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湘波:与时代对话,多维互动,合力为“艺”
在艺术家陈湘波看来,艺术不是小圈子的窃窃私语,不是书本上的理论和教条,也不是诗与远方那个纯粹的精神世界。而是艺术家超越小我,把自己纳入更广阔的世界,是破除小圈子后获得更大的艺术境界,是与时代对话获得的灵感迸发的产物。
对他而言,作为美术馆馆长所承担的工作,虽然占用了他大部分时间,却也是一个让他的艺术更加充实、更加自由、更接近时代的方式。
用多重身份
将自己纳入更广阔世界
正如作家凯文· 凯利所说,这个世界最反直觉的真理是:你给别人的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陈湘波,在一个最具创新与活力的城市——深圳,身兼数职。他是关山月美术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广州美术学院硕士导师、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是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发起人;还是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先行示范区专家、深圳设计与艺术联盟副主席……每天忙得最多的还是美术馆的运营、策展;做扶持年轻艺术家的公益基金会;为深圳市的文化建设项目献计献策。
不过,他最看重的身份还是画家,因为所有身份都是在这个身份基础上展开,最终又都归于他的艺术创作。
采访的几个小时中,几次被人打断,进来汇报各种工作,签署各种文件,他都一一干脆利落地处理好,就如他说话的语速一般,从来直奔主题,绝不拖泥带水。如此效率让他能兼顾如此多身份也就不奇怪了。
他说:“看问题要多朝积极方向看,这些不同的身份的确占用我大量的时间,但当换个角度,我认为这对自己的创作有很大的好处,能通过不同的渠道参与社会实践、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能看到中国最前沿的变化,在不同的身份中历练自己,使自己对待美术创作有了全局观、系统观。美术馆给了我一个平台,能够打开我的眼界和思路,给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资源。这些工作看似不同,其实相通,能让我从更全面、更系统和更高的层面去把握这个时代的趋势。”
对陈湘波而言,艺术并不高大上,要有所成就,必须回归生活的日常。艺术家要想发展,靠单打独斗绝对不行,必须把自己纳入广阔世界的网络里。而这些在深圳似乎更容易实现。
“ 在这里,我觉得做一个艺术家很有意思。艺术创作看上去是一个个人的事情,其实背后需要庞大的社会系统的支撑。深圳有美协、画院、艺术市场、专业艺博会和画廊,形成完整的艺术生态链。还有各种产业都高效、便捷,例如大芬村油画村,给我提供各种各样的美术创作材料,装裱等配套服务也非常迅速有效。在深圳要去其他地方或者出国做展览,作品的装裱、运输、通关都很方便。所有艺术家需要的系统配套都能很方便得到,这对于一个艺术家非常重要,让我们能专心画好画。”
不断破圈
打开艺术的大格局
时代才是支撑
艺术价值的终极系统
对传统文化自信
是创新的底气
往期精选
·
·
达芬好奇Pub
·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收藏拍卖杂志”(ID:scpm200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