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可持续发展世界工程日 | 破解设计与创意的密码,让城市更具韧性!

促进可持续发展世界工程日 | 破解设计与创意的密码,让城市更具韧性!


3月4日是促进可持续发展世界工程日the World Engineering Da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自2020年3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个“促进可持续发展——世界工程日”以来,每年的这一天,我们总是在探讨同一个问题——如何通过工程解决全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今年的主题是“为更具韧性的世界进行工程创新”。

随着技术的革新,人类的工程正在一个更大的尺度上诠释着文明的发展,大到水利、能源、环境、可持续城市的发展,小到一座建筑,新技术带来的工程创新,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具韧性。主导这一切的,正是工程师们那不断突破人类想象边界的、精妙绝伦的创意与创新设计,而迸发这些设计灵感的核心,就在于工程师们那独特的、极具发展眼光的视角。

今天,我们就试着以发展的视角来解读这些设计与创新背后的创意密码。



   

我们总说,今日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技术的革新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工程的迭代升级,也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手段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各类更为低碳和高效的新能源的出现与大范围的应用,让人类看到了摆脱传统化石能源的希望。

一组源自国家能源局的数据也支撑着这一观点:截至2022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7万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31.3%,并已成为我国新增发电量的主体,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注入了澎湃的动力,光伏治沙、“农业+光伏”、可再生能源制氢、分布式的风电光伏发展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工程技术的进步推动着能源使用成本的大幅下降,也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具韧性。而在另一方面,新材料、新理念的快速应用也正在持续降低着我们对于环境的负荷。

悉尼中央公园垂直花园

1993年,查尔斯·凯博特博士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建筑的设计理念,以期通过建筑工程的创意创新,降低城市与建筑带给自然的负荷。著名的悉尼中央公园就是践行这一理念最经典的案例,这个被250多种植物和鲜花所覆盖的建筑,就像是周围绿地的延伸,持续吸收着周边的二氧化碳,释放着氧气。由于植被的覆盖,悉尼中央公园垂直花园的热阻隔效率远胜于传统建筑的阴影覆盖,与同等规模的传统建筑相比,它的能耗降低了25%。

巴西璃月明日博物馆

在巴西Guanabara海湾的明日博物馆,人们充分利用光伏技术与水循环技术,为建筑提供了全新的未来主义美学价值。设计师表示,里约市正在向世界提供一个范例,用明日博物馆这一工程证明如何通过重要干预手段和文化设施营造恢复优质城市空间。

在中国国内,安道作为一家跨学科的多专业集群,正在努力尝试将“可持续发展目的地”锁定在更大维度的城市区域,通过城市尺度的工程创意与设计引导可持续城市的发展,以期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重构生态观念设计修复未来等具体有效的工作方法去影响城市的未来。

01




循环经济的可持续价值




面对城市这样大尺度经济体的设计,安道往往最先考虑的就是当地经济实体的可循环性和可延续性,并对复杂的业态策划给出前瞻性的建议。安道始终倡导构建区域性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体系,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的优化,利用循环经济闭环生产的特点,使资源尽可能长时间地发挥其作用,以发展促生态,尽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发展对自然资源所产生的负荷,缓解气候变化、资源损耗和浪费等现实问题。正如我们在舟山衢山岛的复兴与改造工程中提出的“岛斗复兴计划”那样——我们通过“口袋公园街区计划岛斗渔火”这三个递进的策略,描绘出了一个可实施、可持续的岛屿未来破局之变。

舟山衢山岛·岛斗复兴计划

在这个层层递进的复兴规划中,我们以“口袋公园”计划为引,在复兴初期为城镇空间植入丰富的活动内容,提升城镇的宜居性,带动这里的务工人员、产业人员成为新的岛民;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街区计划”进一步恢复传统的生活方式,引入和培育新的消费内容,创造丰富而迷人的生活场景,进一步激发城镇活力;当一切都步入正轨之后,我们将引入“岛斗渔火”计划,通过艺术、度假设施、新创意场所最终全面激发这里的活力,并为年轻人的创业与就业提供新的机会。通过“三步走”的计划,我们将为衢山岛开启一个良性的发展模式,以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带动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02




重构生态观念带来的变革




现代生态发展观告诉我们,城市其实并不是一个人工改造自然的产物而应是创造人工与自然共同相处的产物。这个观念影响着安道当下和未来对于城市核心本质的判断。在安道诸多“城域”尺度的策划和设计中,我们始终会敏感地去平衡建筑物、市政设施、与自然环境可能存在的共生关系,每每能够发现和探索出更为有机、更为生态的“目的地”形式。

安道推出的“口袋公园计划”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而提出的设想。这一设想的核心来自于“1分钟城市理念”,这是为了解决现代都市社交和出行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可持续的规划理念。随着城市的扩大,我们的生活圈子正在急剧扩张,看场演出需要坐车、去健身需要用车、朋友聚会依然需要乘车……大量的用车需求在增大城市交通负荷的同时,也对自然界产生了更大的压力,这是现代社会对自然界造成巨大负担的核心深层次原因之一。我们在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在细碎的城市空间间隙中,营造出一个个公共城市功能区,当人们只需要以步行的方式就能达到目的地时,交通所产生的自然负荷将从根本上得到缓解,这就是“1分钟城市理念”的核心思路。

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口袋公园计划

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安道正在借由实施口袋公园计划,将我们的这一理念付诸于现实。我们在“1分钟城市理念”的指引下,将业已逐步弱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优化与整合,并植入了剧场演艺、户外健身、游戏互动、社交休憩、教育与生产等不同的城市功能,让原本散落在社区和商圈之间的口袋公园、邻里公园和小型广场发挥出了更大的价值,通过这些公共空间的整合与优化,真正构建起一个1分钟的低碳生活图谱

杭州钱塘绿环计划

面对文旅资源相对丰富的杭州市钱塘区,我们以一条长达50公里的城市绿环,构建起了新一代适应中国国情的“田园城市”具体构想,我们期待通过重构这里的生态观念,来探索未来都市可能存在的生态图底关系。这是一个从城市格局出发的顶层设计,它串联起了城市未来需要填充和激活的很多节点,并对区域内的教育资源(研学核心区)进行再造。

03




只有修复过去才能设计未来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为更具韧性的世界进行工程创新”这一话题,我们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正确地去发展。在安道对于过去无数个案例进行深度改造和刨析中,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设计未来的最佳策略,首先在于弥补和修复我们曾经留下的各种隐患。在一个既已发达的复杂系统中,设计的使命不仅仅是创造未来,更是对历史和当下的正确修缮。在安道面向可持续发展目的地的研究中,每个案例都有着深入挖掘场地历史信息、缝合创伤、调和矛盾的精妙操作,并且在此基础上指向一个可预期的未来面貌。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安道对于苏州陆慕老街的城市更新。陆慕老街位于苏州城北,横跨元和塘两岸,因唐代宰相陆贄安葬于此,故而得名。过去,这里能工巧匠辈出,烧窑,砖雕,缂丝,蟋蟀盆等诸多绝技一度令这里繁花如锦——有600年历史的砖窑烧制的金砖,一直是皇家专用。
苏州陆慕老街城市更新
如何让这条江南水乡老街恢复活力?安道提出了“工匠校园”的概念,为陆慕老街规划出了一种独特的、基于陆慕非遗文化为发展点的核心模式,并回应了时代对于老街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地方性特色保护等层面的问题与责任。在这个可被有效恢复和激活的城域环境中,我们以“工匠校园”的方式,再次唤醒了城市老街的目的地效应。在这里,“工匠校园”充分整合了文化街区、广场、水系和绿道,它不仅仅是一个集苏州地方特色为一体的生活与工作空间,更是一处匠人学习、交流、展示的开放式“校园”。通过改造,苏州陆慕老街在一个可被预见的城域环境中,再次唤醒了城市生活的目的地效应。

在不断进化的绿色工程技术之外,我们依然呼唤从更为整体的城市区域出发,思考自然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动态平衡,创造出未来的目的地效应。

回到本文的出发点,当你站在发展的视角看待如何工程创新让世界变得更具韧性这一问题时,安道给出的答案是明确的:安道始终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以循环经济的思维模式,促使我国在土地资源开发上迅速成为一个重视资源、减少碳排放和减少浪费的社会。我们将关注点从自然环境转移到社交和娱乐层面来延伸可持续的概念,将城市发展的独特环境、文化和自然资源转变为我们设计理念的驱动力,通过工程的创新来融合当地的自然和文化修复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中实现可持续目标。

安道与政府部门、客户、合作伙伴共同意识到,确保自然和城市的互惠原则,有助于推动政府对于城市的长期愿景,我们要尽全力推动并改变中国城市关于未来五十年发展的整体观念,去创造一种新的更具可持续性、更具韧性、更具生态和谐的城市发展方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ntao安道”(ID:antao_group)。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