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品牌触电当代艺术,造就生猛的“新广式”?
我们现在谈新广东精神或者新广东的时候,会有很明显的代际划分。其实,无论新广还是旧广,广粤文化都带着一种生猛的劲。
广粤文化历来都有中西合璧、兼容并包的传统。它善于推陈出新、探索未知的文化性格,与“万物皆可艺术”的当代艺术精神恰恰能遥相呼应。
早在九十年代便已成名的艺术家郑国谷,一直是广东当代艺术极具代表性的人物。早在20年前,他便凭借打破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边界,直指人心的创作,单刀直入般地闯入了世界三大艺术展中的威尼斯双年展(2003)和卡塞尔文献展(2007)。带着对于“新广式”的全新思考和诠释,郑国谷与华美食品携手,推出《新广誌》艺术项目。
展览现场
踏入展厅,“新广式消费,新广式减压”、“新广式主义,国潮新里程”的口号以幻觉之姿和迷宫之势迎面而来,仿佛一语成谶,直指现代消费社会情境中的人心。古钟、古塔、花卉、蔬果等传统图案样式一抽象几何的当代形态再现;柳树、芭蕉、莫比乌斯环,这些充满人文与哲思的有形意向则再造成了无形的能量在展览现场流转。
是次展览项目也为大家提出几个问题:何为“新广式”“新广式精神”?
艺术家郑国谷
一次穿越古今的“新广式”对话
生活在阳江的艺术家郑国谷深受广粤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数十年如一日的深入研究,他的作品总能游刃有余地自山水画、古建筑、佛学中转化出当代的语言。是次展览中,郑国谷运用他对图像、空间及能量天马行空式的理解和感知,与新广式气象万千的可能性展开对话。
《收藏·拍卖》:此次艺术项目《新广誌》提出了“新广式”文化概念,既然是“新”,必然是相对于“老广式”而言的,“新”“老”有何差异?
郑国谷:广式或者老广式,是我们以前的伟大传统。广式最初能够成立,当时肯定有一批很前卫的前辈,突破了上一代对他的束缚,才成为今天我们要面对的“老广式”,现在我们提出“新广式”,刚好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突破的关卡。所谓的传统就是当时的前卫,现在我们认为的传统可能是一种近亲繁殖,那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去突破上一轮传统对我们的束缚,当我们做到这种突破,我们就会成为未来的传统。艺术家在寻求突破,品牌也想突破,双方一起碰撞,这不就是一种新的广东精神吗?
《收藏·拍卖》:展览中,你通过大面积的图像与现场搭建的木屋来营造了全新的空间,空间中也出现了您作品中标志性的符号和能量语言。请问你是如何通过作品和空间来回应“新广誌”课题的?
郑国谷:这次展示是体验式的,整个展览被打造成一个三维的空间,为观众创造更为立体的感受方式,比如可以留驻和冥想的“茶间”“咖啡间”和“酒水间”。茶、咖啡、酒,作为不同的能量载体,也蕴含这“广式”生活方式的演变,大家可以去感受其中的能量流动,并关照自身。
展览现场
《收藏·拍卖》:在展览现场的“艺术家客厅”,你通过饮茶与现场观众产生互动,你如何定义在展览现场泡茶这件事?是一段行为艺术?还是一种交流方式?
郑国谷:艺术需要慢慢的日常化。比如我们在空间观看作品,与作品之间还是会存在隔阂,但是喝茶就不一样了,茶可以通过经络进入到体内,在身体里产生非常神奇的融合。作品怎么进入观众的内在更重要。华美,一个30年的老广品牌也需要通过消费或者购买行为才能体现它的存在,或者能够生存。他们希望能在传承中创新,探讨“广式”二字在各种消费品、消费行为上的多元表达,这也是一种日常化的表现。
艺术家郑国谷在“艺术家客厅”泡茶
华美食品袁瀚钊
“新广式”是一个成长中的概念
品牌与艺术的跨界合作已经成为日常,万物皆可联,借艺术的衣钵,既塑造了品牌的形象,亦扩大了影响力。Z时代的消费者结构在不断更迭,抓住年轻人的喜好就能赢得更多机会。
华美食品作为拥有30多年历史的品牌,介入文化艺术并不是个案,他们在2021年也曾跨界草莓音乐节、与达闻西乐队联合推出歌曲等,这次他们首次触电当代艺术,将给观众带来什么火花?
华美集团副总经理袁瀚钊
《收藏·拍卖》:在华美进行品牌迭代升级的时候,你是怎么考虑与当代艺术相互叠加和赋能的?
袁瀚钊:这次是华美第一次和当代艺术进行合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传统品牌在代际交替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做很多的自我审视,寻求一种能和新生代、消费者去沟通的方式。我们认为艺术可以走进大众,而且今天的新生代消费者他们也很主动在接触艺术,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而且不生硬的沟通方式。
其次,我们提出新广式的概念。中国正在快速发展成一个成熟的消费市场,品牌在为消费者提供好产品的基础上,要同时主张其品牌价值。未来的品牌不再像以前一样,把我们的想法强加到消费者身上,未来是双向的、互相透明的过程,所以这次通过和当代艺术的合作,希望让“新广式”这个概念更立体地传达,能够在消费者脑海中产生一个印象。但我们并不是想去提供一个答案,更希望通过这次艺术项目给大家提供一些线索,到底新广式是什么?把线索埋在消费者中,然后让他们去寻找答案。
展览现场
《收藏·拍卖》:你有提到希望这个概念不要把它占为己有,它应该是公众的,应该是各个领域讨论的话题,你想象的新广式是怎样的?
袁瀚钊:当我们提到广式或者广式印象的时候,很多人脑袋里会产生一些画面,比如说岭南风格的一些文化元素或者是一系列刻板的印象,但我不认为这能代表今天的广东,每个事物应该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形态。
关于新广式这个概念,华美会在产品方面有所呈现,但我们不希望新广式只是体现在产品层面的描述词,我们希望它形成一个概念,一个新的认知,这个概念是共享的,我们不希望这个概念有品类或者有行业的局限,这样就太没意思了。正如今天的广东是非常精彩的,也希望这个概念能够更广阔。
《收藏·拍卖》:所以“新广式”是一个成长中的概念?
袁瀚钊:对,它是一个在变化的概念。我最早想到的新广式是多元的、开放的、包容的,会随着更多的理解和沟通,它还会一直进化,会有一个更立体的诠释。换言之,我们觉得新广式代表着一种更好的一直在进步的生活方式。
展览现场
策划人子静
好的内容才能塑造品牌感染力
我觉得艺术和品牌都是需要创新的,艺术家也是需要创新的。双方参与整个艺术项目就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企业借艺术来增加自己的文化资产,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通过企业打开它的公众度,这是一个相互赋能的关系。这或许就是新广式文化、新广东精神的一部分,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我们也希望品牌与艺术的触电,可以像广东的老火汤一样,煲出更纯正的味道,滋养到企业。
往期精选
·
·
达芬好奇Pub
·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收藏拍卖杂志”(ID:scpm200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