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脉相承展》谈上海油画的“宗”

从《艺脉相承展》谈上海油画的“宗”

第三届《艺脉相承展》开幕。

第一届《艺脉相承》是2018年办的。当时我们在吴昌硕纪念馆学习,经夏馆长推荐,又在梁进青导师的画室学习,当时梁老师在筹办这个画展。我们当时对梁老师的评价是“上海油画的顶层设计”。有幸参与了第一届《艺脉相承》的一些杂务。2019年第二展,2022年第三展。至此,我们可以确认上海油画最杰出的画家中,绝大多数,都在《艺脉相承》的概念上达成了共识。可以说是上海油画界的顶层共识。

这个概念,可以归结为一个字,就是“宗”。也就是上海油画的宗是吴昌硕。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我们来解释一下。

“宗”这个字,汉语里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含义。首先大家可能先联想到“宗派”,这是一个政治概念。但是艺术的“宗”,与政治无关。艺术的“宗”是根,是源头,是宗师的那个“宗”,具有最早的先辈的意思,是敬语。

艺术的“派”也与政治无关。是艺术的自我风格,或者小团体,或者师门。不同的派各领风骚,但是可能出自同一个“宗”。

中国的油画,以前都认西方油画为“宗”。现在三届《艺脉相承》下来,上海油画认同吴昌硕是自己的“宗”。西方油画,对大多数中国画家而言,依旧是源头,是老师,是“宗”。但是上海油画又以吴昌硕作为自己的宗。就是这么个意思。

从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的角度,吴昌硕这个宗才是我们油画的真正的宗,西方的油画退居第二。我们这个思想,启蒙于第一届《艺脉相承》。后来2018年底梁老师带我们去日本展览,在日本酝酿了“新东方主义油画”的概念。《新东方主义油画第一展》时,受魏景山夏葆元老师的指教,就进一步提出“昌本硕源”,深入学习吴昌硕齐白石体系,进行国画到油画的移植转移。

中国各地的油画,有一些是以名校作为“宗”。上海油画是不具备这样的“宗”的。法国的16-18世纪油画,以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作为宗,名校就是法国皇家在意大利办的罗马学院。路易.大卫,就是从罗马学院出身。列宾学院,是俄罗斯油画的“宗”。

上海油画现在有了吴昌硕这个“宗”,等于有了建立自己的油画体系的基石,其意义何其重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导览”(ID:V_DAOLA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