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艺术旨在捕捉真实女孩的真实故事。在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中,我不断发掘着轻松快乐、妙趣横生以及令人振奋的元素。在一个可以让任何理想成为现实的时代,我相信平凡的视角也能够让我与众不同。
——纳迪莎·戈达蒙恩(Nadeesha Godamunne)
从城市艺术到概念艺术、从时装设计到纺织品设计,纳迪莎·戈达蒙恩可以说是一位专注于时尚插图领域的全方位艺术家。她生于斯里兰卡,在新西兰长大,但其画作中的古灵精怪与异想天开则完全属于美国的时尚之都——纽约。
别人眼里的“成功女人”
“成功”可以让人思考很多东西,就像“失败”一样,不同的是,前者往往倾向于对未来的畅想,而后者则往往沉浸于对过去的反思。当一位新晋艺术家对同样身为艺术家的纳迪莎说“我迫不及待地想有一天可以像你一样成功”的时候,她才真正意识到,原来自己也可以成为别人眼里的“成功女人”。
年轻时的纳迪莎,会将“成功”的概念与“获得特定的荣誉”或者“拥有特定的物品”联系在一起,然而从一个平凡的追梦女孩,到一位全球知名的时尚艺术家,奋斗的路程让她懂得了成功仅仅是一个人主观的思考状态,它永远不会真正属于现在的自己。
所以,现年34岁的纳迪莎总会随身携带一个日记本,无论是火车上正在涂口红的女孩,还是约会前手忙脚乱的姐妹,无论是布鲁克林街头缠绵的情侣,还是纽约地铁上翻阅杂志的丽人,她更愿意以一种精致且诙谐的视角来记录都市女性的日常生活。在她看来,“欣然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属于女性的成功,除此以外,不需要任何成就与华丽加以佐证。
纳迪莎·戈达蒙恩
成为“Mokshini”,在纽约换挡人生
从记事起,纳迪莎的世界就被艺术用品包裹着。妈妈是一名学前班老师,这让她很容易识别到纳迪莎的绘画天赋。于是,大量的儿童绘本与艺术课程充斥了纳迪莎的童年生活,而纳迪莎与她的父母也都将绘画视为彼此之间最自然、最有趣、也最高效的交流方式。
尽管将绘画视为生活一部分,但纳迪莎却从未认为这是一条可行的职业道路。上世纪80年代后期,绘制插图已不再是报纸和杂志的主流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摄影。一心追求在创意领域工作的纳迪莎选择了在奥克兰理工大学攻读时装设计,其间她的导师琳达·琼斯(Linda Jones)似乎看到了她对绘画难以割舍的热情,于是鼓励她调整方向,攻读插画硕士学位。
两年之后,纳迪莎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业,随即被邀请为奥克兰理工大学的时装插画教师。短暂的教师生涯过后,她搬到了梦寐以求的纽约,并创立了自己的时尚品牌“Mokshini”。将“Mokshini”视为自己第二个名字的纳迪莎在纽约换挡了她的人生,成为“时尚达人”与“品牌主理人”,而不仅仅只是一位自由插画师。
我对纽约似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爱,这里的人很真实,城市也有着很强的文化气息。在街头捕捉身着各异的行人就像是在汲取一种创作能量,这使得我与我的作品立即产生了共鸣。大胆、自信、古怪中又极富表现力,在这个时尚之都,我是Mokshini,而Mokshini就是这个城市的时代精神。
——纳迪莎·戈达蒙恩(Nadeesha Godamunne)
为灵魂而创作,让自己成为自己
艺术是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视觉表现,而让所有的声音都能被听到才是全面理解艺术、进而与艺术进行沟通的本质需求。这意味着需要发生一些变化,需要在更多的地方展示更多的女性。
——纳迪莎·戈达蒙恩(Nadeesha Godamunne)
纳迪莎·戈达蒙恩
据在线艺术杂志《The Artling》于2019年10月的统计,全球只有11%的博物馆藏品是由自称为女性的艺术家所创作的。面对这一数字,身为女性艺术家的纳迪莎看到的并不是可以“不让须眉”的机遇,而是在艺术领域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性别平等。
纵观艺术史,女性大多被作为创作的主题与内容,而非创作的主体。受制于文化理念与社会发展的形态,艺术的包容性似乎在这一方面的确有着显而易见的“不公”。而当数字媒体已然成为艺术创作与传播的载体之时,越来越多的女性创作者开始真正拥抱艺术,并用她们的作品呼吁着“不要用性别来决定艺术的好与不好”。
我很幸运能在今天以女性的声音在艺术的舞台上创造性地发展。与几十年前男性主导的时尚插画领域有所不同,我认为今天的时尚领域有很强的女性存在感,同时,我也相信这些年来女性时尚设计师的增加与社交媒体的使用为更多的女性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机遇。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让女性在艺术舞台的中央分享她们的心声,勇于用视觉艺术来表达自己,艺术的世界应是一个性别平等的世界。
——纳迪莎·戈达蒙恩(Nadeesha Godamunne)
纳迪莎·戈达蒙恩
独立生活、独立追求梦想、独立建立并发展自己的品牌与事业——在竞争激烈的纽约时尚圈,重要的不是去欣赏别人的光鲜,而是用独特的声音与风格让自己成为自己。今天的纳迪莎,已经成为The NewYorker、Faber Castell、Vans、Neiman Marcus等全球知名品牌的特约时尚顾问,但你仍然可以在一个普通的日子、一个普通的街角看到她用心地描画着往来熙攘的人群,一如她为自己写下的那句警言:
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我必须首先为我的灵魂而创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眼缘艺志”(ID:yanyuanyizhi)。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