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100个改变设计的伟大观念》夏洛特·菲尔 & 彼得·菲尔
自人类开始制造物品之初,设计中的创意表达就出现了。其原因是:设计,就像艺术,是展现个人创意的有力渠道。因此,经过设计的物品通常能为我们提供窥看创作者个性的独特窗口,包括他/她观看世界的方式,以及他们如何在作品中表现自我。
对个性的传达历经几个世纪都是设计领域的重要主题,但直对到20世纪早期,创意表达的观念才正式出现,而它本身也成为一种目标。在当时,设计被大致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类别——具有单纯功能性的物品,如工具,此外就是装饰艺术。前者的主要目标一直以来都是功能有效性,它减少了一部分个体创意表达的可能性,但并非完全去除——如一把镰刀、一把犁或一个煮锅。属装饰类的物品则为个人创意表达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不管它们是手工制品还是工厂机械生产的。它可能体现在椅背横档上的细节,或者是一件银器上的装饰部分,或者是瓷盘上别具一格的图案。正是这些揭示设计创作者内心的符号让我们能区别不同的设计方案,并且让设计师个体风格能从群体中脱颖而出。然而,在20世纪最初的几年间,标准化的观念(以符合机械化生产的功能主义为主要特征)开始逐渐在奥地利和德国的某些设计革新者中流行起来,因为它被认为是可以将便宜且制作精良的大众设计带给大众的唯一方法。由此产生的机械美学——来自对待设计时,过程驱动的态度,有效地从设计构成中去掉了个人创意表达-至少在工厂制造的产品生产中是这样的。20世纪期间有两种主要的设计创作途径——机械化的工业制造与小规模、以手工艺为基础的制造。在通过大规模生产追求通用性的过程中,前者逐渐将其特征剥离开,尤其是在“二战”之后,而后者越来越强调个性,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70年代的工艺复兴,反映了反主流文化对更大的创意表达和个体性的渴求与向往。这种新兴趋势在卡斯蒂廖尼兄弟(Castiglioni brothers)、加埃塔诺·佩谢(Gaetano Pesce)和维纳尔·潘顿(Verner Panton)还有其他人背离传统的作品中表现出来。他们热衷于通过实验表明设计中的新颖和创意自信。
之后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崛起的后现代主义意识到了这些进步的设计和建筑对现代主义的质疑,再次将创意表达的观念引入争论中,争论的议题就是什么可以算是(或者应该是)尖端设计。然而,正是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Starck)在20世纪90年代的成功表现,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采用设计师名字的国际设计品牌巨星,他将个人创意表达带进了设计主流。他独树一帜的标志性风格畅销全球,使该品牌在全球商业范围大获成功,由此,他在工业生产的物品领域触发了新的表达自信。
△ 外星人榨汁机(1990),由菲利普·斯塔克为意大利设计公司阿莱西(Alessi)设计。斯塔克以怪异的方式将普通的厨房用具转变成吸引人眼球的设计经典。
今天,最高调的设计师坚持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建立在创立识别度高的标志性风格上,这是以他们独特的设计方式为基础的。这种展现自我的设计基因,最终是以创意表达的方式将个人魅力注入物品之中的——这是能将人与产品联系在一起的黏合剂。
工业设计俱乐部 • 书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工业设计俱乐部”(ID:id-clu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