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前言|他的绘画获得了一种看得见的自然灵性

策展前言|他的绘画获得了一种看得见的自然灵性



悠想清沂19,布面丙烯,240×760cm,2017

王巖:看得见的散步

文|鲍栋
王巖是中国油画圈所熟知的一位画家,他那幅《黄昏时寻求平衡的男孩》把学院造型、个人油画语言与象征主义手法结合得恰到好处,可以视为当时北方艺术群体在学院绘画内部的投射。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告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后,当时的绘画正在把写实主义连接到新的美学观念底座上,乡土美术与八五美术运动中各种思想潮流正提供了这样一种架构基础。旧的语言遇到新的主题,反过来新的主题也改变了语言方式,后来称之为“学院主义”的绘画,尤其是油画观念正在这样被塑造出来的,而王巖亦这场塑造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黄昏时寻求平衡的男孩,布面油画,175×162cm,1989(上海美术馆藏)
2003年王巖写过一篇《灵魂的行走》,可以视为对自己前期艺术观念的总结,这篇充满了“北方精神”气质的文章,其思想底色是晚期浪漫主义,或者说,一种欧洲的“北方精神”。王巖一方面在文字中做终极思考,一方面又在绘画中去描绘日常景象,他那个阶段的创作也正体现出了这种日常视角中的超越及疏离,画中的城市与人大都是艺术家眼前的现实,但是其背后的内容却是精神的“行走”,乃至“出走”,正如那篇文章的标题所示。

失忆者,布面丙烯,240×190cm,2006
但他的创作不久就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题材上从人物转向风景,画面上风景逐渐占据了主导,人物退居其次。在2009年开始的《消失的记忆》系列中,王巖描绘了大量的城市废墟,这一方面与如火如荼的城市化扩张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个人的工作室从中心城区搬迁到相对偏远的城乡交界处,每日所见正是这般景象。但更关键的变化是他的绘画语言,原本偏严谨的塑造性笔触逐步让位给了表现性的挥洒,在这些风景作品中,绘画本体语言摆脱了原来人物细节塑造的限制,因而强烈的凸显了出来。

沧浪幽迹4,布面丙烯,300×400cm,2015
这个阶段王巖也明确了自己的绘画观念,他认为绘画的本质是“迹象”。“迹”是画面上的痕迹事实,包含着身体、工具、颜料、色彩、结构等等 即绘画的能指层面,“象”则是通过“迹”所显现的所指,可以是人像、物像、景象,但根本上是心象。这是一种现象学哲学的基本观念,意识与意识内容不可分,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绘画亦处于这种间性(Intentionalität)关系中,王巖用自己的经验与思考把握了这一点。

沧浪幽迹6,布面丙烯,160×220cm,2015
在这个方向上,王巖近几年依然在不断推进,但是不再依靠具体的“实象”,而是从完全的空白画布开始,从抽象的痕迹展开一次次探寻。此时他虽已不再预设具象再现的目标,更多是从“迹”的角度出发,但最终结果往往成“象”为风景,或是林间悠远,或是山石幽潭……此处的风景之“象”来自于对画面的观看所形成的心象。

悠想清沂9,布面丙烯,240×380cm,2017
甚至,王巖这个系列的作品更像是中国传统的山水,从心源出发,把所感所悟变成所见,随性漫游,戛然而止。整个过程像是在散步,即是画家的精神在风景的意象中随性行走,也是画家身体在画布上的散迹。事实上,在很多大尺幅的画布上,他采取的正是行动绘画的方法,围绕着平铺的画布从四周开始,再逐步进入画面中央。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中,西方传统绘画的箱式空间被压平,绘画的窗口隐喻也被撤除,画家从观看者变成了参与者,当风景成为了可游可居之处,就变成了山水了。从早期象征主义出发,王巖的出走最终抵达的地方是不再需要行走目标的地方,从灵魂的行走到身体的散步,他的绘画获得了一种看得见的自然灵性。
编辑|张雨婷
制图|段建辉

势象艺术中心 2022年7月16日

部分参展作品




无题2,布面丙烯,60×100cm,2021

无题3,布面丙烯,50×80cm,2021

沧浪幽迹13,纸本丙烯,75.5×56cm,2018

沧浪幽迹14,纸本丙烯,56×158cm,2019

悠想清沂6,布面丙烯,160×240cm,2017

悠想清沂15,布面丙烯,200×320cm,2017

悠想清沂17,布面丙烯,200×160cm,2017

悠想清沂29,纸本丙烯,50×150cm,2017

悠想清沂32,纸本丙烯,50×150cm,2017

关于策展人



鲍栋 是中国新一代活跃的艺术评论家与独立策展人,“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创办人、艺术总监。他1979年出生于安徽,200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史系,现工作生活在北京。从2005年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界至今,他的评论文章广泛见于国内外艺术期刊,批评文集以及艺术家专著;他曾为众多国内外艺术机构策划展览,其中包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朱拉隆功大学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等等;2014年,他荣获亚洲文化协会(ACC)艺术奖助金;同年成为国际独立策展人协会(ICI)独立视野策展奖候选人。2016年他获得了 “Yishu中国当代艺评和策展奖”。

关于艺术家



王巖
1956年 生于辽宁鞍山
1977年 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2年 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教授硕士生导师


展览信息




王巖:看得见的散步


展览时间:2022.7.16-2022.9.15

展览地点:势象艺术中心

北京朝阳区高碑店吉里国际艺术区E2





点击上图跳转至势象书店微店



北京势象空间、势象艺术中心是中国艺术市场中的当代画廊。是一家汇集画廊、学术研究、艺术品收藏、艺术品资产管理为一体的艺术中心。由李大钧创办,以中国现代主义和百年新绘画为主线和基石,设有二十世纪现代艺术部、当代艺术部、艺术品资产管理部,代理推广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家,并与中国当代的重要艺术家进行良好合作,呈现各时期先锋艺术家的状态和作品,奉行"兼容并包、以艺传道",是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系统重要的独立艺术机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势象艺术”(ID:shixiang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