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尔踩踏事件,反思学校空间设计

从首尔踩踏事件,反思学校空间设计

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发生严重踩踏事件,一百多条年轻的生命,在一夜的狂欢中消失了。


原因据说是人们听到附近有名人的消息后,蜂拥而至,聚集在下坡宽仅仅4米左右的小巷,在官方还未来得及呼吁疏散的情况下,悲剧就发生了······ 



近十万人往仅4米宽的小巷内聚集


日常生活中,学校是人员聚集的主要场所,加之许多孩子缺乏安全和自救意识,遇到突发事件极易引发踩踏等安全事故。首尔踩踏事故让我们反思,如何在校园设计上将踩踏事件防患于未然。


我国中小学校园一般由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食堂、运动场等组成。



传统学校布局


这些单体建筑看似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但是,在学生下课、吃饭、放学等时间段势必会导致人群高度聚集,而短时人群聚集是踩踏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学校课余时间楼道拥挤


公园城市理想实验室在海洋路理想校园设计中引入可变教室、教学综合体、学生活力带等设计思路,在创新校园空间设计上进行了探索。



01 / 趣味立体,学生不再“一窝蜂”


踩踏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人群的突然聚集。在学校里面,下课、吃饭、放学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在空间设计上考虑人群流线,防止大面积地聚集与流动。


北京超级建筑的《林盘中的公园校园》考虑了校内校外的人群流线,最大限度地避免短时人群聚集。



校园总平图


首先,从校内师生上下课活动流线看,方案摒弃传统的学校空间布局模式,按年级平均分配教学面积,把原本分离的教室、实验室、艺术室、计算机教室等混合编排,组合成独立复合教学楼。



教学组团示意图



教学组团剖面图



教学组团与空中连廊剖面图


在独立教学楼里面,老师可以教授各类课程,组织各类活动。这样可以减少学生跨楼栋、长距离流动。



教学组团和运动区



体育馆和室外运动场


其次,为缓解家长接送孩子时校门口的人员聚集问题,方案将学校主出入口设置在北侧,紧邻城市绿地,为学校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人群集散场地。



学校与城市绿地鸟瞰


学校流散示意图

此外,方案还在教学楼内增设可活动墙面,让教室可多重叠加、自由组合,共享使用。学校在组织晚会、展览、美术课、辩论等活动时可灵活运用。



多种教学和课外活动场景



共享区的多种使用方式



共享区使用方式——课外交流



共享区使用方式——课外观影


这些共享空间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通行廊道进行串联,学生可以从四面八方进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窝蜂”的情况。



学校连廊设计示意图



将教学楼分为两层一组,所以在二层和四层分别设置了平台和空中连廊进行连接。二层平台连通每一栋教学楼,而四层的空中连廊则在相近的几栋建筑之间连接产生学生的课外活动空间。



空中连廊就近连接教学单元



02 / 高效互联,学生不在路上浪费时间


2009年,湖南育才中学发生校园踩踏事件。事发当晚,天空下着大雨,地面湿滑,在人群中一个学生跌倒,导致后面学生陆续摔倒,堆叠在一起,酿成悲剧。成都雨季长、降水量大,尤其要注重此类事件的发生。



湖南育才中学


reMIXstudio|临界工作室的《都市绿洲》将教学空间与公共空间有效结合,形成功能齐全、自给自足的教学组团,并通过室内空间进行串联。



校园鸟瞰图



自给自足的教学组团


方案通过二层连廊将各组团中的主要功能室串联起来,让学生可以高效便捷地到达各功能室。并且可选择全程在室内通行,减少成都雨季时节地面湿滑造成的安全隐患。



首层动线




二层动线



地景中的互通校园



通道效果图



连廊效果图


此外,各组团之间设置了转角花园、科学庭院、绿色大台阶等活动场所,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可分散到花园、庭院、平台上玩耍,有效分散学生活动游线。



多层次景观平台



多层次景观平台



教学组团之间的庭院设计


为缓解学校接送学生的潮汐式交通压力,学校还在多个方向设置了不同功能的主次出入口。



各类型交通线



校园次入口



03 / 不规则校园,学生流动“可喘息”


有报道说,此次首尔踩踏事件发生前至少10万人向一个点聚集,而在经过一个有坡度的狭窄巷道时人群堆积,前面有人摔倒,加之周边许多商铺没有及时打开大门,立马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成都子悦集的《云中锦书》方案也围绕功能集中进行布局,在四五层与一二层之间设置了unschool活力带



校园鸟瞰图



活力带-功能布局示意图


活力带将上下两层连接起来,在其中分布音乐美术等教室,满足高低楼层学生对于户外活动的需求,学生不必通过单一的路线往一个场地聚集。



学校剖面图



空中活力带与首层走廊



多种活动空间体系


人群动线则以普通教室为核心整体连接各功能室。



校园水平及垂直交通流线分析


教学区

方案在校园内设置多处活力空间、下沉空间、退台空间等灵活空间,学生可以分散开展课余时间的活动。同时,这些空间也为楼层之间的人群流动提供了“可喘息”的缓冲空间,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学生可进入这些缓冲空间避险。



空间布局生成逻辑



灵活空间分布



屋顶景观



庭院景观


此外,在学生的学习教育方面,该方案将建筑抽象成为白云、书籍等符号,打造造型各异的教学楼、随处可玩的空间。


教育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完整地呈现生活本身。在平时的学校教育中教授的科学、几何、历史等无非也就是将生活拆成各种符号。


非正式学习空间



庭院景观


学校不必规规矩矩,该方案的建筑形态给学生们营造出寓教于乐的成长学习氛围。



杜牧《阿房宫赋》中写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韩国首尔踩踏事故令人痛心,为了防止悲剧再次发生,我们应反思而后改进,未雨绸缪,这样才能算是尊重每一个生命。


理想实验室长期征稿

如你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化等方面有想法或见解

欢迎投稿,稿费从优

请添加微信:TFDreamLab

联系电话:15983901589、13558907085



点击上方名片,加入理想实验室。



-The End-

撰稿|编辑严  琦、熊冬梅
排版|制图:熊冬梅
审      核:严   琦
支持单位: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 
*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来源




公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公园城市理想实验室

微信号 : TFDreamLab

抖音:公园城市理想实验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公园城市理想实验室”(ID:gh_06a32ac0f75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