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往,传统的东方美学在国外并不算流行,但在国际舞台上则充斥着诸多刻板印象。
前几天,摄影圈号称“中国最贵的摄影师”的陈漫,因为一张照骗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陈漫是谁?
她是80后女摄影师陈漫,她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视觉改革的先锋”,她的作品在国际博物馆展览,被国际大师收藏。
她曾被摄影界、娱乐界奉为神一般的人物,坊间流传一句话:没被陈漫拍过,都不叫顶流。
之所以被网友集体抵制,事件起因是11月12日登陆上海西岸艺术中心的“迪奥与艺术”展。
照片中的中国女子,满脸的雀斑,阴郁的眯眯眼,暗黑的妆容,油腻的刘海,前额刘海是明清时期女性常用的发式,让人实在无法对她说出“好看”二字。
如今这张照片再次被展览,可以看得出这类照片在西方人眼中的价值和意义。
有人说陈漫翻车的迪奥“大片”只是遵循品牌需求,网友们的指责会不会有点过分?但更多的声音是在骂她“活该”。
这张照片拍摄于九年前,在当时陈漫不仅仅拍摄了这张照片,更是为《i-D》杂志创作了12 幅名为 “Whatever the Weather” 的系列作品,凭借着这组照片,陈漫开始走向国际时尚界。
照片中并没有展现出中国女性美,凭什么要叫“中国十二色”?
《中国十二色》
另外,还有一组照片《少先队员系列》在网络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虽然主题是“少先队员”,但找的却是一组成年模特。而且采用眯眯眼、透视装的形式。
少先队员和三峡大坝:
少先队员和嫦娥一号:
少先队员和中央电视台:
透着透视装的成年人扮演“少先队员”?国家伟大工程三峡大坝、嫦娥一号、中央电视台都在少女裙底?甚至还刻意将模特的衣服扬起到走光的地步,还将嫦娥一号P到了模特身体私密处。
这是几个意思?难道不是赤裸裸地打儿童色情擦边球、博眼球?
说到陈漫的公关能力可见一般。比如:对于美的标准从来就不应该千篇一律...听着好像有点道理。
不过,下面这个(转发后截图发群统计,记得删除括号内文字),一不小心“露出了马脚”。
如果还有人觉得陈漫被骂委屈。我们从角度来看看这件事!
陈漫是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也不是不懂得国内的审美,比如之前为李冰冰拍的小红帽系列曾一致获得好评。
但是陈漫的野心显然不是如此,而是有着更大的目标和野心,国内时尚界显然还无法和国际上相融合,最终就是在以西方主导的时尚界下做出了妥协让步,似乎她在国际上“成功”了。
但实际她在用东方的尊严“跪舔”西方。中国人丑化中国人,西方肯定会更甚。他们对东方的审美的固有印象并未改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眯眯眼、邪恶、羸弱,就是西方对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就连《纽约时报》都说,“眯眯眼”是对东亚的一种歧视性称呼。
当下的欧美,如果有人想要对亚裔进行挑衅,其中一个常用动作就是把眼睛挑得细长,挤成眯眯眼的形状。
今年一场世界女排联赛,塞尔维亚女排3:0战胜泰国女排。比赛期间,杜尔德维奇“拉眼角”的动作正好被转播镜头捕捉到。
国际排联针对塞尔维亚自由人杜尔德维奇开出罚单,处罚其在赛场上对于亚洲人的种族歧视动作。
这些年来,国外品牌的“辱华”事件层出不穷,迪奥、D&G、Zara等知名品牌,都曾因为丑化中国人的外形引发争议。
在2019年的Dior大秀上,一名模特登上秀场,只见她一头长发,一身奇怪的“龙袍”,戴着长长护甲的双手被枷锁绑住,嘴巴被红色胶带封着,俨然一副“清代僵尸”的模样,甚是恐怖。更奇葩的是,背景音乐还是京剧。
我们认为不美的东西,到了他们眼里,却成为东方的代表。去你大爷的!
《VOGUE》杂志请来的中国模特高其蓁,夸张的眼间距,扁平的鼻子,却被欧美时尚界夸赞“有独特的吸引力”。
在时尚界,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有符合欧美的审美标准,才具有国际化的高级感。
陈漫作为一名中国人,而且小有名气,自该珍惜自己。千不该万不该做一些迎合西方口味、自我丑化的事情。
那些替她洗白的人看看她的微博,很明显,她个人立场以及思想站位表现出来了。
中国妇女报评这样的审美出格了
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了巨大争议,其背后是时代的变化下文化审美意识的觉醒。——今非昔比,中国的整个大环境的变化,有着实力的支撑,让普通人开始自我觉醒,反抗,宣扬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之美。
我们有理由相信,国人找到了打开数千年东方美学积累的正确钥匙,审美自信正蹭蹭上涨。传统文化、传统美学并不是过时的、土气的,只要把它们吃透了,活用到现在的生活场景里,就能带来独属于中华文化的视觉美感。
同为女性,同样姓陈。陈数就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11月初,陈数和周洁琼等五大艺术工作者拍了一支美学片《赋美东方》惊艳了无数人。以先锋的拍摄手法,将东方之美演绎地震撼人心,最终赢得了一致好评!
国人对东方美学的自信正在大大提升,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内容来唤醒大家对东方美的自豪感,《赋美东方》这支视频正是为此而来。
当然,这样一支短片让人赞叹的不止是它的美学质感,还有其背后所承载的价值意义。—— “我们正在拿回审美话语权”。
陈漫崇洋媚外之流,打着视觉艺术家的旗号,尽干一些有省颜面事儿,醒醒吧,别舔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ogo设计视觉”(ID:logoshiju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