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资质、技术等传统竞争优势正在逐渐流失,企业市场竞争压力加大。面对外部发展压力,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川建院”)在企业“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打造“4+X”业务体系的发展目标,并加快推动市场经营体系转型,通过构建“院+所”两级协同经营的立体化营销体系,支撑业务高质量发展。
分享人 / 李纯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为什么要构建立体化营销体系?
近年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外部环境与行业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企业也在不断调整发展目标,积极适应外部变化。在“十四五”规划中,川建院明确了城市空间、产业生态圈综合服务引领者的发展定位,提出着力打造创意设计业务、工程管理与咨询业务、工程勘察业务、数字业务和以投资带动的其他培育业务的“4+X”业务体系。
为了落实发展目标,川建院系统谋划经营工作,构建“院+所”两级协同经营的立体化营销体系,通过多元的立体化营销体系打造,以及丰富的营销手段整合内外资源,支撑和服务业务高质量发展。
如何构建立体化营销体系
01
智库引领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智力密集型企业,川建院以智库建设为战略先手棋,通过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延伸自身的市场生态位,提升行业话语权和市场影响力。
面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和行业新兴趋势,川建院充分发挥核心技术优势和专家团队的资源,通过政府提案、专家授课、公益活动等多种途径,掌握上传和对外发声的渠道,建立了技术加咨询建议的智库营销模式,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服务政府决策,提升市场话语权。川建院依托人大、政协等组织建言献策,通过提案的形式将相关意见和建议报送相关部门,使智库成果满足决策的精准需求。在川建院董事长李纯女士担任四川省人大代表的5年间,聚焦城乡建设、建筑行业转型发展、国企改革等领域,共计向人大提出建议11项,形成专题调研报告29篇,这些建议和报告均被相关部门较好的采纳和落实。
第二,专家驱动智库,发挥精准营销效率。专家是智库成果输出的重要主体,通过挖掘项目背后设计思路和理念,川建院的专家以咨询服务、讲座授课等方式输出研究成果,加快研究成果的项目转化,带动企业经营活动。
第三,举办公益活动,塑造品牌影响力。通过媒体宣传推广、举办公益活动等方式,川建院向公众传递自己的创意美学价值,进行空间美学科普,打造社会影响力。
案例:2015年开始,川建院以乡村公共性再造为视角,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策略,联合知名高校策划创办乡村振兴公益活动、「不完全建筑」暑期实践营,还连续两届协助组织举办“金熊猫”天府创意设计奖终评会,并在企业的文化空间成功举办创意设计作品展览,促进天府文化传播,助力成都市建设高水平世界文创名城。
02
科技赋能
2022年3月和7月,住建部先后印发了《“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在此背景下,川建院相继成立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碳中和研究中心、光伏建筑一体化研究中心和人工环控研究中心等系列工程研发和实施机构,通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核心技术成果的市场化应用,积极以科技赋能,推动营销转型,具体举措如下:
打造SADI办公大楼绿色低碳综合示范场景样板间。川建院以企业办公楼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智慧化改造项目为试点,探索既有建筑智慧低碳改造关键技术研究,打造具有建筑智慧化典范的场景,希望在既有建筑改造、绿色建筑、光伏建筑、健康建筑、智慧建筑等领域形成一系列可复制的推广经验和技术成果。
培育光伏建筑一体化等细分业务的方向。当前,以建筑光伏为发展重点的分布式光伏产业,出现新一轮的投资契机。川建院从2019年开始投入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三年的持续努力,成功申报了四川省光伏建筑一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始实体化运行,目前在川内外地区已经开展相关类型工程项目。此外,川建院携手战略合作伙伴共同谋划设立光伏建筑一体化混合所有制公司,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开发运营为一体的建筑光伏全产业链高科技企业,通过规模化的工厂、仓库、园区等项目开发和场景打造,逐步拓展全产业链条,带动各项业务发展。
形成绿建、WELL、双碳、ESG等咨询服务能力。在绿色建筑低碳节能方面,川建院在工程项目和科技研发方面均产出大量成果。川建院近年来高质量完成了腾讯成都总部、西部股权基金基地等绿建项目,融合运用景观功能梳理和水生态修复技术打造成都市“宜居水岸”海绵城市示范工程,完成了办公、商超、医院等建筑类型的节能运维项目10余项,目前相关实施项目节能率超过15%。此外,川建院还主编了四川省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省建筑机电系统节能技术标准、成都市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导则及审查要点等、低碳节能省市地方标准近10项,在软著权、专利、主编技术标准等各方面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03
数字驱动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逐步成为创新创业的主战场、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川建院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先行战略,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四川观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加快推动业务数字化和数字化业务,通过系列手段初步形成智慧场景、BIM&CIM+、数字规划、元宇宙4个业务发展方向。此外,川建院抓住新城建新基建下未来数字管理运维的需求,携手政府培育打造数字规划、智慧城市、元宇宙等业务单元和营销亮点。具体举措如下:
以数字规划助力新基建市场拓展。川建院结合服务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和城市问题研究的实践,积极构建通过流动数据及人工智能深度挖掘城市问题的本质,探究其内在规律的技术能力。研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辅助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基础设施感知探测以及建筑设计,探索如何更好地规划设计城市。
以参与BIM/CIM平台助力智慧蓉城建设。川建院加快工程建设领域技术研发,并形成多项技术标准。例如,打造自有知识产权的轻量化BIM图形引擎与CIM平台架构;基于数字孪生的CIM城市空间数据服务平台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承建了成都市新经委的城市信息模型、全产业链创新应用实验室。在标准规范方面,参编了四川省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成都市CIM标准化白皮书、成都市城市更新设计导则、成都市房屋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设计技术规定等多项标准与规范。此外,川建院还进行了项目探索实践,承接了特殊消防智能审查BIM应用等政府服务类项目,探索从数字孪生可视化处理自动化、应用场景多元化等内容;开展城市空间CIM数据服务,助力成都市智慧农村城市治理等领域的试点示范。
以元宇宙能力探索布局互联网3.0时代的虚拟空间营造。元宇宙是数字产业发展的新入口,亦是新时期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抓手。川建院作为城市空间产业生态圈综合服务引领者,也在提前布局数字空间领域。例如,借助数字城市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的力量,举办元宇宙交流的沙龙,筹办OPENCITY元宇宙公开赛等品牌活动,筹备编制行业团体标准。未来川建院计划以参与构建交子金融园、都江堰文书坊等成都特色的元宇宙场景为方向,加快抢占新数字经济时代虚拟城市空间的新赛道。
营销是一个企业转型发展的前哨,也是企业核心能力转变的强大推动力。营销线先人一步,是未来设计院转型创新的关键。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Sichuan Provinc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简称“川建院”,英文简称“SADI”),顺应国民经济“一五”计划建设需要成立于1953年,1980年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第一批市场化试点企业,率先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2019年完成公司制改制,是省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一级企业和竞争一类企业。川建院作为城市建设集成式服务平台与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商,注册资本金5500万元,经过近七十年的资源积淀与整合,现有下属二、三级全资子公司6家,参股公司6家。各类资质47项,形成“4+X”业务体系,包括创意设计、工程管理与咨询、工程勘察、数字业务和以投资带动的其他培育业务。
(本文内容根据嘉宾在“2022思翔院长论坛·年度峰会”活动上的发言整理)
天强TACTER长期聚焦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为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提供「市场进化、营销升级」的集成化解决方案,欢迎垂询!
欢迎您加入
思翔【市场经营与项目管理】交流群
与更多业内人士探讨交流
监制|肖冠琼
整理|程英华 王星悦
编辑|江蓓芬
推荐文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思翔工程设计洞察”(ID:tacter-sixi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