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英国广告公司将现代平面设计带来新加坡,而新加坡的设计师身份也从最初被认为是在促销传单上放字体的工作到现在被认可为企业解决问题者之一,注定呈现出综合性极强的设计工作室面貌,从平面到空间再到设计咨询,都在新加坡设计工作室的业务范畴内。
tegusu是一家位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中区的设计工作室,由设计师藤田雅臣(Masaomi Fujita)成立于2012年,提供品牌建设、LOGO、书籍、包装、网站、展览活动等服务。
tegusu的设计作品比较擅长将文字与图形结合,并通过少量的色彩运用给人舒适的视觉感受。 tegusu的名字来自于一种钓鱼使用的线,即便又纤细又透明,但却有着极强的张力和灵活性。工作室的目标也是成为设计中的鱼线,通过强烈的想法将概念具象化,以交流与想法连接客户、创造者的技术、有价值的信息以及社会与人,而不仅仅局限在设计领域。
Collé 是一个法语单词,意思是胶水或将东西粘在一起的胶水。他们相信设计扮演着将事物“粘合”在一起的角色。例如与客户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此外,“collé”让人联想到“专注”于细节的工匠。
Studio fnt成立于2006年11月,位于首尔。工作室平常的工作聚焦于印刷、品牌识别、交互设计等,擅长将字体于平面元素、造型和颜色以玩味的方式呈现。
JIN dallae 和PARK woohyuk's 的作品横跨印刷设计、装置、表演和声音设计。他们的平面设计就像他们的展览一样,令人身处其中。
Hey Joe成立于 2010 年,是一个由创意总监 Yoel Joe 和设计师 Taeyung Jo 组成的两人工作室。该工作室主要与艺术家、出版商、策展人、画廊和博物馆合作,创造品牌识别和出版物。使用有限但引人注目的蓝色和红色调色板,2017年他们在首尔当代艺术中心 Platform-L 举办的展览“Counter time”的海报巧妙地使用排版和设计的简单性。
韩国设计深受西方设计风潮影响,却没有形成同质化的风格,而是百花齐放的态势,究其原因,韩国设计在本土文化语境的基础上,与个性化、实验性的视觉语言探索紧密相连,受益于开放的文化氛围的同时开辟更多元体验。
TNOP 是一家位于曼谷的平面设计工作室, 2005 年由AGI 成员Tnop Wangsillapakun 在芝加哥创立。TNOP认为有力的设计是概念和工艺的平衡,“像科学家一样生活,像艺术家一样工作”,通过当代材料和技术,创造出独特的设计传递文化。
曼谷平面设计师Manita Songserm 专注于将艺术与平面设计结合,从2013年开始,因与曼谷艺术文化中心(Bacc)展览部门达成合作,实验媒体艺术成为其灵感源。
她的代表作品打字机项目是一系列由单个字符组成的图表,可以作为后现代诗歌和绘画同时阅读。在创造视觉复杂性,需要多次阅读的同时,不会混淆需要传达的内容。
KUZO由来自巴塞罗那的平面设计Marc和来自法国的品牌设计师、数字设计师Nicolas共同创立,从品牌到战略,从插画到动画,KUZO为项目提供创造性设计方案赋能品牌。
Cadson Demak成立于2002年,,它的名字是泰语单词的音译,意思是“精心挑选”,被称为第一家开发字体设计解决方案的泰国传播设计公司。2015年,他们为谷歌字体项目贡献了12钟泰文字体。
Rice由Joshua Breidenbach和Chi-an de Leo于2011年在胡志明市创立,是一家受越南的视觉文化的启发的品牌设计工作室。相信基于视觉的品牌设计可以改变公司,塑造非凡的故事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Rice 与字体设计师 Chi Long Trieu 一起为越南字母设计并开发了 Uniqlo 字体版本,借鉴了“越南定制变音符号的传统,使它们更具装饰性以及品牌的极简美学。”Rice进一步为标题创造了独特的排版,保持优衣库的原汁原味。
M—N Associates 是一家位于西贡的品牌和创意设计工作室,由 M. Lan 和 N. Duy 创立。他们的作品涵盖了品牌、产品和包装、网站和数字体验、建筑和室内平面的各种创意解决方案。
Behalf 位于西贡,提供跨越品牌—平面—数字设计不同领域的创意解决方案。他们的作品由概念驱动,以研究为主导,以直觉、实验为动力。
Republish 是Behalf Studio自主发起的探索性项目。该项目旨在调查隐藏在城市景观和档案材料缝隙中的印刷残余物,并将它们恢复为数字字体。
LIE (Little Ideas Everyday)是一家成立于 2011 年的小型工作室,从事各种视觉传达项目,从品牌识别到书籍设计再到环境设计,不拘泥于规范或模式,相信设计中总有探索的空间。
Kongsi是位于吉隆坡的两人设计工作室。“融合不同的观点和审美、在概念性与实验性的探索中前行,拥有古怪而梦幻的个性,两半变为整体。”
hrftype 由马来西亚字体设计师和平面设计师Sueh Li 创立,受本土字体启发并关注多语种和白话排版。工作包括字体设计、刻字、多语言匹配、字体制作等。
Fictionist Studio是由 Joanne Chew 创立于吉隆坡的多学科创意机构。以设 计和艺术为主导,相信这种双重性使他们能够帮助品牌脱颖而出并蓬勃发展。
Kawakong 是位于吉隆坡的平面和品牌设计工作室,这个名字在闽南语中的意思是“跟我说话”。联合创始人 Chung Ping Ong与Ming Ng Ai Beng 希望他们的作品“1.为客户设计,2. 为我们设计,3. 确保两者之间的差距每天都越来越近。”
马来西亚受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殖民历史影响,呈现多种视觉语言杂糅和谐共处的新面貌,传统符号、纹样、色彩与现代版式、印刷风格的碰撞,在融会贯通中创造源源不断的活力。
其实亚洲平面设计历史并不长,直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普及加上留学潮,大批亚洲设计师接收到西方设计风格与方法论影响后,本土文化再创作,进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猛姿态,探索出独有道路。自我探索、路径探索同样贯穿设计师生涯的始末,希望本篇中不同国家设计风格、方向能带给大家更多设计思考,欢迎与我们探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设计便利店”(ID:designm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