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白河——评云峰展览“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潮白河——评云峰展览“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潮白河”

——林梓评云峰展览“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文:林梓
潮白河是河北省与北京市之间的一条河,这条河的一边是北京通州区,另一边是河北省的燕郊镇。冬天的时候,这条河会结冰,在过去的三年中,总有一些胆大的人会在冬天走过结冰的河面,并以这种方式在北京和河北之间反复穿越,造成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艺术家云峰回忆说:“三年前,有一个朋友会穿越结冰的河面来燕郊看我。” 云峰还听说,过去的三年里,在众多的河面穿越者中,有一个人被抓到了,结果被拘了好几个月,还罚了几万块钱。看来穿行潮白河不是小事。
 

网图

为了制止这种穿越的乱象,燕郊镇政府在2021年沿河西岸修建了一个几公里长的防护网,防止有人在河道中穿行并出现危险。这些防护网与河岸的环境尽可能融合,在金属铁丝的外面还包裹了一层薄薄的绿色胶漆。
这些防护网中的一些如今就出现在蔡锦空间的空间里,与之一同出现的还有潮白河边生长的一些植物,其中的一些木本植物碰巧就扎根在防护网的下面。有一棵大概长了3年的小榆树在去年11月环卫部门的修剪工作中被锯断了,它并不算粗壮的树干上已经有几处与防护网长在一起,随着金属网格的介入产生了凸出或者凹陷,这棵小榆树的树干已经与绿色防护网紧紧“拥抱”,尽管根部已经被锯掉。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现场

缠绕着防护网而生的树干作为一个形象,在云峰的展览中反复出现。除了上文提到的小榆树的树干外,展览的现场还可以看到四株活着的植物正在试图和与它们毗邻的防护网发生关系。这四株植物是年轻的,根部也是完好的,艺术家制作了木箱来盛放土壤,这些植物就生长在木箱的土壤中。
在展览空间的墙壁上,还铺满了由云峰制作的蓝晒图像,这些图像是艺术家在现场用纸张贴合防护网制作的。图像中的蓝色网格清晰可辨,以及那些与网格“生活”在一起的野草或者树木的影子。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现场

展览的题目是“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这首对于大多数中国80后来说耳熟能详的老歌出现在展览播放的一个视频作品中。视频中云峰漫步在燕郊镇的街道上,沉默不语。
艺术家将自己一边哼着这首歌的旋律,一边向潮白河边走去的部分给删掉了。他说他觉得悬置一种态度延长了一个行为的时间。
视频上的他只是去看看结冰的河面以及那些绿色的防护网和植物。这些植物的生长展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特性——它们似乎是最变通且柔和的,因为这些植物不但没有与防护网展开对抗,而且还看似毫无原则地随意改变着自己生长的轨迹,让身体适应着防护网的结构;另一方面,悖论式地,这些植物通过同样的特质,似乎展现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姿态——随着它们的身体对防护网的包裹,随着这些植物的成熟,它们最终会将防护网挤破,或者连根拔起……当然这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现场

博伊斯说树是复生(regeneration)的媒介,关于它自身所承受的以及被它覆盖的土地所承受的伤害和痛楚都可以被树的生长治愈,以及树本身就是时间作为一种力量的载体。对于树的这种认识成为了博伊斯社会雕塑观念的雏形,并且催生了《5000棵橡树》项目在世界多地的实施。
云峰展览中对于植物现成品的挪用也让我想到了去年张新军同样在蔡锦空间的一个项目中对于植物的挪用。在张新军的项目中,来自北京数个地点的城市绿化带中的野草被收集起来,盛放在多个有明确边界的花盆中。相比之下,云峰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植物的个案与人造障碍物之间发生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暧昧不明的,是悖论式的,但艺术家除了向我们展示了这其中的形式美感之外,并没有对这种关系下任何定义,或者做出任何的判断。面对因铁丝网而变形的植物,观者可能看到的是畸形与对抗,也可能看到的是包容与共生。这显然是一个关于植物的展览——云峰在此处显露出的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敏感性令人印象深刻。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现场

当然展览并非无懈可击,从很多方面看,云峰对于空间的理解和把握都并非成功。
蔡锦空间中的地标性物品——巨大的陶瓷碾碎机原本可以成为一个把握在地性的核心元素,但在云峰的展览中,只用其作为一个固定视频屏幕的基座。
另一方面,展览中铺满墙面的防护网蓝晒图像虽然营造出了展览的氛围,但并没有更进一步产生可以与观者身体产生关系的机会。
而展览中比较重要的一件作品直到展期进行了一半的时候才从一个靠窗的悬挂位置移动到空间的中心,从而让观者可以从360度对其进行观察。
在空间的另一个部分中,四株被置于木箱内的植物被比较妥善地安置其中,背景处打开的窗户和飘逸的窗帘令人感到愉悦。但这四株植物或者更多的此类装置原本可以和前述的陶瓷碾碎机结合形成一个更为紧张的关系,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如此的安排。
如云峰所说,这其中一些事务性的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展览如此布置的原因,但尽管如此,展览与空间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紧密的关系——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现场

防护网可以拆除,一切都可以重来,但那些与防护网一起生长的树木身上却永远地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即是我们在云峰展览中所看到的那株小榆树身上的烙印。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对于那些潮白河畔微不足道的植物来说,一切都可以在连根铲除之后重来,河岸永远可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对于每一棵植物的个体来说,施加于它们身体上的烙印是无法挽回的,防护网在它们的身体上始终存在,它们将沉默着,带着这些烙印继续生长。
我们在“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的展览中看到了这些在过去的几年中为了防止人们从潮白河的河北方向进入北京的装置,如今出现在了北京的空间之中。身份同样为装置的它们因为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其身份也悄然从“行政性的”转变为“形式性的”——观念之间的边界在搬移中悄然发生转换。
 

云峰(b.1988),2011年本科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2016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关于艺术家云峰:
张云峰:表达不要太花哨,口音别太重
林梓,策展人、独立批评人、自由撰稿人、艺术史论学者、艺术教育者。2017年获得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硕士(艺术批评及写作)。曾担任前波画廊(纽约)执行助理,否画廊(纽约)评论撰稿人,常青画廊(北京)画廊助理,以及《典藏》《艺术与设计》《艺术广角》《艺术中国》Degree Critical(纽约)等媒体特约撰稿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绘画艺术坏蛋店II”(ID:dixiaowei32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