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 | 谁来为建筑设计的情怀买单?

畅谈 | 谁来为建筑设计的情怀买单?


小编导读

本期节选了建走偏锋的一群(又是一群,永远的一群)里大家对于建筑学五年制的讨论和思维碰撞。这些宝贵的文字应该被记录下来,并让更多人看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只言片语,亦有启发


为什么建筑学要读这么久呢?

嚯嚯我们那届高考考太高会上建筑(小编注:这位同学15年读大学)

考不够高可以转专业读6年上建筑

哈哈哈哈哈哈哈笑着笑着就哭了

十年换一个建筑学硕士,不知道说什么好

挺好,别人英国本硕4年,你建筑学本硕10年,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为什么建筑要读这么久呢?

不理解,国内建筑学学制和医学一样,可是国外一般不会,国外一般医学也是很多年,比如美国4+2还是啥,但工科一般不需要,3年都有,4年顶天了。

年制长应该是多实习,加强实操培训,但现在五年制的哪有几个肯多花时间实习的

我觉得可能是以前产学研一体打下来的,就是以前建筑学生没课就要求去附属设计院画图

 历建和园林是四年,保了研的建筑也是四年

说明建筑学可以四年,而且以建筑学的工时来看,三年抵人家四年

三年抵人家四年的是作业量吧,实际知识可能还没人家学的多

哈哈哈哈哈哈哈笑着笑着我又哭了


为什么不能赚钱

不过,不得不说综合性学科就是两头受夹,在纯社科(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那里会被吐槽文化洼地:你又抄结论又抄方法,还抄low了;在纯工科那里:你没有一点技术含量。

我哲学朋友问我:所以你们建筑学,核心在于研究对象(城市、建筑),而不是研究方法,我寻思着好像真的是,缝合怪。

就业薪资高的就是好专业,二十年前没人说建筑专业不好

确实,不赚钱是一种原罪

高情商:时代的眼泪

低情商:时代的弃民

看了心动的offer,设计还是人文肌理历史那一套,为什么(大家)还没看出来这一套是赚不了什么钱的

心动的offer是不是一直没聊到过待遇,不聊待遇的话啥offer能百分百让人心动啊


谁来为建筑情怀买单

挣不挣钱看地方,如果是在发达国家,是可以的,说到底是看有没有这样的市场基础(有人买单)

很好奇为什么发达国家这一套玩得转

估计因为有了经济基础,所以能搞一搞上层建筑,我们才刚刚小康

群众审美意识上去了,愿意为设计买单

人文那套说法更适合忽悠某些地方政府,在国内外商业项目都不太可能只靠人文情怀就把设计方案卖出去,人文情怀可以作为加分项作为辅助,但是不会只靠人文情怀来把自己推销出去的,只要是商业项目就要考虑经济效益

毕竟经济效益才是基础,所以建筑学做的事情多数是锦上添花,不太可能雪中送炭

上学时老师几乎不会教学生项目落地是要考虑钱的,就让学生怎么放飞怎么来

国内建筑类教育不教学生项目落地需要考虑钱,意思就是希望学生将来都是走竞赛那条路呗,全都想培养成大师。


但是就业时又不可能都是大师,何况很多大师也得从各种能落地的小规模项目开始做,或者就是自掏腰包做公益项目攒名气

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文化层次,肯自己花钱实现建筑师理念的也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国外的接受度就那么高,像密斯的透明别墅,委托人就敢全权委托建筑师去胡整,那还是一战以前啊

透明别墅不是商业项目,自己掏钱建房自己用的话,所求就是自己开心顺心即可,只要够有钱,或者是设计方案在自己预算cover下,喜欢哪个方案都可以用的,他不需要考虑这个房子建了之后给自己带来多少收益的

实际上的建筑设计和建筑传播是两个日渐脱离的领域,我们在讲接受度的时候是在传播逻辑下把建筑作为一个文化要素去评判,我们在讲服务业主是在产品逻辑和商业逻辑下,所以会出现理念的这种悬浮吧

国内私宅建设时也有很多放手让建筑师搞的,乡村里的别墅,还有一些独立建筑师的公益项目,很多都是可以放开手去做的,尤其在乡村很多都不需要报建报批不需要遵守各种规范强条,想怎么做怎么做

与其说文化底蕴不支持,甚至不如说是规范强条灭杀了很多“建筑天才”的想象力

注意看,建筑天才打了引号,引号是表达正向还是负向的意义?

不知道,单纯是我觉得需要加上,有些是自觉天才但是郁郁不得志,有些是被身边人当作天才,但是我自己甚至不知道到底什么样才算是建筑天才

是啊,其实没那么天才,也没那么多想象力被扼杀了 

我觉得也是吧,很多人做设计就是靠直觉,有很多“我想”“我以为”“我觉得”“我怕”,但是又没有支撑的数据、案例,最后就把这些自以为的设计出发点归类为“人文气息、人文情怀、以人为本”,只能说很多方案可以评价为挺有想法,是不是只能评价成挺有想法就要看方案内逻辑是否自洽了


上学时我就经常拿着自己的好恶来当成大多数人的好恶,想啥都是只能做到“由己”,从来做不到“及人”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自己设计了自己老家的死宅

死宅?还是私宅?

传下去,设计了自己的死宅[旺柴]

年纪轻轻就敢设计自己的死宅也不是普通人,算得上建筑天才了

应该是建筑鬼才

来源:一群的各位小伙伴们

整理:小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走偏锋”(ID:jzpf011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