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小编微信号: tototo02 了解更多前沿设计资讯
为什么园旅君要特别列举天目里景观呢。
因为如果你了解枡野俊明,看过他早期的作品,你会发现,他早期的作品还严格秉承着传统日式枯山水的造园宗旨,而近年来尤其是在海外的作品则更多地加入了一些现代设计元素。
让枯山水与真山水相结合,让日式庭园与现代建筑和谐相处。
在枡野俊明看来,“传统有其不变的价值,但我们要为其注入现代化的手段、材料,这也体现了你的功力。只有这样才能将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听闲庭
神奈川县横滨市,2017
六根清净庭
东京都大田区,2017
澄心庭
神奈川县镰仓市,2016
清风苑 坐月庭
神奈川县横滨市,2012
风结庭·心清庭—私人住宅
东京都港区,2010
莹山禅师转法轮庭
福井县越前市,2009
寒川神社神岳山神苑
神奈川县高座郡,2007/2009
紹継路地
东京都大田区,2009
听籁庭
东京都目黑区,2008
听雪壶
北海道,2007
月心庄庭园
山梨县山中湖村,2006
三贵庭
东京都千代田区,2005
西见寺:梅华庭
静冈县滨松市,2005
无相庭
东京,2004
听枫庭 水到渠成庭
茨城县水户市,2004
清风道行庭
东京都港区,2004
悠久苑
山口县防府市,2003
正受庭—私人住宅
冈山县邑久郡,2002
闲坐庭
东京都涩谷区,2001
参道
东京都杉並区,2001
无心庭
茨城县行方郡,2001
残心庭
神奈川县横滨市,2000
普照庭
神奈川县横滨市,1999
龙门庭
茨城县水戸市,1999
青山緑水庭
东京都千代田区,1998
瀑松庭
爱媛县今治市,1996
风磨白练的庭
茨城县筑波市,1994
香川县立图书馆:清风去来庭
香川县高松市,1994
新潟县立近代美术馆庭园
新潟县长冈市,1993
东京都立大学新校园
东京八王子市,1991
驻日加拿大使馆庭园
东京都港区,1991
艺术湖高尔夫俱乐部庭园
大阪府豊能郡,1991
京都府立接待厅庭园
京都,1988
银鱗庄
神奈川县足柄下郡,1986
沧晴园
神奈川县,1984
《禅·庭:枡野俊明作品集》作为日本枯山水的代表人物,枡野俊明先生的每一个作品都带着禅意。他曾经说过“每当为一座花园寻找合适的石头和其他材料时,我常常深入自然进行研究。在寻找石头和植物的过程中,我会带着感情画出各种草图。当开始立石和布置植物时,我完全沉浸在各种自然元素的对话中。我寻求一颗石头或一株草木所具备的某种精神从而确定其合适的位置。”正是这种认真与执着,让他的每一处作品都代表了禅意庭院的最高水平。
拥有三十多年景观设计经验的枡野俊明,现任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他的作品遍及世界多国。1995年他因主持加拿大新渡户庭园改造设计工程荣获加拿大造园家协会“”。作为枡野俊明先生亲自撰写并**授权国内出版的作品全集,《禅庭——枡野俊明作品集》收录了大师的全部作品,深入介绍了每个作品的设计手法和理念,不容错过。
内容简介
《禅·庭:枡野俊明作品集》枡野俊明先生是日本国宝级的枯山水大师,曾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现担任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多摩美术大学环境学科教授,曾在多个国家设计并完成多个优秀项目。作为日本当代景观设计界*杰出的设计师之一,枡野俊明先生的作品继承和展现了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准确地把握了日本传统庭园的文脉。本书收录了枡野俊明先生的全部庭院设计作品,其中包括日式传统园林、日式现代园林、日本境外作品三大板块,分别列举了枡野俊明先生相对应的作品。本书主要采用大量精心拍摄的照片和设计图片,来表现这些作品。每处园林作品配以各种细节照片,装帧设计风格清新简单。在本书中枡野先生这样说到,“作为禅僧的我一直是遵循建立在禅的精神基础上进行长年创作的,‘作庭’对于我来说是把‘自己’放在不同空间进行表现的一种精神性很高的设计过程。它不仅仅是追求造型美,而且,被称为‘石立僧’的禅僧们是把庭园作为‘自己的表现’的场所,并把作庭过程视为每日修行的一部分。我自己也是一样,把作品的创造过程视为修行,到现在为止,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庭’在我心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特殊的哲学给人的印象十分的深刻。对于景观设计师和日本园林的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
作者简介
枡野俊明,当代日本枯山水的主要代表人物,日本禅僧大师和日本古刹建功寺第18代主持。1953年出生于神奈川县横滨市,1975年毕业于玉川大学农学部农学科,学生时代师从齐藤圣雄,毕业后成为其弟子;1979年他以僧人身分云游至大本山总持寺修行,为他今后的设计生涯奠定了思想基础——禅宗美学和日本传统文化。;1985年继承父业成为一名禅僧;1995年获加拿大造园家协会“全国优胜大奖”;1996年主持科学技术厅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中庭改造设计工程,获“日本造园学会奖”;同年又获“横滨文化奖励奖”;1999年获“艺术选奖文部奖励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云想设计美学”(ID:Yunxiang_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