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王排名》烂尾的事,本花表示很遗憾,但是没关系,今天本花就给大家推荐个新儿子!
在大城市打拼,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居,无力再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
独居意味着自由还是孤独,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绝大多数人都有个共识,独居最基本的前提是具备自理能力的成年人。
今天的主人公也是一位独居者,但他却让人忧心忡忡、疑惑重重,只因他还是个孩子,今年堪堪4岁。
这天清早,他一个人拖着小小的行李箱来到公寓门口,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独居生活。
购物、做饭、幼儿园入学、像小大人一般稳妥地照顾自己,这个过分早熟的孩子,就是《小太郎一个人生活》的主角。
这部在豆瓣上高达9.2分的动画,由一副小小的身躯和小小的行李箱展开,伴随着对成年观众常识的瓦解,小太郎开始了他一个人的生活。
正常的4岁孩子大概还天天趴在爸爸怀里不愿走路,抑或和妈妈撒泼打滚想要糖吃。
而小太郎截然不同,他起码表现出了一个14岁少年的成熟心智,还得是早熟的、教育得当的14岁少年。
独自去超市购买高档纸巾,就埋下了诸多疑点,他会把纸巾送给邻居作为新租客的贺礼。
他对高档纸巾颇有执念,对包装可爱的纸巾反而不屑一顾。
他对人彬彬有礼、异常懂事,他看起来并不缺钱,但从生活经验来看,他又不像受足了来自大人的照顾。
充分了解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仪、具备超乎年纪的生活常识和能力,说话处事都颇为成熟,小太郎到底为何独居?有没有父母?独居的费用从何而来?
不仅如此,小太郎还坚决拒绝被拍下照片,原因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只能看到他脑海中的回忆一闪而过,似乎有照片流出就会被什么麻烦找上门。
这孩子身上的谜团像一堆乱麻缠绕在一起,而随着小太郎和邻居的交往,我们才逐渐将其一一解开。
第一个登场的邻居是个死宅漫画家,他的出场就差把“我、渣男、不负责”这几个大字刻在脸上了。
忘记约会被女友打,解释时还叫错女友名字,狩野进一脸懒散和无所谓的样子,很难让人对他产生好感。
在酒吧里工作、时常被情感问题所困扰的少女,她是住漫画家隔壁的秋友美月。
离婚独居,一眼看上去就像黑社会的可怕大叔,实际上却非常喜爱小孩,他是住楼下的田丸勇。
这三个原本毫无交集、苦乐参半的人,却因为楼里搬来一个特殊的小邻居而有了羁绊。
若说人类幼崽的可爱让大人无法抗拒,那么过于早熟、懂事的孩子就会让大人心疼了。
小太郎就是这种孩子,小小年纪不仅会照顾自己,还很容易看穿大人的脆弱、照顾他们。
还经常叫狩野进“仆人”,温暖又一本正经的搞笑,小太郎很快就让所有人为他倾倒。
小太郎有多温暖?看几个例子就能看感受一二了。狩野进问小太郎父母身在何处时,得到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以前在身边,现在不在了。”
他自知问错了话,就对小太郎故作轻松地说,我也没有父母,小时候双亲因为事故去世了。
结果却得到了小太郎的安慰:“那你一定很孤单吧。”
小太郎和狩野进发现美月宿醉倒在自己房间,狩野进这个男人再次“没用”了,比小太郎还不知所措。
还是4岁的孩子跑去便利店买了一瓶冰冻饮料,让美月用毛巾包起来敷眼睛。
美月还不知为何时,小太郎已经平淡地说“大哭一场后,最好快点冰敷眼睛。”
美月想否认,小太郎却说:“哭是没有错的,我不会因为你哭就讨厌你。”
上幼儿园时,一向面无表情的小太郎突然要求扮演微笑的太阳,并且说自己非常擅长假装微笑,随后,他就露出了一个温暖而标准的微笑。
从来没见过他笑容的同学和老师都惊呆了,而演出顺利结束后,小太郎却对老师说:“你在这么累的时候还要一直保持微笑,肯定很困难。”
只是个4岁的孩子,他却教会大人们坦诚面对自己,即使哭了,也没什么好丢人的。
小太郎还经常不知不觉流露出让人极为心疼的一面,而这一面,几乎都是狩野进看到的。
看似对他人不甚在乎、没有良心的男人,却放心不下小小的孩子。
狩野进每天跟着小太郎去浴场洗澡、购物、接送他上下学,和小太郎的关系就在这种相处中飞快发展起来,二人亦亲亦友、互相守护。
我们也从二人日渐亲密的日常中,逐渐拨开了小太郎身上的迷雾。
小太郎和狩野进去超市购物,一路被错认为二人是父子,小太郎在事后对狩野进道歉,狩野进迷惑不解,而小太郎却回应道:“你一定不想当我的父亲吧。”
尽管立刻就用俏皮话掩盖过去,但这样的回答隐约让我们明白,他大概有过不好的经历。
又或者当小太郎兴奋地大谈高档纸巾的好处:原材料安全,而且高档纸巾很甜,狩野进才明白过来,小太郎曾靠吃纸度过饥饿。
而狩野进却拿了一包便宜的纸巾,对小太郎说,既然如此,以后就买便宜纸巾吧,因为你已经不需要再吃纸了。
面对小太郎抗拒依赖大人的样子,狩野进从不勉强帮助他,而是说要和小太郎一起变强,默默陪伴、守护小太郎的自尊心。
狩野进在得知小太郎的父母现在不在身边后,也不再急于打探答案,小心而轻松地守护着这个孩子的伤口。
即使小太郎千百次拒绝,狩野进也要一直跟在他身后,确保他在外安全。
狩野进就像一个永远不会有多大情绪波动的人,但小太郎只有在他面前,才拥有安全感。
小太郎几乎从不流露自己孩子气的一面,尤其是在同龄人面前,他会大声告诉伙伴要学会独立。
也会在同学身在福中不知福时,带他回到自己空无一人的家。
这样冷静的小太郎,却总是忍不住在狩野进面前一点点试探。
受伤时自己处理后,跑到狩野进的房间,一脸骄傲地说道:“我明知道会刺痛,而且确实刺痛了,但我还是为自己消毒贴上创可贴了!”
说完这句,小太郎问他怎么样?这个反应慢半拍的男人,才明白过来:“你真的想要我的夸奖啊。”
这时我们才明白,再懂事,再敏感,小太郎也不过是一个4岁的孩子。
尽管这部动画评分甚高、剧情也幽默中带着温情,但透过小太郎所看到的世界,却难免让观众感到违和。
比如,明知道朋友是来骗钱的还要继续给对方钱,直到坦白说出:“如果是你的话,即使你背叛我我也不介意。因为比起被背叛,不能相信想相信的人才更难过吧。”
比如,因为父亲家暴母亲,小太郎看见母亲哭了太多次(这也是为什么他能看出美月哭过),选择报警。
结果父亲入狱,母亲离家出走,于是本来双亲在身边的他,变成了举目无亲的孩子。
明明是父亲家暴不对,但小太郎却坚持认为是自己报警才害父亲变成了坏人。
作为成年人,我们当然明白他的想法是错误的,但对于小太郎来说,是自己报警的行为才导致家人离散。
比如,明明猜到了新搬来的邻居,是爸爸请来的侦探,却仍然继续和他做着朋友。
他聪颖、善良、且过分天真,每一个不利于自己的事件,都在动画中得到了圆满的结局。
这种圆满有着强烈的违和感,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不现实,堪称一个孩子给成人世界带来的乌托邦。
这是成年人所无法理解的,与人类本能相悖的举动:趋利避害变成了趋害避利,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无条件地爱着、信任着身边的人。
即使无法改变父亲,他仍然认为等到自己强大后,就可以继续和父亲生活在一起。
初看完时,不免嘲笑这种天真,再回味时,又觉得如果没有这种天真,人与人之间是不是挺可悲的,如果没有这种天真,小太郎该如何面对生活的巨变呢。
作为大人,我们当然可以对这样的天真不屑一顾,我们可以说见过太多人性的黑暗,而信任和爱不值一提。
可是我们却忘了,小时候,我们也曾这样无条件地信任和爱,这是一个孩子,面对复杂的世界时理所当然的选择。
长大后的我们,太习惯保护自己,靠着斩断一段段关系和感情保持安全,把自己变成了刺猬。
可是小太郎却让我们看到了我们也曾拥有过的那份天真:“你可以从任何地方攻击我,敌人,我还会继续用尽全力生活,用尽全力去爱。”
小太郎会继续好好地长大,而我们,也可以重新学会做一个温暖的大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漫艺术家”作者:馆花(ID:GDCA38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