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有趣、有人情味 CIFI JIANGSU
对于自然的向往,大概是注在了人类的血液之中
向往自然,是人类的一种本性
它犹如一道光,点亮人们繁忙与琐碎的日常生活
孩子心目中的大自然,多种多样
初生的牛犊、宠物生死
岁月尘土掩蓋的林中小路、荒无神秘的湿地 ......
给孩子更为广阔辽远的世界
既不同于父母给予的亲情世界
也不似被电视“ 偷走 ” 的时光
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医治生活在不幸家庭、或邻里孩子的创伤
大自然,赐予孩子们惊异,给予孩子们敬畏
— 摘自《 林间最后的小孩 》
江苏旭辉景观愿景目标 ▼
萤火虫计划-海绵城市 ▼
愿景初体验
01
苏州漫栖园
漫栖园一类汇水分区径流组织示意图
漫栖园一类汇水分区实景图
漫栖园二类汇水分区径流组织示意图
漫栖园二类汇水分区实景图
生物滞留池▼
下凹式绿地▼
透水铺装▼
交付时间:2020.10
02
张家港吴越府
海绵与入口空间▼
海绵实践过程▼
海绵与文化结合▼
海绵与建筑周边▼
愿景升级
03
苏州旭辉公元·萃庭
二级雨水花园——宅间绿地▼
三级雨水花园——雨水收集▼
04
南京玲珑翠谷
05
江阴旭辉·公元
在雨水花园中种植了多样的植物并为它们挂上科普牌,在木桩汀步上绘制了一些小昆虫的图案,作为天然的植物小动物观察基地,方便社区开展自然课堂、户外讲堂一系列科普活动。
海绵与科普、趣味性▼
06
常州铂悦天宁
海绵创新材料运用▼
雨水花园枯木利用▼
07
常州都会里
下凹式绿地 ▼
雨水花园——枯木利用▼
雨水花园——主题花镜▼
雨水花园——海绵标识 ▼
08
苏州都会上品
-
流淌的雨水花园:南组团的下凹绿地原方案为一片较大的“碗状”下凹绿地,中心区域基本无地形变化。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对其进行了提升优化:在弧形连廊四周布置了带状雨水花园,同时将原“碗状”下凹绿地优化为起伏变化的微地形,草坪中央增加孤植的丛生乌桕及造型朴树对望,使得原来单一的空间变得灵动起来,并与弧形连廊的动势相结合;
-
可参与的雨水花园:9#南侧初始方案仅为一条园路穿过一片柿树林,缺乏参与性及停歇空间。后优化为一个转折木栈道及木平台与雨水花园结合,同时在木平台上设置与相邻植物呼应的标识牌,使整个空间兼具休憩停留和科普的功能;
-
可感知的雨水花园:我们在全区有条件的楼栋南侧均设置了雨水花园,使一楼业主可以更亲切的感知自然,感知四季变化;
下凹式绿地-阳光草坪▼
生物滞留池▼
海绵与参与性空间结合▼
09
苏州和风花园
项目简介:江苏旭辉甪直和风花园项目位于吴中区甪直镇汇凯路与陶浜路交叉口,总用地面45112.00m2,建筑密度 13.96%,容积率 2.2,绿地率 37%。
海绵设计融合了景观森林系的设计理念,打造自然有趣有人情味的居住场所,海绵设施整体布置于林下空间,利用场地的地形竖向变化,巧妙地将景观设计中的“旱溪”概念与海绵城市设计中的“下凹式绿地”及“雨水花园”结合起来,通过合理化的功能布置将建筑雨水、场地排水等水源进行收集处理,同时将海绵设施形态与整体的空间关系、路网关系、植物关系进行合理化的组合、创新,达到海绵景观化使其融为一体,在植物设计方面将常规灌木、长效花境、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进行组合搭配,创造花园式的海绵呈现效果,解决了海绵设施冬季效果欠佳的问题,是住宅类项目在海绵落地方面的一次尝试与创新,便于后续项目的推广与借鉴,同时在整体海绵建设的后续,将植物认知、海绵理念以及功能系统等功能利用显性的标识导视系统将其展示与推广,便于对业主与市民的知识普及。除此以外,建筑雨落管断接、植草沟、道路侧石开口,这些常规海绵措施技术也在项目中普遍运用,屋面、道路、绿地上的雨水均可通过导流渠道顺畅地进入海绵设施内。
下凹落地(阳光草坪)▼
活动广场周边海绵▼
建筑周边海绵▼
海绵停车场▼
透水铺装▼
海绵周边▼
2020年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苏州漫栖园
2021年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苏州和风花园
图文系江苏旭辉原创供稿
感谢原作者辛苦整理
营造自然、有趣、有人情味的社区
今天您「在看」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园景人”(ID:xyzwi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