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如何避开“贪念”的扰乱,利用NFT打造真正吸引人心的虚拟体验?

博物馆如何避开“贪念”的扰乱,利用NFT打造真正吸引人心的虚拟体验?






柏林旧国家画廊的“Magical Reflections”展览,凭借虚实结合的体验设计而令观众着迷 / 图:转自makemepulse


随着 2021 年NFT的出现,博物馆建立下一代虚拟体验的潜力已经显著增强。提供数字商品和元宇宙前景的能力另外为各机构打开了大门,以欢迎新的赞助人和观众。


在此前 7 月 28 日,JCC和Iconic Moments共同举办了一场名为“用NFT传递博物馆体验”的网络研讨会,邀请了包括独立作家兼研究者Frances Liddell、We Are Museums的创始人兼Tezos平台TZ Connect艺术文化总监Diane Drubay在内的业内资深人士参与对话,对将区块链技术融入博物馆展览和参观者体验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JCC与Iconic Moments合作举办的“Delivering the Museum Experience Through NFTs”网络研讨会宣传图


以下便是从该场研讨会总结出的 3 大关键要点,助力文化机构利用NFT与虚拟体验来优化故事展现并吸引更多受众。



通过讲故事来创造体验


在研讨会上,Iconic Moment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hris Cummings着重强调的一个方面是,NFT可以提供一种叙事性的体验,而这正与许多博物馆的目标一致,即需要为展出的东西提供故事背景。通过提供NFT,机构邀请观众参与到拥有部分策划藏品的体验中。与纪念品相似,这些NFT作为共同参与的证明,使参观者能够将这种体验带回自己家去。


而据Liddell所说,以她在利物浦国家博物馆的“Crypto Connection(加密连接)”研究项目为参考来看,讲故事并不是一种单向传播,而是一种能随着更多人意识到故事的讲述而产生涟漪效应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持有博物馆的NFT使故事的讲述在新的地方进一步发展。


就如Liddell在谈及博物馆NFT的持有者时所提出的那些思考那样——“他们会对他们的朋友说什么?这个故事是如何被解释的?他们又是如何回应的?”在NFT持有者解释NFT是什么以及它代表什么的时候,这种讲述也可以在他们个人的社交圈内激发好奇,从而扩展和维系博物馆的故事传递。



在提到她在利物浦国家博物馆的“Crypto Connection”研究项目时,Liddell强调了NFT在叙事中的使用是双向的 / 图源:转自@NML_Muse/Twitter



与捐赠者建立更深刻的联系


除了具有类似纪念品的功能外,NFT的品质也可以为顾客创造额外的价值。正如Drubay所解释的那样,通过将权益效用融入代币,参与者被赠予了广泛的NFT应用范围,如果操作得当,这可以使博物馆的体验更上一层楼。


非常核心的一点是,NFT为博物馆(或任何文化组织)提供了一种新的筹款方法,即设定一个价格来铸造或将该价格纳入门票花销。然后,这些资金便可由博物馆用于特定目的。一旦获得NFT,持有者就可以获得只有博物馆才能提供的额外权益。这种模式的一个典型例子,便是为指定的展览举办私人VIP观展。赞助人也可以获得参加演讲活动的独家机会,或是甚至可以与艺术家本人交谈。


此外,向顾客提供NFT还能促成由社群力量进行策划表决的展览。正如 Web3 的发展一样,DAO等区块链技术让每个成员都能在投票表决中发挥作用,这种去中心化理念可以在周全考量后应用于未来的展览,使NFT的所有者在未来的策展中拥有最终发言权。



Cummings介绍了Arkive项目,它是一个基于去中心化而建的博物馆,邀请其社群成员共同策划藏品并参与投票表决 / 图源:Arkive



带着一个目标去启动一个项目


对探索这些可能性感兴趣的博物馆而言,重要的是要明白,并非所有成功的NFT项目都遵循某种模板。虽然它们都可以具有类似的特征,如功能效用,但有机的社区是一个成功项目最为重要的方面。


Cummings直白地指出,“贪心”是发布新项目的主要障碍之一,这破坏了大众对NFT的印象,使这个新兴产业一直伴随着“投机逐利”、“唯利是图”这样的标签。对于博物馆来说,在开发NFT藏品时,重要的是去创造一个让人们关注展览和其背景的代币,而不是只为获利。


最终,NFT从社区的角度为故事的讲述打开了一扇新窗,从而为故事添加更深层次的背景。随着年轻消费者继续在一个持续增长的数字环境中成长,通过NFT这样的途径提供虚拟体验,将是邀请这些新兴消费者群体探索不同文化和博物馆产品的最佳方式之一。



图源:Iconic Moments



· End ·



文字:Keegan King

翻译:Yantong Li

辑:Yifan



JCC 文创未来





J I N G

往期推荐


· RECOMMEND ·









JING CULTURE & COMMERC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JCC文创未来”(ID:JingCultureCommerc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