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梦者说》由建筑人文媒体【一言一吾 i-TALK】出品,聚焦先锋建筑师的全新栏目。探访新锐建筑师最新作品,听他们畅谈设计灵感,叙述建筑理想,诉说捕捉梦想的心路历程。
“别居·漓想国” - 梦 摄影©️张超
人们或许应该学会感知“时间的价值“
周实
周实
Zhou, Shi
Studio 10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作品:秦厂村社区中心党建综合体,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2000-2020)展览空间设计,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2020深圳前海未来城市建筑展(暨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前海分展场)“前海叠加态”、“回到未来”板块空间设计,秦厂村西侧党群活动中心改造,龙山陵园小礼堂,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上围分展场改造,Atelier New York旗舰店,旦恩资本总部,桂林别居·漓想国创意民宿改造等建筑、空间和室内项目的设计工作。
简单一件纯色T,黑直发随意地绑在脑后。周实给人的第一印象,恰如她的名字一样,朴实无华。虽然拥有清华和哈佛这样全世界顶尖学府的教育背景,她身上却毫无精英阶层的刻板印象,言谈谦逊,表达克制。
周实团队的办公室,深圳STUDIO 10南海意库工作室
摄影©️张超
先前周实为桂林平乐县小村庄所做的民宿“别居·漓想国”客房空间一不小心就成为了“网红”,入选了《Time》(时代周刊)杂志2019世界百佳目的地榜单,荣登国际版封面。名为“梦”、“迷”的两个空间,灵感源自艺术家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的画作,近期热播的Netflix网剧《鱿鱼游戏》中亦有相似的戏剧化布景。
“别居·漓想国” - 迷 摄影©️张超
周实在河南焦作市修武县所做的“不朽堂”则改变了我们对送别空间的认识。在国内,陵园设计是一个非常冷门的话题,作为乡村建设的一部分,周实参与了河南焦作修武县的陵园礼堂“不朽堂”的设计,为当地人提供了一个可以“体面地与亲人告别”的场所。在她的创作中,空间往往能提供一种情感体验,触动人心。
龙山陵园不朽堂项目模型图 摄影©️郑航天
01
精英教育|入建筑的“坑”
选择学建筑,源自周实对艺术的喜爱和理工科的天然优势,考大学时仿佛受到一种感召,义无反顾地入了建筑这个“坑”。之后便是在建筑领域多年的磨练,清华为她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哈佛的教育则打开了另一种认知:“建筑师不应该重复已有的条条框框,而要多质疑和批判,创造新的事物。”
周实毕业那年,不巧遇到雷曼兄弟破产不久,美国陷入金融危机,工作机会很少。她幸运地拿到KPF建筑事务所的Offer,于是搬到纽约。在这座光怪陆离的城市,每天都能遇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人和事,多元文化氛围让她深感自在。再后来,周实调到了香港的KPF办公室,负责一系列坐标深圳的项目,其中不乏深圳湾1号这样的超高层。从小在深圳长大的周实,对这个城市有种天然的情感,在KPF历练数年后,她选择回到深圳,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深圳湾一号 图片©️来自网络
02
马赛克|时间的价值
借创业的机会,周实放慢脚步,开始关注深圳这座城市的历史。“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上围村分展场”算是她创业后接触的第一个项目,聚焦“城中村”这一深圳常见的城市空间形态。
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上围村分展场
摄影©️张超
对周实而言,“城中村”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三岁搬到深圳,在蛇口长大,那时的蛇口片区就已经是这种(城中村)的形态了。”周实说:“我们之所以觉得它是‘城中村’,是因为周围都发展起来了,夹杂在高级住宅和办公楼之中,那些城市原生的居住形态,就变成了‘城中村’”。
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上围村分展场
摄影©️张超
周实选择从“材料”这样一个细节来定格城中村的历史。脱落的马赛克外墙通常被认为是廉价过时的产物,也往往是城市更新中最先被“摆脱”的事物。周实提炼出“马赛克”这一元素,用腻子把外墙固定成了一幅幅“壁画”。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城中村 “时间的价值”。
遗憾的是,展览结束后,马赛克墙体并未被保留,而是被重新粉刷“清洗”掉了。对此,周实非常惋惜:“马赛克其实是深圳城市风貌的象征物,不该被视作需要遮瑕的‘伤疤’,它是城市发展的记录,值得被展示出来。”
2019年“未知x城市”展览展出的作品延续了
对马赛克时间价值的研究 摄影©️Studio 10
用马赛克记录的城市历史 摄影©️张超
03
不朽堂|更体面的告别
因为机缘巧合,周实接触到了河南焦作市修武县的一系列乡建改造项目。当时业主问她对什么样的空间比较感兴趣?她答:“生与死相关的空间。”这句回复,将龙山陵园小礼堂的项目带到了她的面前。
龙山陵园不朽堂项目模型图 摄影©️郑航天
龙山陵园位于河南焦作市郊修武县,焦作的城市居民和修武县附近村民,都会选择这里埋葬逝去的亲人。修武县政府希望找建筑师设计一个小小的礼堂,能举办简单的送别仪式,寄托哀思。
龙山陵园不朽堂周边环境 摄影©️张超
着手设计之前,周实走访了龙山陵园,发现小礼堂地块紧邻焚烧祭拜区,环境十分嘈杂。人们只能在露天空地上,日晒雨淋地送走亲人。“你会感受到咱们城市和乡村中大部分现有的空间不是那么的友好,不要说思考死亡了,反而加深了人对死亡的恐惧。”周实说:“这个建筑与其说是为死者而做,不如说是为生者而做的。”生者可以在这个空间释放悲伤的情绪,思考死亡,从而得到慰藉。
龙山陵园不朽堂项目模型图 摄影©️郑航天
业主为龙山陵园小礼堂取名“不朽堂”,期待的是哪一种“不朽”?肉体会消亡,而关于亲人的记忆和情感,才是真正永恒的事物。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告别,更要以美好、体面的方式来进行。
龙山陵园不朽堂项目模型图 摄影©️郑航天
一道高墙围起礼堂空间,隔绝外界喧嚣,只开一条窄窄的走廊通行。周实选择了简洁克制的方式来设计这个空间。土黄色墙体与土地互相映衬,呼应修武县风土之美,也让建筑隐于自然之中。空间里暗藏着光、水、土、天空、云、石、树等元素,隐喻生命的本源。这里既是生命的终点,更是起点,暗含生生不息的循环。
龙山陵园不朽堂 摄影©️张超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之后,业主会发照片给周实,让她看到空间实际的使用状况。据反馈,这里的预约很满,颇受年轻人的认可。周实说:“这或许是我们这一代,或者更年轻的90后、00后们对礼堂空间的一种新的需求。”
龙山陵园不朽堂 摄影©️张超
04
党建活动中心|信仰与生活
在乡村里做一个现代风格的公共空间,如何能“不打扰”本土文化,不牺牲原有的功能?在距离不朽堂不远的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城关镇秦厂村,周实做了另一个乡建空间:秦厂村党群活动中心。业主希望这个空间不仅需要激发人们对党的情感,同时也要承载政务办理、儿童教育、餐饮娱乐的功能。“如何将‘信仰’与‘功能’相结合,尝试设计一种新型的‘信仰建筑’?”确实是个难题。
秦厂村党群活动中心 摄影©️张超
周实从豫北窑洞和院落民居中获得灵感,打开原本封闭的院墙,在大院两侧设了一圈回廊,建筑的外立面则被罩上了比较现代的阳光板材料。空间打破了人们对政务大厅的固有印象,既满足现代审美,又尊重了村民们的习惯。
秦厂村党群活动中心 摄影©️张超
白色回廊上,拱形的门洞向四周打开,人们可以自如地穿梭在场地内外。大院中央的场地被时髦的村民当成了直播售卖农副产品的“基地”;院子里的白桦树杆则成了孩子们练轮滑和爬竿的工具;夜幕低垂时,广场舞大妈就是场地的主角。
秦厂村党群活动中心 摄影©️张超
空间东侧的商店街设有土特产商店,还有餐厅可举办婚宴和寿宴,全村的喜事都在这里发生。村里为数不多的一家烧烤店也在这里,提供着深夜撸串喝啤酒的快乐。原规划方案中的篮球场,也在周实团队的建议下被保留。
秦厂村社区中心党建综合体 摄影©️张超
当信仰、自然与人的需求充分交织融合,秦厂村党群活动中心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区中心”。周实作为设计者,用心理解了这片土地上的人。
秦厂村党群活动中心 摄影©️张超
在聊天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周实关注的重点一直是“人的感受”,或许出于女性对细节的天然专注,她为一个空间所做的,不仅仅是外观的改变,更是心灵的体察。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再生出新的生活方式,这或许是空间为乡村带来的意义所在吧。
END.
监制:朱丽康
编辑/撰文:李昕
图片:受访人提供
本文为《一言一吾》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转载事宜,侵权必究。
//////////
近期精彩内容回顾
摩西·萨夫迪 Moshe Safdie | 居之自然
张永和 | 时间漫游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 | 在建筑的边界之外
张永和 | 建筑可亲
Álvaro Siza | 我的建筑中没有我
马岩松 | “坏孩子”的反成功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言一吾ITALK”(ID:I-TALK0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