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其中郑州市409亿元、占全省34.1%。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情况的汇报,并审议通过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报告全文: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河南省公安机关对涉嫌违法犯罪的8名企业人员立案侦查并依法逮捕,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规依纪依法对灾害中涉嫌违纪违法的89名公职人员进行严肃问责。
(一)、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依法逮捕人员(8人)
1.魏平安,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地铁5号线五龙口站停车场建设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
2.赵俊良,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地铁5号线五龙口站停车场建设工程业主代表;
3.汪 鹏,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站停车场项目负责人;
4.朱 云,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站停车场项目经理;
5.刘修龙,新疆昆仑工程咨询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站停车场项目总监;
6.郭文胜,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四环项目部指挥长;
7.王旭东,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四环项目部五工区执行经理;
8.温庆国,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四环项目部五工区工区长。
(8个被抓的全是工程行业,甲方、施工、设计、监理一个都没跑脱)
(二)、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人员(3人)
1.任立公,郑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2.赵运臣,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技术管理部部长;
3.孙红亮,郑州市工程质量监督站轨道交通科副科长。
(三)、给予党纪政务处分人员(75人)
涉及地方党委政府(34人)、行业主管部门(30人)、企事业单位(11人),具体名单略。
(四)、给予诫勉处理人员(6人)
具体名单略。
(五)、给予批评教育人员(4人)
具体名单略。
(六)、建议解除劳动关系人员(1人)
具体名单略。
调查报告给出6点主要教训↓↓↓
一,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缺乏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
主观上认为“北方的雨不会大”、“风险主要在黄河和水库”,对城市内涝和山区山洪“没想到”,对气候变暖的极端气象灾害认识不足,缺乏敬畏。
二,未能有效发挥统一领导作用。
“对工作往往满足于批示了、开会了、到场了”;没有明确具体分工,不知道关键时刻自己的职责是什么,以为到了一线就是尽责;出事了都往点上跑,打乱仗,结果抓了点丢掉面;到了现场也不能发挥作用解决不了问题,还失去了统一领导。
不会为、不善为。
三,贯彻中央关于应急管理体制改革部署不坚决不到位。
郑州市有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市防汛指挥部、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突发地质应急灾害指挥部4个指挥机构,办公室分别设在应急局、城管局、气象局、资源规划局;单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又设了防办、河湖水利防办、城防办、黄河防办4个办公室,分别设在应急局、水利局、城管局、黄河河务局。转隶到市县区防办的36人里只有1人有水利中专专业。扭曲的体制设计和薄弱的专业力量。
四,城市建设重面子轻里子。
郑州计划投资534.8亿元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已投资的196.3亿元里,只有32%和海绵城市相关,用于景观绿化的占56%;
排水明沟等设施十三五期间改造达标率仅20%。
五,应急预警响应机制薄弱不健全;
六,干部群众应急能力和防灾避险自救知识严重不足。
此此次严重的洪涝灾害有天灾的原因,但与城市内在韧性与应急防护能力有很大关系,郑州在计划投资534.8亿元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只有32%和海绵城市相关,与此次重大灾害脱不了关系。
韧性城市、海绵城市、城市健康、城市安全、城市应急等话题也是近年讨论的热题,作为规划师、设计师,功能、安全大于一切,“重里子”,一起为更安全、更健康、更韧性的城市加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多维城市”(ID:MScity_UD)。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