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开创了
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相结合的工艺,
令历代鉴赏家赞叹不已,
受到行家的热衷与追捧。
釉下紧贴胎体幽艳浓丽的青花,
透过洁白的釉面所闪耀的迷人光彩,
与釉上绚丽灿烂的彩绘
遥相辉映、争奇斗妍。
清朝斗彩瓷器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
若从斗彩的发展和成熟技艺来看,应首推雍正斗彩。
雍正斗彩在明代成化斗彩的原有基础上,加入了粉彩的技法和金彩装饰,形成了斗彩加金、斗彩加粉的新品种,这是重大突破。
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但缺乏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
康熙斗彩胎体轻薄,釉质也细白滋润,做工精细,胎体坚致细密,釉面与胎体结合紧密,釉色白中泛青,釉料纯净,有细润如玉的感觉,釉面有蛋壳青特点。
雍正斗彩的另一个贡献,是把粉彩运用到斗彩的装饰之中。
此种填彩摒弃了传统五彩的填彩工艺,采用康熙晚期出的新彩—粉彩。
清乾隆斗彩婴戏图玉壶春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域鉴”(ID:YJ-c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