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楚寻欢论艺
Chu Xunhuan Art
题记
石虎非石虎
人生如逆旅,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古往今来,绝大多数画家都会越老越退步,只有极少数天赋异禀的画家能抵达瓜熟蒂落大器晚成。
一休宗纯(1394-1481)《一个盲人引众盲》
2022年5月24日微拍堂
拍卖成交价RMB:388000
诚然,“混沌有余,光明不足”不是石虎的错,只要心中有光,退步亦为向前。我们更应该警惕的是“一盲引众盲”式的捧杀。
艺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衷心希望可敬可爱的石虎先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回望旧文,铿锵如故。是为题记。
——楚寻欢 20220519
石虎 《后羿》 152 x 180cm
布本重彩 2021
要不是石虎刷屏,我还以为大家只关心摆摊卖画
最近石虎的名字在各大艺术媒体平台反复刷屏宣传,虽然大多是旧文陈图有意炒冷饭,但也在满屏网红直播的中国画界掀起了一股难得的艺术异流。有人顿生波澜,难道不是因为昨是今非,怀念兼哀伤失落五味杂陈吗?
我知道石虎这个名字是在2012年。要说正视石虎大名,则是在2013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石虎艺术大展”前夕,郭庆祥跟我说要在万达索菲特酒店举办石虎个展的新闻发布会,并申明这个展览与万达集团无关,他只是作为私交朋友出席。这次发布会也是我与石虎仅有的一面之缘,当时我对书画艺术远没有今天的深刻认识与热情,参加发布会只是本职工作,与石虎也无言语交集,故连他的展览我都懒得去看。
其实,这次展览是石虎继2004年中国美术馆“石虎艺术大展”之后隐居9年的一次高调亮相。据传为了此展,他的学生投资1200多万进行地毯式宣传,受邀来宾都赠送定价2160元的精装7卷本《石虎书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其大手笔汹涌来势令业界侧目。而在此之前,石虎还断然拒绝过“万达”的橄榄枝。石虎以“二石”为耻,只因“道不同不相为谋”。
1978年,石虎出访非洲,以“非洲写生”名震画坛。“非洲写生”是石虎自喻“神觉”之路的开始,盖因其画风先锋迥异,终生不曾获奖。
石虎好诗,他在1994年成立“石虎诗会”并多次举办“石虎论字思维”诗歌研讨会。如此看来,石虎笔下之艺术灵光与华夏民族之诗性熏陶须臾不可分。
作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典范,石虎是改革开放后受西方思潮冲击并与85思潮合流的佼佼者,其《玄腾图》在九十年代以800万港元成交,创此前中国画最高成交价(见彭德文章《石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石虎暴得大名,旋即长期游历于世界各地。坊间传闻石虎为情人逍遥亦为情欲所困,尝挥金如粪土,又豪赌隐退。泛舟江湖者石虎,总是在快要被人忘记时出其不意卷土重来。
石虎比衲子年轻两岁,他们是早年就读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的校友,二者均为笔墨高手,然画路与人生轨迹大相径庭:一个沉醉于一招一式的故纸堆,潜心于工艺美校教学,直至退休隐于市,一路四平八稳;一个走出体制勇闯江湖,在陌路天涯里讨生活,笔墨与人生同步跌宕传奇。
石虎与李老十是彼时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同事,在李老十声名鹊起于“新文人画”运动之前,作为前辈的石虎名号早已如雷贯耳,如今这对老少双雄阴阳两隔,令人唏嘘。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石虎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没有遇见同类。石虎与范曾、黄永玉、崔如琢并为画界四大枭雄,但又决然不同类。若论江湖经营,石虎还未成年,后者却是成熟老油条,最大不同在于,前者为画艺修行,后者为名利修行。管中窥豹,足见踽踽独行的石虎诚为异数,因异数而艺术。当然,倾情于艺术的石虎自有其步步为营却又不为人知的经营之道。
石虎绘画天赋奇高,又是画界坚定如一的先锋革命者,或者说是一位胸怀艺术殉道精神者。石虎说:“重复古人叫传统,抄袭洋人叫前卫,从‘八五’到今天,风光不改。中国书画界一直视真正的探索和创造为穷途末路。尽管如此,真正的艺术家不会停止自己的脚步,他们矢志不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石虎独立特行的探索精神可见一斑。
石虎艺术的高光在于重彩画,他早期的重彩画有明显的毕加索、马蒂斯、克利、米罗、达利等西方现代主义大师痕迹。新世纪以来,他的重彩画在融入中外传统壁画、漆画、剪纸、金石等民间元素之外更多地强调了笔墨与线的质感,臻入重彩成熟高境。如果说70年代末“非洲写生”系列是石虎探索现代水墨之初潮,那么其后的重彩系列则是石虎绘画艺术之高潮。
石虎的水墨女人体在形式语言上似乎受席勒影响最深。这种席勒式水墨翻版既是其作品嫁接异域出彩之处,又凸显其致命局限性。石虎的水墨女人体仅仅止步于描绘女人体肉欲本身而没有席勒那种骨子里对死亡的疼痛感。他的水墨女人体因其中西结合的理念加上高超的笔墨功夫而散发出撩人的原始激情,偶有异彩,但多见挪用,且乏重构升华,还远没有实现成熟的艺术语言。但愿在不久的将来,能如他所言,从自己的东方根性出发,完成自我面貌的肯定。
石虎的美中不足在于其绘画常常被文本主义所囿,或为过早成名所累,那些虚无玄幻的自命不凡只会徒增缥缈,最终钟情于性情书写而不得,无法切入灵魂根性的自由激荡。尽管我也常为石虎灵气侧漏的精妙笔墨讶异,但转而又不免为他作画精于设计的小心翼翼怅然。石虎对艺术可谓虔诚干净,然其下笔巧而不妙,乏厚重朴拙之气,实非大巧;石虎颇具虎形,却无虎骨,诚非大美也!
近几年,石虎又沉溺于自己并不擅长的现代书法创作。诚然,石虎喜欢字象,喜欢字象之诗,甚至书写用笔苛求只用孔雀毛,这种类似于民间“鬼画符”的偏门小道偶尔玩玩未尝不可,不可否定其探索意义,但切忌走火入魔不能自拔。
彭德说:“朱新建画情色,石虎画女人体,李世南画鬼魅,比照国画史,不见匹敌者”,堪称精当(见彭德文章《李世南宴客》)。此三者都是当代画界难得的风云人物,李世南在石虎面前或许还显荒率轻佻,然石虎与朱新建,朱振庚、李老十并列为改革开放后四十余年中国现代水墨探索最为突出的集大成者毋庸置疑。他们都是在中国传统文人腔调背景下夺目的艺术探索者,却又不够雄浑厚重,唯李老十有些许厚朴之气,憾还未完成便英年(39岁)早逝。现如今,老一辈为现代水墨艺术披荆斩棘者,唯石虎一人尔,幸耶?不幸耶?
艺术是什么?在这个网红快餐经济泛滥的年代,要不是石虎刷屏,我还以为大家只关心摆摊卖画。
正如那首歌所唱的:“有人卖了艺术成了大老板,有人卖了多年还是穷光蛋......”谁不想名利双全?只是艺术修行者野心更大,那是名利之外的精神永恒之高标。虽千万人吾往矣!然古今中外瓜熟蒂落者又有几人?
艺术是觉者精神上的便装,挑战认知惯性是艺术家的天职。
石虎刷屏的背后,是一位年近八旬的画者寂寞不安的艺术求道心在澎湃;石虎刷屏的背后,是深潜在东方艺术信仰里现代水墨新一轮觉醒的开始。
石虎 摄影:王二广
石虎
1942年,出生于河北徐水县。
1958年,就读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
1960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
1962年,应征入伍。
1977年,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8年,代表中国远赴非洲13国写生访问。
1979年,出版《非洲写生》画册。
1982年,在南京博物院举办个展。
1987年,香港集古斋举办个展。
1991年,在澳门市政厅举办“石虎心象”个展,同年在香港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1992年,在新加坡、雅加达举办“天命年展”。
1994年,参加广州中国艺术博览会,同年成立“石虎诗会”并多次举办“石虎论字思维”诗歌研讨会。
1995年,应邀出任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主席。
1999年,在香港大学博物馆举办个展。
2003年,中国画研究院、香港、澳门、新加坡、雅加达巡回展。
200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石虎艺术大展”。
201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石虎艺术大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
- END -
往期回顾 热点聚焦
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ultureSower”(ID:culturesower)。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