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艺者|恐惧,恰恰证明了我们还活着:夜访恐怖概念艺术家Stefan Koidl

创艺者|恐惧,恰恰证明了我们还活着:夜访恐怖概念艺术家Stefan Koidl

每年12月,在奥地利大小城镇的街道上,数百人会戴上木雕面具并装扮成半羊半魔的形象奔跑,这是这个国家的民间传统,其目的是惩罚顽皮的孩子。当然,在那些顽皮的孩子中间,就有儿时的史蒂芬·科德尔(Stefan Koidl)。

致力于发掘艺术作品中恐惧元素的心理作用,如今的史蒂芬·科德尔将他的想象力绘制成戏剧性的场景,把人们的意识带到了内心深处的黑暗面。然而,夜访这位以恐怖艺术而闻名的概念艺术家并非如想象般令人毛骨悚然。尽管如此,因采访而不得不亮着的电脑屏幕上依旧轮播着那些可以让人肾上腺激素超量分泌的作品,这也令我们在提出第一个问题之前,不由得环顾了一下幽暗的工作室……

你是如何开始艺术创作的?

史蒂芬·科德尔:我出生在奥地利的哈莱因(Hallein)。小时候,我经常从儿童书籍中临摹动物、恐龙或者其他怪兽,那些中世纪的盔甲、城堡和历史事件的插图总会令我为之着迷。尽管我没有在任何一所艺术学校学习过专业技能,但我始终认为,艺术对于每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可以享受和实现的。

多年以来,一些小成就和父母的全力支持帮助我保持了继续创作的动力。渐渐地,艺术创作成为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无法想象没有它的生活。目前,我专注于数字绘画,每天都会有新的事物和新的科目可以学习。通过这种媒介,我能够更容易、更快速地捕捉到每一个一闪而过的想法。

你的灵感来自恐惧么?

史蒂芬·科德尔:每个人都会惧怕某些东西,可能是阴森的树林、巨大而丑陋的生物,也可能是某种臆想之中的未知存在,或者仅仅是黑暗与孤独。我喜欢“操控”人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在恐惧之中,总有一些东西有着强大的吸引力,驱动着人们去接近它、品味它,就像一部构思精妙的恐怖片一样。

然而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只是冷酷和无聊,但却并不可怕。所以在创作中,我更倾向于科幻方向,而不是奇幻或者魔幻。在很多作品中,我都保留了现实世界的元素,尽管人们喜欢看到有新鲜感的画面,但让观者自行潜入自己创造的故事中,才是一幅艺术作品的成功之处。

你的作品与梦境有直接的关联么?

史蒂芬·科德尔:不,我几乎从来不画我听过或读过的任何梦境,实际上我的大部分想法都是随机生成的。我认为图像应该捕捉到某个情境,以便人们在看到它时可以与情境相连。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的作品只是让观者连接到自己记忆中的噩梦而已。

人类很容易害怕他们看不到、不知道或者无法辨认的事物,作品中那些噩梦般的场景只是为了讲述一个令人不安的情节。没有人喜欢真实的噩梦,但是以噩梦为基底的艺术则往往带有很强的娱乐性,尤其是在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里,恐惧有时恰恰证明了我们还活着。

为什么不给你的作品撰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呢?

史蒂芬·科德尔:我一直渴望用一条故事线串联起这些作品,但相较于绘画,写作对我来说总是有些困难的,因为我觉得这不是我表达自己的方式。在这方面,我的粉丝的确帮了我的大忙。他们会为我的作品起名字,还会把很多作品按顺序排列并添加文字叙事——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益的互动,艺术家想象一个场景,观者来解释它可能意味着什么;他们写出自己的故事,同时也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思路。

现实中有什么作品影响过你的创作么?

史蒂芬·科德尔:我喜欢瑞典艺术家西蒙·斯塔伦海格(Simon Stalenhag)以及他充满未来感的数字艺术作品。此外,电影《指环王》《维京人》、科幻惊悚剧《怪奇物语》所传达的紧张情绪和神秘感也曾启发过我的创作。

谈一谈你的新书《The Art of Stefan Koidl》吧。

史蒂芬·科德尔:这本书于2022年5月出版发行,它包含了320页恐怖艺术画作以及相关文字。正如我前面所说,实际上,书中讲述的故事就是由我的粉丝群成员所撰写的。图像与文字相结合,我想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绘画本身所传达的主题和信息。

《The Art of Stefan Koidl》海报

史蒂芬·科德尔(Stefan Koidl)

我从没想过恐怖题材会吸引如此庞大的观众群体,从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第一幅作品到现在,我的观众不断在壮大且一直都在关注我的职业生涯。这本书让我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了一个世界,更让我看到了小众艺术的未来。

对于绘画初学者,你有什么建议么?

史蒂芬·科德尔:首先,永远不要因为看到其他艺术家的作品而感到沮丧,经验和技术需要时间的积累。

其次,享受创造你喜欢的东西,不要强迫自己去追随你可能不喜欢的风格或主题。

最后,练习,练习,再练习!

眼缘艺志 第992篇献给生活的艺术礼物。

文字撰写:眼缘艺志

如需转载请先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标明出处


润同文化 企业品牌传播共生伙伴
我们了解传播,我们打造文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眼缘艺志”(ID:yanyuanyizhi)。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