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DRAMA中的当代时尚

沉浸在DRAMA中的当代时尚


刚刚结束的百年篇章中,Gucci 封闭了整条洛杉矶荷里活大道,以戏剧化十足的 Gucci Love Parade 时装秀,让各位观众沉浸在独属 Hollywood 的时装旅途。


无独有偶,在 2021 年的「时尚剧场片单」之中,Louis Vuitton 与 Maison Margiela 亦十分巧合地携自家系列隆重出席。

Gucci Love Parade / Via BBC
时尚与戏剧交织似乎正在成为常态化趋势。然而,为什么创意总监们在展示服装的途中热衷将其依附于戏剧形式?如果缺乏这类元素,是否就会被堆积成山的系列发布所淹没?


若要寻找答案,或许我们应该先从百年前的 Salon 说起。

Louis Vuitton Amen Break
Via Vogue

Maison Margiela A Folk Horror Tale
Via Vogue
 


从 Salon 到 Fashion Show
时装展演的基石
 


Charles Frederick Worth / Via Medium
Charles Frederick Worth是一个令 Christian Dior、Yves Saint Laurent 等传奇设计师都得顶礼膜拜的名字,因其在时尚史中的突出贡献永久烙印于时尚史册中。
 
19 世纪初期,彼时还没有服装品牌这一说法,秀场与时装周更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栖身于消息流通困难的时代背景,以制衣工匠出身的 Worth,所设计的服饰自然缺乏世人问津。
 

定制工坊 / Via Lilyabsinthe
无奈之下他决定开创私人形式的 Fashion Salon,请来身姿绰约的法国女子穿上自己设计的作品,穿梭在受邀而至的嘉宾之间。此举代表着真人模特一词首次出现在现实社会当中,更为往后时装展演的起源奠定了重要基础。
顾客因此得以聚集在颇有格调的场所中亲自挑选设计,既能马上对心头好下单,亦能与好友闲情逸致地喝茶交谈,宛如一场贵族精英专属的小型派对。
就像当下最具话题度之一的 Bottega Veneta,Daniel Lee 笔下以 Salon 命名的时装系列就意在回归本真,追溯传统意义上的私密形态。
 

Salon / Via Google


Salon 01 / Via Bottega Veneta
1918 年后,Salon 伴随着知名度愈发上涨而变得更为公开与规模化,来自世界各地的 Buyer 开始系统且周期性的前往欧洲造访,观览设计师的新品发布、输送时尚资讯,促使众多制衣工坊举办一年两季的定番时装秀。
至此,亦逐渐演变成如今为人熟知的时装秀场以及四大时装周。
 
 

以戏剧化留下浓墨重彩
设计师的别样发挥

Runway / Via NYT
面对前人塑造出的硕大时装舞台,后来者更是将自己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发挥到淋漓尽致。
 
很快,个别设计鬼才对 Fashion Show 的理解已不再拘泥于 Show Fashion 层面,而是以时尚出发,走出了许多条不尽相同的道路。诸如引用地下亚文化、历史事件、社会题材等主题,透过戏剧化的时装秀场为我们奉上诸多难忘瞬间。
 

John Galliano Runway / Via Vogue

John Galliano 
浪漫主义下的华丽

John Galliano / Via Vogue
纵览 1990 年代,流芳百世的 John Galliano,其时装秀场总是极具戏剧化张力。
无论是 1995 年在舞台放置老爷车、铺满内衣以及贴满情色图像,还是 1996 年以芭蕾舞为题奉上一场唱诗班舞台剧,亦或是 1997 年对古埃及艳后的微妙复刻,都让人们不禁将时尚视为一种艺术,联想到真正的戏剧作品。
 

1996 / Via Vogue

1997 / Via Vogue
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 John Galliano 对故事的场景化表达,灯光的精妙运用,以及模特的整体编排。能被称为设计天才全因其创造力和设计功力,毕竟将空旷场地转化为壮观的幻想世界并非易事。





Alexander McQueen
阴郁、极端与狂暴

「像大多数艺术家一样,我从怪诞中发现美。
如果观众不带任何反应地离开我的秀,我会觉得没有任何意义。」
— Alexander McQueen
时尚圈「坏孩子」Alexander McQueen 曾于不同时期发表过上述两番言论。诚然,当代时装秀流淌着艺术血液,边表达设计师想法,边激发艺术领域的灵感,颇有喧宾夺主之势。
 
Alexander McQueen 擅长透过秀场毫不掩饰地触及人类的内心恐惧。「创伤」是主题根基,诸如孤独与寂寞、快乐与痛苦、情色与死亡、人与机器,爱与残暴等辩证关系遍布其中。
 

McQueen SS 2005 / Via Vogue

McQueen SS 2006 / Via Vogue
他的某些服装是如此不同寻常,仿佛只为T台而生。类似艺术,它不服务于普罗大众,而是为那些能理解欣赏艺术家巨大想象力的人群诞生。
艺术有分杰作、赝品,时尚也有高低端的区别,McQueen 显然是高级时装的代表,甚至可以与导演、电影演员或某些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相提并论。
 
于设计师的个人愿景而言,舞台上的戏剧化元素能直接触及到历史文化、当下社会议题等等,以一种极端的表达方式作为对整个时装系列主题的传递以及内心思绪的释放
 

Alexander McQueen / Via Vogue

McQueen SS 2001 / Via Vogue

Alessandro Michele
窥探生活中的愉悦与舒适

Alessandro Michele / Via Lofficiel
当我们再将视野聚焦于当下,不乏兼具话题与深度的秀场发布。
文首提到的 Gucci 便是其中玩得更加放肆的一位,直接颠覆性地用迷你戏剧 Ouverture Of Something That Never Ended 来呈现 2021 春夏系列。
「看见自己设计的服装与镜头中的生活相连,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戏剧影片赋予服装强有力的故事文本,两者也与此相融、浸透」
— Alessandro Michele


戏剧制作  / Via Gucci
当时尚离开了舒适区,会出现怎样的新面貌?当模特不再于T台上机械般行走,服装又是如何一个状态?
7集、7个场景,主题故事既独立又连贯。意大利演员 Silvia 穿梭公寓、古董店、邮局、剧场、咖啡店等地,邂逅多名戏中角色,以现实或超现实形式的串联镜头,尽显 Gucci 时装之唯美。
 
消除种族与性别歧视、撕下年龄标签,角色并不会因为身边友人的不同而相互审视,《无边序曲》发布不久后,就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网民大量讨论,尤其是被愈发关注的 LGBTQ 群体,纷纷于此找到共鸣。
时尚视角下的生活,往往难以以公开探讨的社会议题置于明面。

 


Gucci 迷你戏剧 / Via YouTube

服装展示与戏剧的逻辑关联
是创作,亦是表达


然而,近年来以来关于时尚与戏剧相融方式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更有业内人士评论道「McQueen、Thierry Mugler 等人只是因为缺乏资本赞助,急需秀场被大量曝光才出此下策」。
 
那么,「服装展示、秀场表演、戏剧」这三者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Marni Runway / Via Vogue
简单来讲,拥有灯光音乐与视觉效果的动态服装展示可以等同于一场表演行为,在此基础上稍微加点戏剧化调剂,亦能进而理解成广义范畴下的行为艺术,单论这点,它确实和艺术存在某种联系。
 
但并不代表它和戏剧中的表演就是同一回事,「剧本、对话、人物、情节」等诸多配置,对于前者来说或许就是一种形式,设计师可以任选其一大做文章,但对后者而言却是缺一不可的配套硬件。
 


Thierry Mugler / Via Vogue
剧院始终围绕着精英主义,不像时装秀如此商业化。而模特终究亦不是艺术家或专业演员,可能在某些戏剧化时刻需要她们透过身体姿态投射情感个性,但仍然仅局限于外表。
作为一种设计活动,Fashion Design 曾经的地位低于任何正统艺术,部分艺术人士甚至认为「时尚是艺术的退化或不可接受的面貌」。

McQueen SS 1999 / Via Vogue
话虽这么说,但之于物欲横流的浮华盛世,秀场戏剧化未尝不是个积极的信号。
艺术的出现为时装赋予光环,在提高受众群体审美的同时更为其提供了审美消费的对象。戏剧与艺术并非伸手可得,更没办法随身携带,但时装却可以。
将艺术表达融入商业行为,戏剧化秀场宛如一剂强心剂,将原本高高在上的概念,拉入消费场景中,也成为了设计师的独特表达方式。

Thierry Mugler  / Via Vogue

数位时代下的一剂良药

Prada SS 2021 / Via Elle
COVID-19 席卷全球,无疑加快了传统秀场展示的革新进程。从 JW Anderson 操刀打造的全息图像,到 Sunnei 对模特进行 3D 建模,再到 Balenciaga 史无前例的游戏巨作等等,时尚看客们不断奉上掌声与尖叫,高潮迭起,似乎看到未来一派浮华景象。
 
但时至今日,千篇一律、换汤不换药的数字化噱头,又已经让多少人产生了视觉疲劳。
系列太多,有意思的却太少。不变的游戏元素、模特建模、数字换装.......科技泛滥的大环境中,多少观众迫切希望看到一场兼具设计功力与艺术成分的戏剧化表演。

Sunnei 虚拟模特制作 / Via BoF

Balenciaga 游戏制作 / Via WWD
我们当然需要秀场上拥有穿戴功能的服饰单品,亦需要身临其境般体验过程,更需要在设计师精心布置的环境中汲取日常生活以外的诸多感受,回顾过去、反思当下、着眼未来。
 
然而背后、绝对是基于设计师有足够能力把服装本身做好、再透过戏剧元素地注入升华秀场,而非没用心于服装、却想透过其他方面的补助而掩盖设计方面的黯然失色。


Rick Owens 女装秀场 / Via szMAG




END
时装也好、戏剧亦罢,皆为叙说创作者内心世界的一种媒介。倘若能将两者一并提及,那必然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让大家得以在高速运转的世界缓下脚步、找到纾解个人情绪的窗口。亦意味着需要创意总监拥有更扎实的制衣功底、更丰富的奇思异想以及更真情实感的人生阅历,才能避免本末倒置,意义噱头化。
时尚即表达,有创意的设计师,也可以是大导演。
Writer
V
Editor
Yve
Presented by
Design Socia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ESIGN SOCIAL”(ID:designsocialofficial)。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