中60幅是油画,20幅是铜版画,10幅是素描自画像。按其后来的遭遇以及他变卖家产等情况看,很可能还有散失在私人手里的自画像作品。
     


     
不同于梵高自画像的敏感神经、拉斐尔的谦谦儒雅、达芬奇的规矩工整,伦勃朗自画像在幽微的光影变幻外,多了浓重的自传色彩。这些弥足珍贵的自画像,完整记录了画家的一生历程。
     


     


     

自画像,1634年

自画像,1628年



     


     
从阿姆斯特丹学成回来的伦勃朗,正是意气风发的时期,一切对这个年轻人都充满希望。这个时期他的表现手法注重光线,并且带有一些当时流行的巴洛克式表现风格,其整体营造的效果让我们看到一个年轻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对伦勃朗来说,1631年前往阿姆斯特丹时遇到的经纪人优伦堡(Hendrick van Uylenburgh) 可以说是他的贵人,正是他给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这个繁华德都市开拓了市场,也正是由于他,伦勃朗才认识了后来的夫人同时也是优伦堡表妹的莎丝吉雅,并与其在1634年结婚。
     


     
1634年,伦勃朗遇到了爱情——萨斯基娅,出身名门,家境殷实,叔父更是当时有实力的画商。28岁的伦勃朗已功成名就,并置身于阿姆斯特丹的名流之间,他决定购买一幢与幸福生活相称的豪华住宅,与萨齐娅在那里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但好景不常,阴影逐渐向两人笼来。
     


     


     

插羽毛贝雷帽的自画像,1629年

板上油画 89.7×73.5厘米

波士顿的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



建筑背景的自画像,1637年



     
伦勃朗住上豪宅、事业达到高峰的阶段,作品中明显感觉到他已经成为上层社会的一员,开始显现出上层人士的优雅,其表现手法摆脱了之前的巴洛克式,向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靠拢。
     


     
整幅作品构图是非常完整、稳定的三角形,是模仿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家提香(Tiian)的肖像画构图;对于用色也变得更加沉稳,收敛;最重要的是画家眼神的表现,带着一种高贵与坚毅,淡定与自信,很好的体现了那时获得社会地位后的气度和自信。
     


     


     

自画像,约1629年

板上油画 38.2×31厘米

日耳曼纽伦堡

自画像,1629年

老绘画陈列馆慕尼黑



     


     
1642年,他创作了那时遭人排挤而现在举世闻名的《夜巡》,祸不单行,画家最爱的妻子也在这一年去世,从此伦勃朗的生活一落千丈。
     


     
1658年,画家的豪宅被拍卖用来抵债,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画家自身:由于之前是迎合大众口味所以其作品十分受欢迎,但是现在,当他得到些成功之后,便更想去追求自己的东西——自己认可的而不是观众需要的。
     


     
于是,画家越来越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创作,就和大众距离越来越远了。这时期的作品明显能感受到画家越来越注重探索如何表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在这幅作品中,人物是稳定的等腰三角形构图,背景是比较统一的深色,这样更能烘托画家的坚持和孤独。
     


     
身边亲人相继去世,只剩下他孤苦伶仃,然而在他的作品中竟然看得到笑容,而这笑容也不是一般的笑容,是一种自嘲,是对生活对命运对人生的嘲笑,为了表达这种态度,这两幅作品明显笔触十分清晰,眼神的刻画十分到位,整个画面不那么分明,似乎什么都是混在一起,这样就更能体现出生活的潦倒,态度的淡然。
     


     


     

自画像,1630年

15.5×12厘米

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



     


     
画家最后几年的自画像,和前面的几张自画像比较,会发现到最后画家已经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战士,而是看淡了生活的苦难的老人。
     


     
伦勃朗,1669年10月4日,离开了,离开的无声无息。但是,他却又真正的留下了,留在了历史中,成为不能磨灭的一页。
     

狮子狗与东方装束自画像,1631年至1633年

板上油画 66.5×52厘米

巴黎小皇宫

自画像,1632年

板上油画 64.4×47.6厘米

格拉斯哥凯尔温格罗夫艺术画廊和博物馆

穿着扭矩和金链的自画像,1633年

板上油画 70.4×54厘米

巴黎卢浮宫

自画像,1634年

自画像(纽约),1630-1635年

自画像,1634年

双眼被阴影覆盖的自画像,1634年

木板油画,71 x 56厘米

戴金链的自画像,约1635年

自画像,1635年

画家和妻子萨斯基亚,1635年

自画像,约1637年

伦勃朗自画像,1640年

约114×96厘米

美国肯伍德的艾弗所私藏,后遗赠给伦敦

戴贝雷帽的自画像,1640年

自画像,1641年

戴平顶帽的自画像,1642年1月1日

戴帽子和两条链的自画像,约1642年

有贝雷帽和红色披风的自画像,约 1645年

自画像,1650年

自画像,1652年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维也纳藏

自画像,1654年1月1日

自画像,1655年

自画像,1658年

油彩画布 133.7×103.8cm

纽约弗利克收藏

自画像,1659年

布面油画 52.7×42.7厘米

苏格兰国家画廊

自画像,1659年

自画像,1659年

30.7X24.3厘米

自画像,1660年

自画像,1660年

WLA博物馆

作为使徒圣保罗的自画像,1661年

有两条弧线的自画像,1665-1669年

114.3X94cm

伦敦肯伍德别墅藏

自画像,1665-1668年

82.5X65cm

科隆华勒夫-理查士(Wallraf-Richartz)博物馆藏


【解说】伦勃朗在这幅画上显得那样苍老:他披着旧衣,眯缝着眼睛,嘴巴微张,唇边带着一丝苦笑,眼里充满着哀愁。画家这时已孑然一身(妻子亨德里治三年前死去)。生活的连续挫折与事业的打击造成了画上那个伦勃朗形象。画家把自己从肉体到精神的形象,都勾画在这幅画上了。
     


     
伦勃朗的视力从60年代起严重衰退,他觉得画油画比刻铜版更方便些,但他涂得很厚,笔法也更豪放。每一笔都是他那敏锐的观察力的体现。他们把光源集中在最重要的部位,让其他细节湮没在微弱的阴影中。
     

自画像,1669年

71X54cm

自画像,1669年

布面油画 59x51cm

自画像,1669年

油彩画布 86×70.5cm

伦敦国立美术馆藏


免责声明:本文所使用的文字及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为学习分享与学术研究交流使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油画世界”(ID:ArtYouhua)。大作社经授权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