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问天”奔赴太空,也谈冷战时期凯迪拉克的“火箭车”文化。

长征“问天”奔赴太空,也谈冷战时期凯迪拉克的“火箭车”文化。



七月份的尾巴,八月份的前奏,曾几何时,原本是成功人士象征的凯迪拉克,不知怎的,就成了洗浴中心的常客。

 

而1902年便诞生于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迄今为止已然有超过一百年历史,并在百年的品牌历程中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缔造出无数个豪华车行业标准的凯迪拉克,可以说是最能代表美国豪华车历史的品牌。


《罪恶之城2》里经典的凯迪拉克“火箭尾翼”

尤其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随着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分庭抗礼,全球冷战格局的悄然形成,军备与对外太空的争夺延伸至汽车工业,更是令那个年代中兼具科技与奢华感的凯迪拉克,拥有了一段流光溢彩的岁月。


01

冷战

不仅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

也是科技与航空技术的赛跑



时间来到了1946年的3月5日。此时距离盟军与苏联并肩作战,共同携手抵御法西斯的入侵并赢得最终的胜利,还不足一年。



波兰犹太裔画家亚瑟史克绘制的描述纳粹野心的漫画。

 

而在成功地粉碎了法西斯妄图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后,盟军与苏联之间脆弱的协议也已荡然无存。



从这一时期的漫画可以看出,双方的敌人主要是纳粹。

 

而随着早已离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名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也就是著名的“铁幕演说”之后。



丘吉尔著名的“铁幕演说”,是冷战的序曲。

 

战鼓便再一次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中,悄然擂响了。而在人类历史上,这一段没有硝烟战争的岁月,被称之为COLD WAR,即为冷战。



《红色警戒2》里苏联的超级武器“铁幕装置”,就是来源于丘吉尔。



著名的反应冷战时期“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而在长达四十余年的冷战期间,除了笼罩在全人类头顶上空的“核威慑”阴霾挥之不去外,美苏双方你追我赶的,在军备、科技以及对太空的探索上竞赛于冲刺,也让这个时代的科技发展与想象力的腾飞,达到了历史之最。



冷战时美苏疯狂的展开军备竞赛与太空探索。

 

在这其中,美苏两国对于太空的探索,以及对火箭技术研究的热情也一直延续至了汽车领域,尤其是凯迪拉克,更是位于当时沸沸扬扬的“火箭文化”的风口浪尖,推出了一系列造型独一无二,时至今日都为人所称道的车款。


02

开不了飞机还开不了你?

起源于全民对于战机的痴狂。



其实早在美苏两国开启冷战,争先恐后的在军备上玩竞赛,拼命砸钱之前,凯迪拉克公司所推出的一系列,设计灵感来源于二战之中翱翔于天空中的战斗机的车型,就已是那个时代中的经典。



经典街机游戏《1942》里的P-38战机。

 

众所周知,二战后期才参战的美国,一直对天空都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无论是成功击落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座驾的P-47(Thunderbolt)雷霆战斗机,还是扭转乾坤,令零式战斗机风光不再的P-51野马战斗机,都是当时民众们所津津乐道的存在。



P-38曾经击落了“珍珠港”幕后黑手山本五六十的座驾。

 

而民众们这种对于战斗机的向往与喜爱,也令不少从中敏锐的嗅到了商机的商家们脑洞大开,开始试图将飞机的设计元素与理念,融入进民众们日常所离不开的汽车中去。


P-51“野马”战机在太平洋战争后期是零式战机的克星。(图为生不逢时的加强版P-82)

 

毕竟普通人开不了飞机,开开飞机形状的车也算是得偿所愿。

 

而作为彼时汽车行业领头羊的凯迪拉克,自然先人一步的,于二战结束后的1948年,也就是冷战方才拉开帷幕的两年后,推出了历史上第一款名为“Fintail”的机翼型车尾设计,并引流了此后的主流车型设计风潮。



凯迪拉克一直与军方有着密切合作,所以灵感来源于飞机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这一款车型的灵感来源,则正是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鹰击长空下,创造了击落日本战斗机数量最多记录的P-38“闪电”战斗机。而其也是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唯一能与日军笑傲沙场的零式战斗机,一较高下的战机。



这一时期的喷气机文化对汽车设计影响深远。

 

随着凯迪拉克这款车在美国市场的推出,那些生活在1950年代,对于飞行器以及天空寄予无尽幻想与期望的人们,终于能够得偿所愿,过一把驾驶“战机”的瘾,纷纷对其慷慨解囊,同时也开启了那个具有特殊审美的尾翼汽车时代。


03

高开低走的“星球大战”计划,

却催生出了“火箭车”文化。


1961年4月12日,27岁的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登上太空,实现了人类首次遨游太空的壮举。后来每年的这一天被定为载人航天飞行国际日,也就是“世界航天日”。



历史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人阿列克谢耶维奇 加加林。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离开地球,飞往月球。7月20日晚10点56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钻出登月舱,踏上月球,成为人类历史上登月的第一人。



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在1961-1972年间,美苏双方史无前例的展开了对于太空的探索,以及火箭技术的你争我夺,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甚至还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令整个50-70年代,都处于“火箭文化”之下。



当年美苏的“星球大战”计划,催生出了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电影的灵感。

 

而一直与美国军方保有密切合作,切是军备部门的指定供应商之一,并老早就品尝到了“飞行车”甜头的凯迪拉克,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于是又推出了一系列以“航天”、“火箭”元素为设计主体的车型。



冷战时流行的“火箭”文化,对汽车设计造成的影响。

受到这时蓬勃发展的航空工业的影响,在整体车型的设计上,凯迪拉克除了延续了曾经民众们所喜闻乐见的喷气机式的尾翼外,又融入了当时最为流行的“航天”元素,将其车型成就为了最具那个时代特征的一代经典。



你还能回忆起这是哪一部电影吗?

 

当然“火箭车”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因为其越来越追求美观与装饰性的尾翼,令其不仅在驾驶过程中,时常会因为尾翼的擦挂而惹上官司;更是由于流线型的过长车身,使其会有天然的视野盲区,稍有不慎,便容易触发安全事故。



石油危机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尤其是在1973年—1974年间,席卷美国全境的石油危机来临时,这种油耗量惊人的火箭车,很快便被更加廉价耐用、油耗量更低的日本廉价车所取代,从而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被人淡淡的遗忘在车库了。


04

不仅是猫王的最爱,

也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自1953年1月20日,艾森豪威尔乘着凯迪拉克的Eldorado巡游宾夕法尼亚大道,并正式就任美国总统伊始,凯迪拉克就成为了那个时代中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猫王和他最爱的粉色凯迪拉克。

 

当时上至美国总统,下至电影明星商界名流,所有人都以拥有一辆拥有着独特尾翼与别致造型的凯迪拉克“火箭车”为荣。



不止猫王,梦露也是凯迪拉克的忠实拥趸。

 

而在这其中尤以活跃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的猫王ELVIS PRESLEY为甚。自1955年猫王购入了一辆凯迪拉克的Deville,并专门将其重新喷绘成其母亲最喜欢的粉红色之后,便掀起了一场粉色凯迪拉克的文化热潮。



猫王的粉色凯迪拉克停放在田纳西州孟菲斯的雅园宅邸前

 

作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家,同时也是美国五十年代流行文化的标杆,猫王的一生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售出了超过十亿张唱片,更是购买了超过200辆的凯迪拉克轿车,甚至于其在英年早逝之后,他的家人根据其生前的遗嘱,用凯迪拉克轿车送了他最后一程。



《水形物语》里销售员说的可都是大实话。

 

不仅是对于猫王而言,对于那个时代的很多音乐人,甚至于在社会底层打拼的人士而言,写出的好的作品,出人头地,开上凯迪拉克,则就是人生渐入佳境,步入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好莱坞往事》里象征着身份和地位的Devile。

 

可以说凯迪拉克不仅是很多艺术家,与底层街头人士的灵感来源,更是他们跨越阶层,一步一步力争上游的源动力。更有甚者,直接把凯迪拉克视作为精神图腾,写入某一首歌,甚至用于专辑的名称。



很多人对《绿皮书》里这辆也印象深刻。

 

比如音乐人Neil Young的名曲《Coupe de Ville》,“Deville”即是猫王生前最为喜爱的豪华车型,同时也是很多现如今以那个时代为背景的文艺作品中的常客,比如《绿皮书》、《水形物语》、《蓝调传奇》、《好莱坞往事》等等。



曾经绝对是精英阶层出行的必备车型。

 

而在发源于街头的黑人嘻哈文化中,造型拉风的凯迪拉克也无疑占据了很大比重。其在一众黑人心目中的地位丝毫不亚于崭新的AIR FORCE1、招摇过市沉甸甸的金链,是每个身处社会最底层黑人们最为渴望的精英阶层的象征。


写在最后的话


虽然从曾经非富即贵,象征着社会地位的一个时代的注脚,沦为了现如今活跃在各大论坛以及网站的梗王,曾经的凯迪拉克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自嘲。




哪怕历经了岁月的沧桑,也无法掩盖曾经的辉煌,虽然早已不复往日的荣光,但曾经那个时代所赋予凯迪拉克的辉煌,至今却仍然为人所铭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3oz复古文化”(ID:CN-33OZ)。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