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部主要建筑的设计旨在保持现有建筑屋顶线的连续性,建筑体量沿线性延伸成三个体块,其中设有快速吧台区以及一系列室内座位区。绿色景观区域渗透到这些块体之间的缝隙中,并通过天花板上反光的玻璃马赛克映照到室内。
边桌沿着建筑的外立面延伸,环绕着整个房间,将顾客的注意力引向咖啡,而不是相互的交谈。桌子的表面凹凸不平,这使得顾客专注于咖啡的摆放和饮用体验。此外,柜台的设计还有助于保持顾客之间的社交距离,同时让人联想起种植咖啡豆的北部山脉。
卫生间则位于现有建筑的后部,设计采用了独立的建筑形式,并被景观包围,旨在增强使用者的隐私。项目中的其他元素,例如标识也基于“专注”的概念进行设计,大多数典型的标识设计都旨在吸引观者的注意力,而NANA Coffee Roasters的标识设计则包含了隐藏的细节,只有在被关注时才会显现出来。
尽管项目想要打通立面加强通风,但是种类繁多的商店让建筑的外观看上去十分凌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筑师在上层立面上安装了一层薄薄的钢网,一定程度上消解不同商店之间的差异,创造了一个轻盈而又统一的建筑外观。同时,这层钢网满足了通风需求,并且让室内外之间可以进行视觉交流。
基地从前至后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停车区、功能区和后院。仿木金属板作为主要材料,沿着屋顶包覆所有壁板。拱形窗户则使其在环境中看起来更加醒目,它们大小不一、随机设置。
Patom Organic Living小屋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展示和售卖业主 Patom 的身体乳相关产品,包含一个有25座的咖啡厅和一个出售新鲜有机农产品空间,这间木结构玻璃房坐落在生长着野生草和蕨类植物上的一个略微凸起的土丘上,整个建筑融入自然之中,周围的花草树木柔滑柔化了建筑物的棱角,建筑师十分小心的设计主体建筑体量,尽量保护场地中现有的一排果树。建筑的透明度和其适当的大小充分展现了花园的郁郁葱葱,也正因为这样的设计,路人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建筑内的生活场景以及包裹着建筑的花园。
建筑设计:DBALP事务所
The Jam Factory产的不是果酱,是设计,是由建筑事务所、泰式餐厅、咖啡店、书店和艺廊等构成的复合式场所,是成功融合造新与作旧,充满醇厚人文气息的商业空间。
The Jam Factory是由著名建設公司DBALP事务所的泰国明星建筑师 Duangrit Bunnag以及他的伙伴 Naree Boonyakiat 联手打造的。他花费了 2 年时间,最后找到一片荒废 30 多年的工业厂房与仓库,并亲自动手翻新此地,再将事务所从曼谷市区迁移到湄南河的附近。
建筑师Duangrit Bunnag的作品风格一向以简单有力的线条著称。这几栋仓库厂房的外观大致以黑白两色为主,搭配钢铁与玻璃等材料,建筑整体让人感觉简洁利落、富有现代感。
▽ 各据特色的零售空间
Open House位于曼谷上空50米处的Central Embassy综合体中。在4600平方米的巨大双层室内,餐厅、休闲室、酒吧、画廊、商店、快闪店、图书室和工作坊共同构成了一个空间群落,凭借与人体相适宜的尺度,天衣无缝地组合在一起。这是一个人人都能从中感到舒适、自在与轻松,使人乐于久留并获得灵感的空间。
建筑的设计任务围绕着14间餐厅及酒吧、一间书店、一个联合办公空间、一个儿童空间和各种各样的公共区域展开。
这些塔型结构由一系列带有浮雕细工图案的木材包覆;这些富于变化的图案能够随着人们在空间中的移动,使光线透过塔型结构的方式发生改变。
天花板上围绕塔型结构而设的镜面使它们获得了延伸至空间之外的观感,打破了屋顶的边界。
以对话、书籍签售以及烹饪工作坊等活动来激活空间,是保持空间生机以及维持城市活力的关键所在。热闹而充满欢声笑语的儿童区域旁边还设有为孩子们准备的餐厅——Open House真正考虑到了每一个人。
Open House还包括一个名为“温室”的联合办公空间,它位于书墙的后方,提供了更为安静和隐蔽的工作空间,以及一系列会议室。从任意一间餐厅预订的食物和饮料,皆可被直接送往工作台上。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goood设计网,由景观周整理编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景观周”(ID:Landscape-zho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