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R数据 | 成都核心商圈三项目Q3品牌调改观察

CRR数据 | 成都核心商圈三项目Q3品牌调改观察



进入商业地产志微信小程序

获取更多值得存留的干货内容


成都远洋太古里、成都IFS和成都晶融汇购物中心,作为成都市最具代表性的城市CBD核心商圈中的三个指标性项目,其品牌汰换具有极强的市场风向标价值。


从2022年二季度开始,CRR将对这三个项目进行跟进式品牌调整观察,并整合部分数据在公众号上推送。


基于Q2(6月底)的统计观察,我们整理了一份三个项目在Q3的主要品牌迭代情况,供各位参考。
鉴于项目属性与特征皆有差异,本文的每个部分都将按项目进行数据呈现及分析。(以项目开业时间排序)
本文数据收录时间:2022年9月30日、10月1日。
*数据为人工统计测算,难免有所出入,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欢迎指正。

01.品牌概况

成都IFS>>


截止到2022年9月底,成都IFS共计店铺465个(不含L2/L3酒店铺位),品牌332家(含围挡中新店),现场看到的空铺约11个,因此最新出租率约97.6%


*图据网络

成都远洋太古里>>


截止到2022年9月底,成都远洋太古里共计店铺361个(不含3F、博舍、章华里),品牌269家(含围挡中新店),现场看到的空铺约29个,因此最新出租率约92%





成都晶融汇购物中心>>
截止到2022年9月底,成都晶融汇购物中心(以下简称成都晶融汇)共计店铺191个,品牌36家(含围挡中新店),现场看到的空铺约28个,因此最新出租率约86%





02.新店动态

2022年Q3,三个项目共计有87个品牌状态发生变化:其中,成都IFS品牌有30个,成都远洋太古里有50个,成都晶融汇有7个。
*状态发生变化的品牌是指,与Q2相比,该品牌从原有状态变成新的状态(包含新开业、调铺、新店围挡、空铺等),如果从Q2到Q3一直处于持续的围挡状态,则不属于「状态发生变化」的统计范畴。
2022年Q3,三个项目共计有87个新店:其中,成都IFS的新店有49个,成都远洋太古里的新店有33个,成都晶融汇有4个。
*统计的「新店」包括新开出的店铺和围挡中的新品牌,从Q2一直延续的新店围挡亦包含在内。



成都IFS>>

Q3共记录到成都IFS有49家新店,包括已开出新店和新店围挡。


其中,Max Mara有多处同品牌围挡,大概率是调整升级;跨层店铺BVLGARI的L2层门店处于围挡中,因现场未见品牌logo信息,所以尚不确定是同品牌围挡或是撤铺,暂以空铺记录。


Q3已开出新店包括:


同品牌调整升级的Moncler、Loro Piana👇🏻



原本L2层和LG2层的两个空铺最新开出了CARVEN和Emporio Armani kids👇🏻



Q2围挡的新店也有部分已经打开,如CPB BEAUTY、URBAN REVIVO、ECOVACS、ERDOS KIDS、MOLL、华为、内外等。





其他已开出新店还有L3层的ZENITH真力时、L2层的Gianvito Rossi、LG1层的HELLY HANSON、LG2层的MarMar Copenhagen&MILKBARN等。


Q3打围的新店包括:

原L123A的TOM FORD和L173B的Moncler临时店两个铺位,都出现了LOEWE的围挡👇🏻



上季度就处于围挡中的「跨层+跨铺」大店Ermenegildo Zegna目前仍未开出。


L2层的Brooks Brother变成了MAISON KITSUNE的围挡;L3层的Gucci Beauty变成了LA PRAIRIE莱珀妮的围挡👇🏻



LG层原adidas Originals及其旁边店铺,围挡了一家LI-NING的跨铺店👇🏻


LG层的新店变化比较明显,上季度统计到的多个空铺,在Q3也陆续进驻了全新品牌,包括:

CHANEL BEAUTY、DIOR BEAUTY、GUERLAIN法国娇兰、PENHALIGON'S、BUBERRY BEAUTY、以及chloe蔻依西南首家香氛旗舰店等美妆高化香氛等。









此外,围挡中的新店还有——


L3层有TASAKI和PIAGET;L4层有BA&SH、SWAROVSKI;L5层有KIRSH、NERDY、INXX、MO&Co.;L6层的华为变成了LAMY凌美;L7层还有持续围挡中的5:59+餐吧以及Luneurs冰激凌。










LG1层的久赞·烧鸟居酒屋换成了寿司郎的围挡,原MO&Co.的位置现在是莱德拉瑞士手工巧克力的围挡。

这其中,KIRSHLuneurs冰激凌寿司郎都是西南首店。





成都远洋太古里>>

成都远洋太古里Q3录得50个品牌状态发生变化,统计新店33家

Q3已开出新店包括:

早在今年5、6月份,原本miumiu所在的位置就换成了Balenciaga的围挡,时间来到第3季度,Balenciaga终于以跨层大店的形正式亮相👇🏻


M层的SORT,如今已经被nice rice成都首店所替代👇🏻

NIKE也在L1层打围了一家展面较大的新店👇🏻


在成都远洋太古里Q2打围中的新店,除了迪桑特,几乎都已顺利开出。包括:BV、SHAKE SHACK西南首店、ACQUA DI PARMA、Vilebrequin、BURTON西南首店、ba&sh、内外等。




Q3打围的新店包括:

原本VERSACE范思哲的店铺,变成了Alexander McQUEEN的围挡👇🏻



M层此前IPSA茵芙莎和POLA宝丽的位置,现在是DIOR BEAUTY的新围挡👇🏻


L2层原吴系茶餐厅和Stance的位置,换成了广州餐饮老字号——陶陶居的围挡👇🏻


除了上季度就在的迪桑特围挡暂时仍持续之外,成都远洋太古里还有一波上新的品牌围挡,如DRIES VAN NOTEN、SODAVAND、TOM FORD、Nanushka、FRED、KENZO等;







其中还包括了两家「首店」——松露甜品坊Truffe Boulangerie全国首店(原L1层桃园眷村铺位)The North Face全国首家概念店(原L2层施华洛世奇铺位)



值得一提的是,DIOR的跨层+多跨铺大店目前已去除围挡,即将开业👇🏻

而原本Hollister所在的L1333-L1335铺面,由alexanderwang和ETRO分割。前者是新店打围,后者是从L1353调铺而来。


除了新品牌的引入和汰换之外,「调铺」也是成都远洋太古里非常高频的动作。项目方会根据各个商户的不同业态、定位,以及具体经营情况,适时地进行位置的调整与优化。

截至2022年9月30日,CRR在现场也肉眼可见地发现了一些明显的调铺迹象。

比如,位于L2307a的lululemon露露乐蒙将L2305吸纳,扩展成了一间大铺(A few good kids从L2305撤店);又比如,L1327铺位的Aape,变成了新开的BAPE,这个店铺原本位于L1216b;


再比如,桃园眷村从原本的L1层调整到了M层靠近地铁出口的位置;以及,I.T从L1216a挪铺到了L2334,而GUCCI接棒了原本I.T在L1层的铺位……



*需要提醒的是,因为以成都IFS和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代表的核心商圈标杆项目,其品牌汰换节奏相对较快,而10月份的国庆黄金周又是一个比较大的品牌开业节点,所以,不排除部分品牌在我们9.30统计当天是围挡状态,但此稿件出街之时早已正式开门营业的情况。


成都晶融汇>>

成都晶融汇无论是体量还是店铺数量都比前二者规模小很多,从品牌汰换情况来看,节奏也相对慢一点。

Q3共录得8个品牌状态发生变化,其中包含4条新店数据

其中,Q3已开出新店包括有2家,分别是:L1层的周大福和L2层的NLHD。

此外,还有2个新店围挡,都是位于L3层的comi和美肌舍抗衰美学空间。





因为基数较小以至于调整动态不甚明显,但据说成都晶融汇正在进行下一轮品牌调整的策划及招商工作,预计将主要针对目前大面积空铺的负一层区域(原本的蓉巷子和剧本杀等业态区域)



补充说明一点:在一个项目同时看到某个单一品牌、多家门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其中有几种常见的可能性——

1、确实存在2家及以上的同一品牌的独立门店(也许店铺定位和产品品类会有所区分,比如一线奢侈品的综合店铺和美妆专卖店),比如星巴克就不止一次在单个项目开出不同规格的多个门店;

2、品牌店铺优化升级时期,会在场内部分规划点位或空余铺位增设临时店;

3、品牌调整状态下,有可能出现新铺位尚在装修升级,而原铺位暂时并未撤店的情况。

03.看点总结

Q3成都受到疫情影响,尤其9月,全城被按下暂停键十余天。以至于部分计划新开项目被迫推迟了开业时间,而在营项目的调整也相应地减缓了节奏。


尽管如此,作为成都最具消费活力的核心商圈,春熙路商圈依旧在重要标杆项目的带动下,保持着品牌血液的常换常新,并持续引领者城市消费方式的更新迭代。


单看新店数量,总品牌数最多的成都IFS优势突出,Q3成都IFS的总品牌数较6月底新增17家,新开出的新店及围挡新店近50家。


从业态上看,新调整的店铺依旧以零售为主,其中LG1层围挡及已开出的几家国际知名美妆香氛品牌,相对集中地构成了一个强势的细分品类组合,令人印象深刻(据悉,G1美妆区现已正式打开)

成都远洋太古里虽录得的新店数据较之成都IFS少一点,但是其状态发生变化的品牌多达50家。


这意味着,该项目的日常调整并不仅限于引入全新的品牌,更在于不断地优化现有的品牌落位及组合(挪铺、调铺、切铺等)。而这,亦是作为城市级标杆项目日常运营和自我调整的重要方式。


也因此,成都远洋太古里无论是品牌调改动态,还是活动呈现状态,都当之无愧地成为一座城市商业消费及生活方式的风向标。


尽管从Q3来看,成都晶融汇的品牌汰换情况并不足够活跃,但其在业态上不避开两位大佬的零售锋芒,并发力买手店、设计师品牌和年轻潮牌,同时对大餐、重餐和娱乐体验类业态也保持着长期的关注。


这些都多少体现了这个项目的自我生存之道。而我们之所以将其纳入三个案例项目之一,也是考虑到:


一来,是基于成都晶融汇与核心商圈的两大王牌项目的「亲密关系」——近在身旁的物理距离,让其上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客群更为类似;


二是因为其无论从体量、定位,还是业态及品牌层面,都明显区别于成都IFS和成都远洋太古里二者,可以带来更多差异化竞争的思考,提供更多类似竞争环境下的破题可能性。


CRR将继续保持对这三个案例项目的关注与记录,希望能够对成都市场的新店风向一斑窥豹。

*特别说明:
文内涉及的所有围挡信息,其中不排除部分或为临时广告位(非新店),但是因为现场人工记录难以对此进行精准判断,所以文内只能针对围挡本身信息进行统计。如有错漏,欢迎留言告知,我们会更新原始数据库。

- THE END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商业地产志”(ID:CRRCHIN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