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香园到春睡画院:探索广东中国画教育的现代转型
2021年10月26日,“从十香园到春睡画院——广东中国画教育的现代转型研究展”分别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关山月艺术馆和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3-4号厅展出。
通过作品展和文献展两个部分的横向互文对20世纪前期广东中国画教育的思考进一步深入推进。
·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以十香园为例,展现古往今来的传统中国画教育传承;从公立美术学校到私营画室的多种探索中体现出当时国画教学的争鸣,渊渟泽汇;透过岭南画派在教育上的传播与拓展感受其探索努力;以广东国画教育者在港澳地区的活动看其影响与延续。
展览首次集中展示百余幅画谱、画稿,佐以多角度还原历史语境的民国报刊、书籍等材料,结合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珍贵的国画作品尽力展现此时期国画教育的状况。为我们重新理解中国画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打开新的视野。
作品展选取的是此时期内具有代表性的国画教育者及其传人的作品进行呈现,不乏二级、三级文物,比较有意思的是有意挑选的瓜果类的题材,可以看到不同的艺术家对瓜果题材的不同表现。
· 高奇峰 节瓜扇面 19x54.5cm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文献展尽量搜集了国画教育的相关文献材料,结合不少民国书刊原件进行展示,比较重头的应该是十位艺术家的画稿、画谱,集中呈现,可以同场对比感受,还有比较珍贵的一套民国《名画日历》原件,共计166张,是1928年南洋烟草公司推出的,潘达微、黄般若等画家为其绘画稿,该日历被赞誉为学画者范本。
·《广东文物》 广东文物展览会编(上、中、下) 民国三十年 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藏
· 《剑父画谱》 1920年上海审美书馆 黄大德藏
展览主题“从十香园到春睡画院”只是一个泛指,本次展览实则聚焦于20世纪前期广东中国画教育这段历史。
配合本次展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还在开幕当天主办了一场“从十香园到春睡画院——广东中国画教育的现代转型研究展”学术研讨会。
· 陈烨与冯嘉安进行发言
会议邀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华天雪、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陈晓阳等多位专家,针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东国画美术教育有怎样的探索,当时的人们是怎样走过来,那段时间经历了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
往期精选
·
·
达芬好奇Pub
·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收藏拍卖杂志”(ID:scpm200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