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尺度靠克制,当选年度最佳插画,她什么来头?丨金城

不靠尺度靠克制,当选年度最佳插画,她什么来头?丨金城


今年Netflix新推出的恐怖动画《房子》有着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精彩片头——



当观众越过下沉的棋盘地板,被送上一个运动的楼梯时,奥斯卡获奖作曲家古斯塔沃·桑多拉拉(Gustavo Santaolalla)的配乐响起,一种紧张和期待的情绪也随之升起......






创作它的,是英国著名动画工作室NexusStudios,和今天文章的主人公Manshen Lo(罗曼甡)



这并非Manshen Lo第一次以出色的创作吸引人们的目光,自从2015年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动画专业毕业之后,这位年轻的中国艺术家就凭借优秀的才华,逐渐闯出了名堂。
除了动画作品,更为人所关注的,还有她在插画领域的迅速崛起——特别是一次又一次地承包了诸多报刊、书籍的封面之后。








强烈、鲜明的个人风格,为Manshen Lo赢得了来自各方的诸多青睐。
像《房子》那样,会有人邀请她做动画:

在为英国歌手汤姆·奥德尔(Tom Odell)创作的音乐视频中,抽象的背景下,主角独自骑行,表现着歌曲的情感高峰和低谷。




更多的人(品牌),则会向她寻求插画方面的合作:
在《纽约客》、《纽约时报》、《 诗歌评论》、《大西洋月刊》等知名的报刊杂志上,人们能经常看到她的创作。

《纽约客》电影评论插图


《Lost in Alaskan Wilderness, I Found My Anti-Home》
当选《纽约时报》2019年度最佳插画






《诗歌评论》封面
去年,Manshen Lo完成了个人艺术生涯最重要的一次创作:为2021年最受期待的作品,人气作家萨莉·鲁尼的第三部小说《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绘制封面插图。





更让人感到惊喜的,还有她在过去的一年里,为我们都耳熟能详的青年文学杂志《萌芽》创作的漂亮作品。










一幅幅充满青春气息的封面,藏着的是她对每个月不同情绪的敏锐感知,以及青少年时期的记忆与迷恋。
如今,为出版物绘制插画已经是她驾轻就熟,同时乐在其中的一项工作。





捕捉字里行间的诗意氛围,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想象,将它们从文学的世界中转化出来,Manshen Lo爱上了这样的创作过程。
在这个书籍封面愈发趋于同质化的时代,这位插画师却很好地保持着个人风格。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其实不太了解潮流,”她若有所思地说道,“大多数时候,我只是埋头干自己的事。”
就像我们日常穿着的衣服,书籍封面给人的印象同样十分重要。




《VAROOM》杂志封面


但就是这样一种常常“以貌取人”的工作,目前来看,Manshen Lo已经做得相当不错——
总能在商业需求与个人表达之间保持平衡,恰如其分地将主题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财富》杂志封面



如今,Manshen Lo在伦敦以自由艺术家的身份工作与生活。



在创作时,她会让自己处于一种有序的混乱状态——
坐在一张大桌子前,左手边是大窗户,明亮的光线直射进来,听着窗外大自然的声音,放空或自言自语......


虽然学的是动画专业,Manshen Lo插画的一大特点,却是静止。
一个花瓶的玫瑰悬停在空中,等待掉落并砸在地板上;




人们独自一人紧张地坐在候机室,亦或是其他空白或是彩色的平面上,等待某些事情发生。






在运动的趋势之中,她追求的是一帧的平静。
通过表现微妙的时刻,角色凝视的角度,或延伸到场景的阴影,Manshen Lo创造了一个个宁静的世界,既充满了难以忽略的能量,又流淌着不易察觉的悲伤。
正是这种捕捉氛围的能力,让她总能为观众塑造身临其境的画面,诉说情绪。




线条的敏锐性和调色板的精确性赋予了作品安静与多彩,同时它们之中又隐藏着故事。
Manshen Lo坦言,自己插画中的人,都是生活中真实的人——可能是她的朋友,每天遇到的人,或者是自己。



“我对当代生活中,人与城市之间微妙的张力很感兴趣。”
因此,她会频繁而细致地观察、记录身边的人。








水果从一个袋子里掉了出来,散落在地板之上......
类似这样都市人熟悉却又微小的“破防”瞬间,经常出现在Manshen Lo的画里。

面无表情的表情和枯萎的肢体语言,无一不在诉说着城市生活的粘稠、困顿与乏累,让人感同身受,却又无可奈何。
正是这般对于现代城市中人们情感和关系的真实刻画,让她的插画获得了无数共鸣。







流动的线条,强烈的色彩,Manshen Lo的绘画风格其实植根于她的东亚传统。

在中国南方一个潮湿,人口稠密的小镇上长大的她,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忙于工作。
“结果,我童年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我的街道自由漫游,试图娱乐自己。”



除此之外,她也喜欢阅读漫画和图画小说,头脑忙碌起来便不会被孤单和无聊击倒。
她会偷偷地从父亲的书架上“借来”各种各样的连环画——
虽然它们普遍体积小,印刷质量差,但这个小女孩还是会被老艺术家们巧妙绘制出的插图所震撼。
后来,这些都成为了她的学习材料和灵感来源。



虽然Manshen Lo同样深受埃尔热“Ligne Claire”白描画风的影响,但她坚信自己创作的根源来自传统的中国。
正如“力透纸背”,是她从小听到大的一句老话。
正如在创作时,她会先用铅笔和墨笔画出线条与轮廓,再用电脑上色。



Manshen Lo作品中另一个反复出现且有意义的元素是自然。
“我的家乡以其喀斯特景观而闻名,尖尖的山脉,深邃洞穴和蜿蜒的河流。”
当需要描绘自然景观时,记忆中的一片片叶子和花瓣,自然而然地飘落到了纸上。





Manshen Lo是一个新人,但在看到她的插画后,几乎是第一眼就喜欢上这种克制而丰富的表达:
线条勾勒一丝不苟,每一笔都经过考究的推演;独具个人审美凝聚的色彩配搭,令画面的质感镀上时间的颗粒……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年轻人的作品之中,看到了一种连接——
那些一丝不苟的线条,那些灵光一现的创意,正紧密连接着现代与传统,过去与未来,令人欣喜。








神仙画师,速来集合!


无论你用什么作画工具,无论你想通过画面讲述什么样的故事,你的精彩,都不应该错过。你,应该在更广阔的的平台被人看到。

“首届全国插画扶持计划”即将截稿,欢迎一切画工出众、才华横溢的画师——

投来作品!

人生梦想,以此开始!

*注:本大赛特设综合组(18周岁以上)和少儿组(3~17周岁),少儿组除金、银、铜奖外,更有优秀少儿插画、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机构多重大奖。


上下滑动查看征稿事项
更多细节请点击👉2022全国插画扶持计划


  
冉冉升起的插画新星,
你 在看 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城漫与画”(ID:jinchengmanyuhu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