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UCB UD毕业,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城市设计

从UCB UD毕业,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城市设计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RAC【一师一友】导师专访栏目

带你了解老师的人生经历
以及师生之间亦师亦友的成长历程

这一期,我们的主人公是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目前就任于RAC苏州校区的全职城市与高升本主管老师ZhupingLi

Zhuping Li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士,UCB城设硕士,硕士期间追随Peter Bosselmann教授参与多个欧洲城市研究与设计项目, 及书籍《Urban Transformation》的编撰。擅长区域尺度下关于城市更新,乡村复兴,TOD相关主题的探索,曾于德国ISA、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等任城市设计师一职。



所在RAC校区:苏州线下
熟悉领域: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贫民窟问题; 区域更新设计; 基于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 高密度城市区域设计; 都市景观设计; 城市综合体; 居住问题;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导师相关作品:


01

留学-设计学徒的探索之路

 设计之路开始的契机

当时希望寻求一个能结合理性思维与感性认知的学科,建筑刚好是一门兼具功能与艺术的综合型课题,因此走上了设计之路。


Q:为何选择留学?又为何最终选择在UCB学校进行深造?在UCB读书是怎样的体验?

大四刚开始的时候,为了能进行更多元尺度的尝试与探索,我选择往城市设计的方向深化。在参与了多个与海外高校合作的workshop后,我意识到比起建筑专业,与城市系统紧密结合的大尺度城设/规划方向是我真正有兴趣的课题。于是在本科毕业后我选择进一步向这个方向探索,几乎全部申请的项目都报了UD或Planning。

UD作为伯克利的强势项目,在教学风格上较为务实落地,由于学员背景五花八门,studio会从基础的”建筑-街道-街区-区域-城市“几个尺度,从小到大说明其适宜的设计与组织方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对于城市设计的概念。什么样的设计是华而不实大而无当的,什么样的设计是混合多元又兼具人性化的,伯克利的UD项目很好地帮我梳理了这些在本科时期相对模糊的概念,无论是夯实基础还是发散思维,这里都是一个不错的平台。

设计思维的形成

如上所说,在本科期间主要是夯实了关于建筑与城市的基础认识,硕士时期更多地发展了个人擅长与感兴趣的城市研究方向,而在设计院与外企的工作体验同样给我带来了深刻的专业体验。

 

在我作为一个城市设计师工作的时候,最多接触的就是关于TOD,站城一体相关的项目,详实落地的项目要求让我对于站城融合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城市的有机生长,政府的运营控制,设计师的大胆构思,加上万众使用者的无意识参与,共同建设了如今蓬勃发展、兼容并包的大都市。

留学经历对我最大的帮助在于research部分,在每个Studio初始的时候教授都会带我们现场调研,我们踏足过伯克利、旧金山、还飞往了意大利普拉托做调研。


调研时期同学与教授的手绘

我印象最深刻的课程是 Margaret Crawford的城市理论课,她将种类繁多的城市理论列在一张Excel表格中,让学生各选一个最感兴趣的话题登记,然后单独发给他/她相关的阅读资料,要求学生根据这些资料为整个班级上一节课,因此这门课程是由所有学生共同教授的。

 

我当时选择的课题是“Inclusive urbanism”,探讨空间公平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及相应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主要来自David Harvey的《The just city》《The right to the city》《Just urbanism》等。


Q:一路走来您追随Peter Bosselmann教授参与了多个项目,这其中给您带来了怎样的故事又给予了您怎样的启发?

主要同Peter参与的是关于北欧城市的景观与保障性住房项目,我们深度研究了丹麦一座小岛在历史进程中的变革与转型,调研其诸如生态景观、住房类型、分区方式、农耕方式、村落扩张等相关主题在200年前的发展,将城市、景观、人类文明与农耕方式这四个主题结合在一起探讨,最终以《An island through time》一书的形式出版。


非正规空间的魅力

在城市研究上,我个人对于城中村、贫民窟、临时夜市等“正规城市中的非正规空间”兴趣浓厚,这些设计之外的非设计,规划之外的非规划生机勃勃地掩藏在霓虹都市的阴影下野蛮生长,与高楼大厦格子间互为表里、相映成趣。


对informal city兴趣的出发点来自本科时期第一次城市设计调研,这是关于广州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改造项目的研究,实际上是针对批发市场周边的传统商住建筑——骑楼街区进行的改造。这个片区是我大四选择城市设计分方向后的第一个调研作业,它对我影响深远,也启发了我在日后选择城市设计的道路。 


骑楼建筑形态的历史源流与功能活动

十三行是广州一个面临拆迁的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它曾经支撑起80年代整个中国的服装批发货源,如今却难以负担批发市场所带来的人流压力,但即使我们目之所见如此拥堵混乱,这里依然爆发出惊人的生机。这里最火的商铺租金可达3W/m2/天,每日交易额更是令人咋舌。

 

在建筑师眼里低品质的空间,背后却每天都有上千万资金流动,采访中商家与顾客完全不在意我们对空间的改造,只关心租金的上涨与价格的变动。可以说,在这里,人们对金钱的热忱超越了一切对环境的要求,这种真诚炽热的渴望让我想试图去探究这样一个古老的港口片区,狭小的传统建筑群是如何吸引,如何支撑起如此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也从此确立了我对这样野生繁茂的城市角落的兴趣。




02

作品-项目分享

我较为擅长关于城市更新、乡村复兴、站城一体(TOD)相关的话题,也尝试过学科交叉的研究,这是其中两例:


一:本科时期尝试与计算机专业做关于岭南传统街区主题的学科交叉,利用形状语法和计算机技术,尝试用Python自动生成竹筒屋街区的肌理。

城市形态,尤其是传统街区的城市形态演变深刻地记录着城市发展变革的历史痕迹,因此,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城市形态对于揭示在某一范内城市物质空间的构成形式与演变规律有着深刻的意义,良好的城市形态也有助于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延续地方特色文化。不同于经济地理学专注于市镇景观的研究方法,所以本的研究集中于街区层面,针对于城市肌理等微观城市形态进行分析采样。

通过对形状语法与计算机编程语言的研究,本项目验证了这两者结合、共同作用于城市形态研究模拟的可行性,希望能帮助建筑师对城市的形态特征与运作模式有更好的理解与把控,进而在城市更新与保护的背景下,用理论指导实践,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硕士时期关于城中村非正规产住空间的研究与设计,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和变革,非正规住区日益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城市现象。由于正规城市无法满足所有居民的基本需求,一些人的唯一选择就是生活在监管之外。在某种程度上,计划创造了计划外的,形式创造了非正式的。

 

因此,这些非正规住区就像一块海绵,吸收了城市带来的所有需求和问题,保护了城市居民和正规城市在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不适应性。我的目标是强调这些非正规住区在整个城市复原力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并试图分析由于其独特的情况和背景可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以帮助提高城市在经济、生态和社会等不同方面的复原力。

基于广州市中心城区独特的非正式城镇化珠江三角洲,本项目选取了几个嵌入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城中村,分析了其中涉及的多重利益和冲突。自从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些空间的非正式性价值以来,关于空间正义、社会阶层、社会博弈理论、移民流动等方面的研究就大量涌现。我的重点是它的非正规性给城市复原系统带来的各种可能性,在保护其低租金住房市场的前提下,试图增加其经济多样性,召唤集体记忆,回应自然环境,并确保每个群体都有机会参与这一进程,从而提高城市的综合复原力。





03

传道受业解惑

Q: 您的的教学风格是?

我较为擅长帮助学生实现从场地到策略再到具体空间的逻辑推导与思路梳理,这也是城市设计最为重要的一点。


Q: 您为什么会选择老师这份工作呢?这份职业有给您带来怎样不一样的感受? 

建筑师与教师给对我而言最大的不同就是获得的反馈,尤其是当我主要担任城市设计师的时候,一份方案或许要花费数年才能在现实中得到验证与反馈,更有可能石沉大海或者面目全非。

 

但是作为教师,获得的所有教学反馈都是及时有效的,教学方式、手法的都可以实时调整优化,带来的成就感不可与设计师同日而语。


Q: 最后请分享一下日常的生活爱好和最近在读的书吧~

COC跑团,推理解谜游戏(但菜),最近在读《平面国》。



— 留学相关 —
想了解更多留学信息、院校资讯
报名时间节点、作品集、竞赛等相关内容
可添加下方微信二维码进行咨询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
文章作者 |Zhuping Li
文中作品图集、照片均经作者本人授权
未经允许,禁止另作用途,特此声明






综合

在北美做职业策展人是怎样的体验?

在加拿大工作的景观设计师的收入如何?

从事智慧城市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在顶尖明星建筑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如何成为加拿大和美国注册景观建筑师?

我学建筑的朋友们(一):他在写代码,她在管项目,他和她做设计,他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我的几个建筑师朋友(二):他在写代码,她在管项目,他和她做设计,他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我的几个建筑师朋友(三):他在写代码,她在管项目,他和她做设计,他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我的几个建筑师朋友(四):他在写代码,她在管项目,他和她做设计,他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毕业前在建筑公司实习是怎样的体验?

毕业去外企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留国外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建筑学毕业去国企工作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去事务所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学建筑毕业后在外企薪水有多少?

做独立设计师是怎样的体验?

做一个独立策展人是怎样的体验?

建筑留学毕业如何开自己的工作室?

毕业去私企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建筑师转行到互联网是怎样的体验?

毕业转行不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去事务所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去设计媒体行业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从事建筑行业的你是否后悔过?

另一半是建筑师是怎样的体验?

建筑师vs程序员,谁才是亲戚眼中的高富帅?

设计院vs事务所vs地产公司,怎么选?

转行做编程开发是怎样的体验?

在中国本土做国际范儿的NGO是什么体验?

在中东做建筑设计是怎样的体验?

从事建筑行业的你是否后悔过?

为什么我们选择了设计?

做规划设计师薪资水平怎么样?

学建筑毕业后在外企薪水有多少?

学建筑毕业后在外企薪水有多少?

有一个学建筑的男/女朋友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做一个建立品牌的设计师是怎样的体验?

设计师创业靠谱吗?

华人设计师在澳洲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华人设计师在加拿大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景观设计师在加拿大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澳洲设计公司vs中国建筑设计院的工作体验对比

美国设计公司vs中国建筑设计院的工作体验对比

公司介绍

北京有什么还不错的新锐事务所?

上海有什么还不错的新锐事务所?

广州有什么还不错的新锐事务所?

德国的事务所不是只有GMP,HENN和KSP

意大利的事务所不是只有Renzo Piano,Cino Zucchi和Boeri

瑞士的事务所不是只有Herzorg & De Meuron,Christian Kerez和Mario Botta

丹麦的事务所不是只有BIG,3XN和SHL

荷兰的事务所不是只有OMA,MVRDV和UNStudio

英国的事务所不是只有Foster,Zaha和Heatherwick

意大利的事务所不是只有Renzo Piano,Cino Zucchi和Boeri

澳大利亚的事务所不是只有Woods Bagot、PTW和HASSELL

西班牙的事务所不是只有RCR, EMBT和Campo Baeze

美国的事务所不只有Morphosis,Holl, Meier

日本的事务所不是只有SANAA,Kuma和Fujimoto

个人经历

放弃美国留学机会,入职澳洲BAU事务所,创立昱匠设计深耕景观更新

从建筑转向城设,探索如何让建筑达到最好的体验

美院毕业后,我在加拿大当木匠

建筑学跨考计算机后,我在普华永道做信息安全咨询

同济建筑学毕业,罗马大学读博,供职保罗安德鲁,现留法国做总包负责人

96级清华建筑前辈的独白:一个自由职业者的修养

UCLA建筑学毕业, 在游戏行业继续我的建筑梦想

国外大满贯同时保研东南大学,这作品集是什么水平?

风景园林毕业,在AECOM和恒大工作,靠满腔热血创立原易花艺美学,做花艺创业者

环境科学转景观/城规,零基础拿下谢菲/港城市/NCL等offer!

建筑学毕业,转行做剧本杀+游戏策划,养成系创作选手的波粒二象性

结构设计出身,留法学建筑,做了一个人的事务所,专访unarchitecte/张赫天建筑师事务所

学建筑从万科到婚礼策划,疫情之后的涅槃重生

商业空间设计师老虫,他决定将少女的美梦嫁接到商业体

从IBM裸辞的工作党,跨专业申请建筑,圆梦宾大/密大/华盛顿

Brick:要做潜水女王也要做建筑师!(翻译转建筑收获伯克利)

Gap一年再申请入囊哈佛offer,野蛮生长把握当下

从IBM裸辞的工作党,跨专业申请建筑,圆梦宾大/密大/华盛顿

同济学姐多线程备战拿下哥大/UCLA/TUD/USC等顶尖藤校offer

创业7年,从20平米开始,尽管不少建成的项目成为地标,但也没对公司做过宣传

非典型画图狗:她坚持抄绘1年的点点滴滴

兼顾学业与申请,同济学姐获梦校米理建筑历史offer终圆满

工作五年后,我用包含行为艺术的作品集敲响了加拿大顶尖景观院校的大门

8年国美学习经历,非常建筑实习GOA工作,回归乡村做慢节奏项目

"出图狂魔" 执着空间逻辑,青理工学长拿下爱大/曼大Part2项目offer

只要梦想仍在,出发从来不晚!工作党跳出舒适圈勇夺米兰理工

Ming:1/2的转行心 (成功摘得UCB&TUD交互的建筑选手)

Heize:赶图怎能没有女团?(流线式作品获哥大宾大UCL青睐)

Studio Gang:建筑界的“惊奇队长”

景观跨专业保研服务设计,我为用户创造产品的合理性

Maruko:不完全日本申请指南(青春苦短,少女前进吧!)

不愿被“卷”,90后姑娘回到农村:造出一座亭子,火了

梦圆AAM!斩获瑞士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阿尔托大学全奖offer(欧洲名校全开图)

Lang:“一张图能说清就别画两张” (囊括欧美英亚名校+奖学金)

在港大接触虚拟现实与VR建筑,毕业后进入米哈游,在游戏世界开辟建筑师的天地

西建大毕业后他到法国攻读了两个学位,之后选择进入公立研究机构

考研党转战留学无悔,执行力满分斩获六所景观名校offer

学员访谈&国际顶级会议发表经历 | 我们对人工智能改变城市,建筑和室内设计的畅想

Harper Li:斩获伦敦政经LSE、UCL的西浦规划生

Josery:困难但有意义的攀登(第一封offer就来自伯克利的幸运儿)

JW:寻找其他可能性 (英·欧·亚·美景观大满贯锦鲤)

Feng:人生路美梦似路长,路里风霜风霜扑面干(北工大学子爆肝藤校)

Arain:崇尚快乐申请的规划生 (剑桥MAUS项目成功收入囊中)

Tina Wu: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Arain:崇尚快乐申请的规划生 (剑桥MAUS项目成功收入囊中)

TT:离哈佛一步之遥的吉建大学子(数张藤校入场券帮助建立自信)

叉叉:辞职脱产,遁入学门 (收获哥大MSAUD的景观生)

不当设计师去开健身房,她把公司估值做到几十亿

Hao:申请是个自省的过程 (死线斗士是如何得到Yale的爱的?)

XD:遇事不决睡大觉(剑桥RIBA2给予的意外之喜)

看建筑鬼才少年如何从恐怖题材电影中汲取建筑设计的力量

他学习施工管理,曾在全球顶尖施工单位工作,致力于提升在法华人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考研or出国?小姐姐坚持自我圆梦世界第一名校

法国毕业,工作于AREP、包赞巴克,创立Atelier BY Architectes,在法国执业注重设计的可实施性

愿兴致盎然地与世界交手(感谢哈·普·麻·耶的亲睐!)

七年读博,从甲方到乙方,从研究到实践,她成为工业废地景观改造的智囊

从成绩平平到保研第一,南大学姐说一年足矣!

景观转建筑拿下UCB伯克利offer,北林女孩的设计探索之路

5年本科,一年房地产管理硕士,再加两年TUD景观硕士,在荷兰做景观设计师为鸟儿修大坝

设计师  赖建安 | 两万元创业,如今藏品十万余件

不在意学历,鄙视年终奖,网友:理想事务所该有的样子

法国DPLG建筑及规划双硕士,负责AS北京分公司,创立尺间建筑,设计并创建中法双语幼儿园

从“追星”安藤到探寻生活,建筑学姐爆改房车环球旅行

曾经我们是探险者,如今想做日本留学摆渡人

毕业于ESA,创办法兰西泥瓦匠的人人小站,寸造工设创始人陆侃谈创业历程

国内相恋共赴留学,扎根法国做设计的实久建筑夫妻档

一个不懂交互的programmer不是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师

建筑学在读做自媒体博主是怎样的体验?

保罗·安德鲁前主创,家有两宝,法国独立开业的女建筑师

曼大TUD海归建筑硕士毕业,不做设计做摄影,锐境建筑的2020

留法20年的建筑师,先后在AREP和包赞巴克工作,四十而立回到原点开工作室

就职于BIG和SHL,做建筑,做交互,做策展,设计跨界真的无所不能

东南毕业,法国执业,在保罗·舍梅托夫工作,回上海创业和睿设计

游学与朝圣,亲历OMA和SOM等顶级建筑事务所,一位在旅行中不断成长的建筑师

加拿大青年设计师中最专业的赛车手,赛车手中最会画图的诗人

阿那亚的建筑师们

在UBC唯一本科设计专业毕业后的斜杠青年现在在做什么?

从建筑师到独立插画家:我去做有趣的事情,然后有趣的事情就来找我了

异类马岩松

建筑师不用拘泥于造房子,可以向更多元的天性驶去

本科艺术设计,同济硕士学建筑,留法学城市设计,开事务所做室内设计

在包赞巴克事务所工作,回国成立and studio,扩大建筑师的职业服务范畴

离开知名事务所到宁波诺丁汉大学任教,和学生实话实说

从靳远到多重建筑,十年跨度中的五个断面

生于北方,求学南方,回东北做设计的这些年

建筑和景观专业是怎样在海外找到第一份工作的?

从同济建筑学到北师大心理学,我终于····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

离开霍尔事务所后,留在莫斯科做建筑,竞赛是他做设计的放松方式

拿遍各种奖金的MIT联合培养博士谈建筑带给他的热爱与痛苦

哈佛可能是她身上最不值一提的标签

他从“建筑狗”转行成“金融狗”,走向人生巅峰

裸辞建筑师,自从开始了“流浪计划”,他见到了那些让他想学建筑的风景

离开新锐建筑工作室,在建筑新媒体开天辟地

坐标二线城市,青年建筑学研究员如何怡然生活?

念完建筑,开始上商学院创业做教育

哈佛GAP一年,从BIG到AECOM,四所事务所的实习经历,如何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我在剑桥的所得,确有许多是其他学校不能给予的

美国康奈尔的教育体系、英企日企的工作经历,她的故事,有兴趣听听嘛?

失业潮后的海漂建筑青年,用镜头寻找生活的转折点

从清华结构到康奈尔建筑,建筑是一个设计逻辑传达者的角色,而不是像工科那样给一个公式

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理,如何做一个不用做设计的建筑博士?

接受英国建筑教育并在500强设计公司工作三年后,是什么让她放弃设计?

我想要追求的建筑,美国给不了

谈谈设计,聊聊旅行,回顾写作,建筑师的二十五岁?

六年,本硕攻下西班牙最难读的建筑系;成为欧洲注册建筑师后,“每五年退休一年”

乘风破浪的奶奶:建筑规划双冕女王,柯布西耶的缪斯女神,97岁的她再夺加拿大皇家建筑协会金奖


创业故事

虹宇建筑的创始人,浙江工业大学环艺老师,他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译

没有名校背景,做公益设计,被压榨久了,但依然能逐梦建筑圈

海归建筑博士生回国开咖啡馆创工作室,为能够驻扎在社区观察人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改行做各类设计,有个性的女建筑师教你如何“不务正业”

千人大院里最年轻的主创,忍不住创业了

创工作室开民宿,听80后建筑学博士谈谈她的设计之道

从建筑师到独立插画家:我去做有趣的事情,然后有趣的事情就来找我了

同济建筑学硕士毕业,如何转行游戏行业?
改行做各类设计,有个性的女建筑师教你如何“不务正业”

转行做麻辣烫、美甲,她说:我的差评大部分来自设计师同行

CP档景观设计师离职张唐工作室后一起创业是怎样的体验?

考过一注,玩过乐队,这位最爱骂建筑师的摄影师,誓要站着把钱赚了

从米兰到北京,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室友一起开工作室

华工研毕国企8年竟离职去地铁设计院后成为合伙人,来自80后建筑师的职业选择

东大硕士生从设计院转型市场营销后创办公司,80后的他想跟你谈谈建筑发展

留学之后,我们在西班牙开工作室

MIT毕业之后,做个想家的建筑师

学设计让他从建筑师转型到甜品师

学设计让她从“画图狗”转型到花艺工作室老板


建筑师说

建筑师说 | 追光者路易斯 · 康

建筑师说丨苏珊·波因特(Susan Point)

建筑师说 | 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 · 包赞巴克夫人

建筑师说丨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建筑师说丨肯特·拉森后:疫情时代的韧性社区

建筑师说| 女性和建筑

建筑师说 | 帕特里克 · 舒马赫

建筑师说 | 石上纯也

建筑师说 | RSHP事务所华杰明

建筑师说 | 托马斯·赫兹维克

建筑师说 | 手冢贵晴 & 手冢由比

建筑师说 | 托马斯·赫兹维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UniDesignLab”(ID:UniDesign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