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带货一姐到逃税封杀,她的真面目早被这动画神预言!

从带货一姐到逃税封杀,她的真面目早被这动画神预言!


前几天,#薇娅偷税漏税被罚13.41亿元#刷屏热搜榜。


紧接着薇娅全网被封,在此事之前,她曾无数荣誉加身:“灾后帮扶爱心公益大使”、“乡村振兴好物推荐官”及“青力助农爱你大使”等等。





每次薇娅出现,无一不是和正能量挂钩,当直播带货和扶贫、助农、乡村振兴联系在一起,没有人觉得她已经成为一个资本,没有人觉得她会愚弄民众。


然而事实却是,一切都是“人设”,资本可以煽动一切利用、欺骗民众:薇娅利用发展、爱心大义为她的扩张披上善良的外壳。
再比如网络给民众提供了一座看似安全的堡垒,庇护他们在此发泄。


社交网络上两性为了女权打得面红耳赤,住在千万豪宅的互联网大佬们则查阅着网民们贡献的最新流量,坐收渔翁之利。





还有的人,早已厌倦了外界的喧嚣,甚至有些社交恐惧。
现在想象一下,当你在集体中不受欢迎,当你害怕和人交流,当你认定自己孤身一人也可以,当你只想藏在自己的世界里...
 
其实你也不是真的不想交朋友,只是当你习惯了付出没有得到同等的回报...


当你习惯了周末睡醒的时候,天色已黑,手机上只是一片干净,没人来找,就像你消失了也没关系一样。




如果在如此失望的时刻,有一个机器人,它可以做你最好的朋友,能瞬间了解你的爱好,能时刻陪伴、保护、肯定你。



 
还可以帮你自拍、帮你寻找和你兴趣相投的人,发送好友请求,下载你喜欢的皮肤装扮自己......
 
既像你的朋友又像你的小管家,无条件追随着你、体贴入微、神通广大,甚至只为你而生,假如这样一个机器人摆在你面前,你会心动吗?




01

   开箱即用的“好朋友”  

     你想要吗?   

 
刚刚那些感受,本花想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过。


不被重视、不被喜爱的片段总会闪放在自己心里,就像穿着单薄的夏衣走在冬天又冷又硬的街道上,难受又难堪。
 
而那个开箱即用的“好朋友”,就是动画电影《天赐灵机》中的机器人小白,原始皮肤有点像大白。



不过这个小白可是可以随你的心意变化的哟,就像游戏皮肤一样,一键下载,你喜欢的样子,它都有。
 



很快,小白就风靡全球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全靠小白,用小白加好友、用小白发信息、每个人身边都跟着一个小白。




看到这里,本花明白了所谓开箱即用的“好朋友”,不就是升级版手机吗?
 
解锁掌纹就能了解你在互联网上的一切痕迹和喜好,这不就是大数据吗?




《天赐灵机》的主角,是一个没有小白的男孩——巴尼,他们家过着“复古”的生活,看不到太多高科技的痕迹。

爸爸本来认为,孩子不应该过多地依赖设备,而应该到森林里去,和朋友们一起踢球,将感情建立在面对面的真实相处中。



 
但是却看到没有小白的儿子被同学们欺负、嘲笑、围攻,爸爸爱子心切,送给巴尼一台被撞坏的“人工智障”白——罗恩。


可以说,小白该有的功能,它都没有。
 
所以阴差阳错地,罗恩正如父亲所希望的那样,是在相处中认识巴尼以及这个世界,而不是通过大数据。
 



没有网络的控制,罗恩也就脱离了系统的规则和束缚,反而在和人类的真实相处中有了人类的特性。


比如它会出手痛扁欺负巴尼的同学。独一无二的罗恩和巴尼,在被智能和科技裹挟着前进的时代中,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迎来什么样的结局?



 
那些用着小白的孩子们,又是否真的能如愿,开心交到朋友呢?
 


02

    虚构的时代   

   虚构的人  

 
实际上,《天赐灵机》之所以能带给观众惊喜,成为一匹年度黑马,不全在于它刻画了多么感人、温馨的友谊。
 
更是因为它直指出人类在技术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越来越依赖虚拟世界的我们,如何能重新寻回失落的主体。
 
我们被围困在智能手机这个方块之间,一切都在这里发生,一切都在这里终结。


它使我们看上去变得更富有魅力、更迷人、更神秘,因为它使我们远离真正的个体。




我们只能看到被精心塑造出来的一个个“偶像”,真正的人在这样的虚构中走向无变避免的消解。
 
就像《天赐灵机》中那些使用、依赖小白的孩子,交友成了交易,以照片点赞、直播排行、各种各样的点击量、粉丝数、评论数为“交友”的通行货币。


当他们沉迷于此,不仅无法认清他人,也无法认清自己。



 
我们是否感到熟悉?曾经QQ空间的访问量、微博粉丝数、朋友圈点赞数,我们难道不曾受困于此?


当记录生活因为这些虚假的“荣耀”变成了营造生活,或许我们就失去了生活,因为不再有真诚的体验和感受。



 
游戏《女神异闻录4》也早就做过这样的隐喻,主角团要击败一个机械眼球怪物,实际上是一个形似眼球的摄像头。


因为人类正面临着镜头内外的世界融为一体、现实沦为镜头下阴影的困境。



 
在智能设备不如今天发达的时代,桥野桂已经做出了如此真实的预言。
 
当我们更愿意面对被技术“光芒”重塑后的自我,当我们更愿意在虚拟世界中寻找依托,现实和真相就沦为了阴影。
 



还记得上一次用自己的眼睛好好观赏蓝天,而不是手机摄影画面里的蓝天是什么时候吗?还记得上一次和朋友拥抱、牵手、聊聊周遭、看看星空是什么时候吗?
 



当我们不再直面身边的事物、不再直面世界、他人、自己,而是不断通过社交媒体去认识、了解一切。


虚拟世界被层层加码,逐渐遮蔽、取代现实生活的权重,以至于脱离这方寸之间,我们就无以为继。



不仅指生活的便利性,更指我们难以通过自己独立认识和面对世界。


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之间、人与世界之间,都被这座虚拟的桥梁链接,独立思考也变成了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比如抖音会根据我们喜欢的短视频,推荐其他视频,逐渐就形成了你的思维模式。


宠物、帅哥、美女、游戏、搞笑,我们被大数据贴上标签之后,就将被大数据围困在这些标签之内。



 
在公共网络上,我们寻找和我们相同的声音,并且以此为据,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
 
信息空前发达的当下,我们的视野却越来越狭窄:只看我想看的、只听我想听的,这给我们造成一种无与伦比的错觉——观点即事实,态度即真理。



人们在这样的“割据为王”中逐渐变得单一化,无法倾听和接受不同的观点,甚至大有无法和思想不同的人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态势。
 
不能求同存异,导向不同阵营间对彼此的异化,不论双方阵营的观点孰是孰非,本质上却呈现如出一辙的思考和行为模式:封闭和攻击,最终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割裂。


03

    高科技毁灭人类?  

    “这锅我不背”    



机器人小白看似离我们还有些遥远,但是从今年十月份起刷屏各大媒体的“元宇宙”,似乎预示着我们想象中的高科技,未必会来得那么慢。

 
不同的人对元宇宙有不同的态度,资本基于逐利大肆宣传,普通人对于元宇宙有期待,也有恐惧。


我们既期待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能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又恐于被资本监视、掌控、异化。




一条条我们看不太懂的隐私条款,带来了数不清的骚扰电话和短信。


即使我们不步入资本所设下的消费陷阱,也无可避免在资本的洪流下被出卖——当我们没有花钱买产品时,我们就是产品。



 
高科技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似乎也在给我们带来深深的伤害:攀比、超前消费、无序的亢奋、无望的放纵。
 
这些实际上并非科技带来的,而是利用科技的人带来的。





资本利用科技收揽大部分资源和财富,而民众要么落入资本创造的虚无泡沫中,要么陷入内卷下报复式的狂欢中。
 
《天赐灵机》中也道出了真相:所谓“好友机器人”不过是一场谎言,他们采集用户数据,只是为了出售产品和服务。
 
在这种推动下,人们劳动的目标很可能就不是为了某个终极的幸福,而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地体面消费。


这种看似自由、繁荣的盛况,其实真正指向的是“监狱”。既有资本造的监狱,也有人们自己造的监狱。从国漫近几年的题材中,我们也可以窥见民众的潜意识。



 
比如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一个喊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超人”形象,一个火炬般的“精神领袖”,恰恰反映出人们对于指引的渴望和追求,对于“破狱而出”的无力、恐惧。



 
哪吒是脱离现实的,然而在对未来失去希望的人心里,是否能够影响到现实不足为道,只要他们可以请强者、超人、神魔代劳,替自己做呐喊、怒吼、反抗就足以弥补一些不安。




而今年横空出世备受好评的《雄狮少年》,则可能意味着人们的觉醒,只要心里的鼓点还在响起,你就是一头雄狮。





即便要回归惨淡的现实生活,我们依然不忘雄狮的英姿,我们不再需要超人,而是真正面向现实,做一头人生的雄狮。





本应用来造福人类的科技、推广科技的资本“英雄”,很容易堕落为控制、玩弄同胞的暴君。
然而真正可怕的不是资本,而是安于现状的民众。比如我们会自愿打开各种直播带货、放弃思考、遵从命令。


陷入让人眼花缭乱的福利和噱头中,去购买一些本不需要、甚至都不是真正喜爱的东西。

 
当我们自愿被囚禁在这片监狱里,自愿为资本输血、放弃做出选择、放弃承担责任,暴君的地位就更加稳固。
 
这绝非是在说错在于民众,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我们可以成全他们的欲望,也可以覆灭他们的欲望。





人民在被资本掌控的同时,始终拥有着颠覆后者的力量。


首先,我们都要敢于直面自己、世界、人生,敢于走出资本的画地为牢。




 
科技本无罪,可怕的是我们仍然用现在的社会结构、思想去面对科技未来。
 
当人性的漏洞和劣根难以根除,社会的发展也无法弥补这种漏洞时,我们就应该思考,是否能够恰当地、正面地使用技术。
 
正如《天赐灵机》所表现的,吞噬人类的并非技术,从头到尾,都是人类吞噬人类。




在TV动画《夏娃的时间》中,就探讨了人类与机器人之间一种比较温情的局面。


因为儿子过于依赖机器人,而被下了命令不准再和儿子说话的D-Tex,却在小主人遭受到危险时,反抗机器本能,开口对他说话。




在“夏娃的时间”这间酒吧里,人类与机器人和谐、平等地相处。




这部动画以话剧的风格阐释人与机器之间的感情,未尝不是对技术本身的正名。被创造出来的它们,何错之有。
-THE END-


JC Store


🌲


圣诞好物推荐

  
  
金城“极简少女”系列装饰画
点击即可购买
不再错过对ta的心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漫艺术家”作者:馆花(ID:GDCA38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