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日,浮生闲趣。
若有闲心,可以去赏一株夏莲,或在池边钓鱼戏水,在清凉的绿色中放纵自己,在山石之上,像一条鱼潜入水底一样,潜入这个绿色的世界。
在夏日的水榭边,凭栏看莲也不失妙趣。或是在江南的亭子间,借着漫漫日光看书,身无长物,心无挂碍,只是享受夏日的清气。
能够邀请一些志同道合的友人,参与一场诗意风流的雅集,也是夏日里的一大幸事。
雅集上点一炷香,沏一盏茶。沏茶的水,是冬日踏雪寻梅,取得的梅花心上的雪,不仅清新扑面,还有淡淡的花香。夏日,烈阳,冬梅,雪水,正是轻浮无比,令人赏赞不绝。
中国古代文人素有以诗文会友的雅好。每当诗友相会,四面景色宜人,流水清澈,花红柳绿,文人们把酒临风,吟咏唱和,简单的朋友相聚,顿时演变为诗文盛会,诞生的优美诗句往往流芳百世。
王羲之雅集修禊,王维辋川唱和。北宋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一次园中雅集,让隋代花园成为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园林艺术标本……这些历史上著名的雅集,随便翻开一页,都流光溢彩,令人神往。
雅集上,文人墨客吟风弄月,诗文相合,琴、棋、书、画、茶、酒、香、花也来凑凑热闹、敲敲边鼓。浮生一夏,得舍得花时间,才能把生活过得浪漫。
文人的闲趣还在于书房中器物的赏玩。不追求大而浮华,更偏好小而有趣。
书房雅器以自己的喜好和审美情趣进行摆设,把中式家具和文玩小件以最好的形式搭配。并不是有钱人才能玩的,器物不在于贵重,有雅趣才好。
如器形小巧却大有玩头的官窑小件、文气十足的诗文笔筒、各式文房、香具、精美玉把件等,皆极精巧之雅物,极耐赏玩,颇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趣。
自己动手参与文房器物的设计制作,是文人精神和设计能力的体现。
比如古人闲来无事就喜欢雕刻印石。正所谓,文房治钮春夏秋,冬来烹茗品石事。比如雕刻一方竹月印,轻吟着“竹影横池月未央,动念平添思忆长”,一边欣赏舒张流畅的线条。
明代万历年间的大学问家文震亨,著了一本《长物志》的书。书中所写的都是“多余”的文人闲趣:器物的雅俗、审美标准及不同于俗人之用途等等,研究这些“小事”偏偏在这本书中成为了很深的趣味。
文震亨在《长物志·卷六》提出不同于俗人的闲趣:“古人制几榻,虽长短广狭不齐,置之斋室,必古雅可爱,又坐卧依凭,无不便适。
燕衎之暇,以之展经史,阅书画,陈鼎彝,罗肴核,施枕簟,何施不可。今人制作,徒取雕绘文饰,以悦俗眼,而古制荡然,令人慨叹实深。”
我们欣赏过的美景、品味过的香茶、赏玩过的器物,不是布帛粟米等必不可少的东西,而是清赏把玩的余物。
可恰恰是这些多余之物,蕴藏着生活细事的执着推敲,成为长日里,属于中国的生活态度和美学理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明清家具之家”(ID:tieliw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