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好味!

潮汕,好味!

途鸦er,分享旅行之美

文:虫虫君 | 图:虫虫君/网络
主编:嗨皮不二 | 排版:往事随风



在杭州时,每到深夜想去吃一顿潮中人潮州菜。


砂锅里熬煮的海鲜粥,粘软柔腻,搭配一碟清炒空心菜。

澄黄的普宁豆酱,咸香鲜香,是潮汕餐桌上的灵魂。

爱上粥,正是在我遇见潮汕之后。 




潮汕这片土地,擅长把地方美食演绎得精彩绝伦,让众多食客为之沉沦。


《舌尖》导演陈晓卿说:“一个没去过这里的中国人,不能被称为美食家。”

文化名人梁文道说:“在这里,你很难找到难吃的东西。”

 

出门在外,最怕吃不好,导致肠胃不服。

但潮汕的美食过于丰富,每日吃到肚子圆鼓鼓,又是另一番幸福的苦恼。



略一回味,就有无数美味浮上心头,不觉食指大动。

那些不凡的食材,通往街头巷弄,通往海洋、大地,也通往每个异乡人的心头。

入口瞬间有多惊艳,这些曼妙的时刻就有多难以忘怀。

早餐,「粿」的十八般手艺



潮州西湖边的潮镇老尾牛杂店,路边种着一排排古老的榕树。

从二楼的窗望出去,埋头这碗热汤的人影,衬着绿窗,是一天完美的开场。


就像郑州人一大早要喝热热辣辣的胡辣汤,温州人要吃一碗糯米饭,每个人对早餐都有自己的惦念,故土的记忆是最难为外人道的。

那么,闯荡天下的潮汕男孩,吃遍四方美食,念起家乡想来想去,也无非是街头这碗牛杂粿条汤。

潮汕日常美食的头把交椅,要让给粿条。


全国各地都有将大米加工成条状食物的习惯。

在潮汕,这种条状的米制品,被称做粿条。



潮汕人做粿,已经做了 500多年。

大量南迁的中原移民陆续来到潮汕地区,祭祀中要用面食制作果品,但是南方不产麦子,只能用大米代替。这便出现了“粿”。

最初的粿条,是祭祀品,后来才逐渐走入百姓的日常餐桌,原料也不再局限于大米。



各种粿品。


如今,放眼大街小巷上,不少食店都挂着“某某粿条”的招牌。


据统计,每天仅潮汕地区,就要消耗粿条近百万公斤,惊人。

『老板,物碗粿条汤』。

能坐在一起吃粿条的,都是『胶己人』。



入乡随俗,我在潮汕吃过好多顿粿条。

如同食面,粿也有各种做法。干粿、炒粿、粿条汤、粿汁,任我选择。




炒粿条,要用猪油。

每根粿条都均匀地包裹着厚厚的猪油,炒过的带皮猪肉增加了脂类风味物质,再配以清香爽口的豆芽,入口软糯又鲜爽。

牛肉丸是潮汕街头巷尾的粿粉店里的平民天后。

圆圆滚滚的大丸子配上滑溜的粿条,漂浮在透明清亮的牛肉汤上,里头还有姜丝或芹菜粒。

用筷子捅上一颗,蘸一蘸鲜咸的沙茶酱或潮汕辣椒酱。咬上一口,口感“卜卜脆”,荤香又结实。


如果你住在牌坊街附近,客栈的掌柜们还会神秘兮兮地向你推荐一个小食摊。

它藏在经富巷里,每天晚上9点开张一直到凌晨2点的,开了40多年。


摊子卖的吃食,不论是带热汤还是干拌,只有一碗沙茶粿条。


当地人常吃的酱料。

这家深夜食堂的拍档,是一对老夫妻。

一人备菜,一人负责烫粿条、肉片,几十年的配合,整个流程已经烂熟于心。

老伯伯叼着烟,泰然自若地不断从锅里捞出粿条、肉片。

老婆婆淋上茶沙酱,将一碗又一碗的宵夜递给前来的顾客。




刚和客人侃完天的茶行老板,闹着肚子饿,由大人牵着来吃宵夜的小孩,还有在小巷里漫无目的游荡的旅客……

不约而同地被这盏灯光、被这冒着热气的小摊子,吸引而来,虔诚地接过这碗煮了四十余年的点心,坐在店里默默地吃完。



潮汕子弟江湖老,唯有这碗粿条忘不了。

工夫茶,从早喝到晚





粿条吃过,潮汕人的茶摊又要开场了。


潮州,全城都是喝茶人。

临街的门口,摆上一张小茶桌,配一套白色的功夫茶具,几张小椅子。

买东西?别着急,老板会热情地招呼你,先坐下来喝几轮。



在潮州方言,茶叶被叫做”茶米”。

也许是因为潮州人嗜茶如命,茶就如同米饭一样重要。

凤凰单丛就是当地的“家常款”。

凤凰单枞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香气显著。

为了更充分地激发出乌龙茶的香气,古人费尽心思创造出一系列冲泡技巧,就成了早年间的“工夫茶”。



茶炉茶锅茶壶茶杯茶托水罐,光论茶具乒乒乓乓就要一大堆。

在烧水和火温方面都有讲究,烫杯热罐,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一套流程下来费工夫,也见功力。





我溜进了牌坊街上的载阳茶馆。

这里可以边听潮剧边喝茶,为初来乍到的旅人,提供了全新的体验。

煮水冲一壶功夫茶。

一个茶盘,三只杯子,不认杯子,随机喝茶。

喝完,用开水烫洗茶杯,冲上茶,继续喝,如此循环往复。

台上的潮剧轮番开唱,你可以摇头晃脑,你可以手指轻扣桌面,喝过一轮又一轮。



在潮州,从来没有要半个小时喝完一泡茶的概念,电茶炉从早上启动,到深夜才停歇。

一天只吃三顿饭,但茶是要从早喝到晚。


不想朝九晚五的潮汕人,更看重随心所欲,所以选择做生意。

他们早上睡到自然醒,去街市做点小买卖,赚了钱后又都贡献给了熟悉的茶叶铺。



宵夜,鲜味要紧!


潮汕牛肉火锅,盛名在外,几乎是每个旅人潮汕的必吃清单。

刚落地潮汕,先吃一顿火锅给自己解馋,离开前还要再安排一顿,回去之后又有段时间吃不到啦!

至鲜的潮汕牛肉火锅一定要到当地吃,这是与时间赛跑的游戏。



一般牛被屠宰两个半小时后,肉质开始僵硬,PH值呈酸性,不宜食用。


对此,全国各地的处理方式是将牛肉冷藏,使之渡过僵直期、酸度降低,待肉质松软后再切分销售。

想要吃到风味最佳的潮汕牛肉火锅,牛肉进入僵直期前的时间至关重要。


于是你可以发现,潮汕基本每 8 公里半径内就有一个活牛屠宰点。

早上屠宰一轮供应午餐,下午屠宰一轮供应晚餐,现宰现卖,用最快的速度摆到餐桌上,把鲜味发挥到极致。


潮汕人牛肉吃得精细。


他们用庖丁解牛的敬业精神,把牛吃到极其具体的部位。

脖仁出肉量低,能否吃到全看运气;牛心脏旁的胸口油,富含经络和脂肪,爽足三分中,脆爽而不腻口 ;还有吊龙、五花趾、雪花,薄如蝉翼的肉片,各有各的吃法。


 


牛肉好,吃法就有了底气。

涮牛肉的锅底,只剩下牛骨清汤和白萝卜,讲究“大味至淡”。

蘸料是当地的沙茶酱,鲜咸中略带甜辣,提味的同时又不掩盖食材本味。

在氤氲的水汽里,筷子在热汤中沉浮间,一盘盘鲜活的嫩牛肉,升华了这个满足的夜晚。

潮州有潮州人的慢,而在吃方面,又有追求时间的速度感。

吃过这一顿,人生的棋局才有新的局面。



鱼饭,大道至简


虽然,潮汕自嘲“省尾国角”,但令人羡慕的丰富物产和多样性食材,却从四面八方涌向人们的灶台。


长期跟各样食材打交道的潮州人,懂得如何寻找最新鲜的一味。

 

潮汕人的原创鱼饭,正是食鲜的典范。

我们想看地道的鱼饭,当然要去菜市场。

早上8点多,我们便往枫春果蔬水产批发市场里去。

大大小小餐厅排挡,都要从这里进货。





不成想,我们到的还是迟了,大批量的鱼饭已经被运走,只余沧海遗珠。


一筐筐竹篓,鱼按照逆时针摆放,码得整整齐齐。

鱼身紧致富有弹性,泛着好看的光泽,极有尊严。




过去冷藏保鲜难,渔民在海上捕捞鱼后,不去鳞也不剖肚,仅辅以海盐;高温烹煮,让鱼肉变得紧致,而盐分保留于其中。


放凉之后,鱼肉丰富胶原蛋白和油脂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形成了一层特殊的胶质,为鱼饭注入了独一无二的风味。


最简单的方式、最普通的配料,却探索出了一种海洋至味。



新鲜海鱼,盐水浸泡。



竹筐中摆放一层盐,一层鱼。


水煮。

传统上“鱼饭”都是用低值鱼做的,这些低值鱼主要是巴浪(蓝圆鲹)、吊景(颌圆鲹)、宽目(竹荚鱼)、花仙(鲐鱼)、姑鱼(金色小沙丁)、三黎鱼(斑鰶)等。

鲜鱼运销过程极易变质,所以用巴浪等鱼类做“鱼饭”,首要条件是一定要新鲜。

古代潮汕人与艰苦的生存环境对抗时诞生的奇思妙想,成就了一辈子难忘鲜甜记忆。

我们拎了一条黄花鱼,寻一家粿条店便迫不及待地品味起来。

其实,在潮汕当地,鱼饭是夜宵排档里当仁不让的配菜。

当地人夜宵喜食热粥,一块鲜冷鱼肉,蘸上本地的豆瓣酱,不知不觉下一碗浓稠的白粥。



滚滚红尘,热粥的温柔,鱼饭的鲜甜,可抵消无数夜深的疲惫和忧愁。


想到餐桌上的每一道菜品,都是漫长年岁里,人与自然博弈时的成果,筷子里的这块鱼肉,也不禁吃得崇敬起来。


吃不够

还有太多好吃的食物难以尽数,如同闪亮的珍珠散落在一日三餐之间。


鸭母捻,莹白的糯米汤圆放在甜汤上,碗里还有银耳、莲子、百合、白果、绿豆等配料,这一碗,绝对能满足喜吃甜食的胃。



潮式糖水,每天都要来一碗。





糖葱薄饼好吃、各种各样的粿好吃、搭配沙茶酱的肠粉也好吃。

海鲜粥、卤鹅、腌蟹、牛肉丸,生蚝、鱼生、潮柑……从早到晚,吃上几天都可以完全不重样。



吃让时间变得充满弹性。

享受美味的愉悦让时间倏忽即逝。

而在吃完这顿,等待下一顿的时候,时间又变得漫长起来。


单单为了吃,也值得打一趟飞的到潮汕来。





本文作者:虫虫君 

热爱人文旅行,在小众城市里行走,发现它们独特之美。

个人公众号:虫虫君的旅行备忘。



本文来自:「途鸦er创作者计划」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我们的招募活动。

-更多来自虫虫君的作品-

《过春节 | 神明一起乐,地道潮汕年》


《西安 | 乐游长安,我在这里寻找盛唐》

感谢你的阅读、转发和在看。

下面是1个抽奖链接按钮,3月28日晚上18点开奖,一共188元,18个红包,感谢大家的支持。

点我参与抽奖。



途鸦er往期精选


#玩世界系列,涂鸦旅行生活
北京|何以铸就    扬州|不当大哥
滇西北|徒步    青海|无人区    
西藏|潦草环线    天津|倍儿哏儿
厦门|六年之约    济南|老城巡礼  浙江古镇|合辑 
墨西哥|旅居    爱尔兰|旅居    科特迪瓦|旅居
英国|哈迷之旅   西班牙|巴塞罗那   意大利|一路向北  
耶路撒冷|片段    巴黎|在左岸     意大利|夏日
阿留申群岛|邮轮    印尼|横向穿越    印度|杂记


#轻文化系列,轻度旅行人文
旅行者|徐霞客    建筑师|高迪    建筑师|波菲  
建筑|希腊奇迹     建筑|新天鹅堡    建筑|清西陵 
建筑|云冈石窟    建筑|龙门石窟    建筑|双林寺
建筑|佛光寺    建筑|应县木塔
风物志|杭州    城市纪|杭州
电影|公路传奇    萌物|熊猫
旅行方式|旅行赌盘    旅行方式|真空管道旅行    
旅行方式|废墟之美   旅行方式|农业文化遗产


#Check in系列,超主观住宿体验


#Report系列,实用型住宿评测


#好酒店系列,深度酒店文化
编年史|精品酒店(1)
上海|和平饭店     上海|建业里嘉佩乐


#瞎扯淡系列,不仅关于旅行
星座旅行学    泰国微笑背后    复古骑行    猫不爱旅行





分享旅行之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途鸦er”(ID:tuya_er)。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