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看展?还是看建筑?

博物馆:看展?还是看建筑?

▲泰国大象博物馆
"
     
来到博物馆,
     
看展之外,还能看什么?
     
     
来到博物馆,往往是为了看展。我们会被珍贵的文物、震撼的历史吸引,开启一场沉浸式的观展体验。好的展,离不开内容策划与形式设计的互相融合。
     


     
因此,博物馆空间如何与展品形成交流,并对展品进行补充、丰富观者体验至关重要。
     
     
博物馆不应仅仅是旧时光的投影机器,而应是新文化的播种机,用不同的空间、形式,与展品一起述说故事。我们在看展的同时应该怎样看建筑呢?
     


     
本文目录

     
转译的空间
     
沉浸式流线
     
奇异的外形

     
观展新姿势
     

     

01
转译的空间

安徒生博物馆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项目是为丹麦安徒生博物馆设计的一栋全新建筑,建筑师希望可以通过博物馆和花园的实体空间呈现空间叙事,让观者体验、感知。


安徒生的作品突出了我们周遭的二元对立性,但事物的两面往往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共存的。由此,建筑师试图以建筑和景观的形式,体现安徒生的作品的本质。

博物馆由一列的圆形组成,彼此相切,无等级、非中心。弧形的绿墙沿着地下的空间结构进行扩,在整个场地蜿蜒交织。
参观者会发现,随着绿墙的出现和消失,他们所处的空间也在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之中来回变换。

博物馆的空间旅途是叙事性的,基于安徒生作品中的各类元素讲述;建筑师关注对立元素的二元性,以消解边界,借助空间的构成及其模糊性加以解读。

▲安徒生博物馆剖面图
展览空间位于地下,通过一系列的下沉式花园与地上花园相连,这些下沉式花园就像地面上的一个个“洞”,是童话世界通往外部的“门洞”。


一系列的花园将为来访者和当地社区提供自然感与季节性,即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颜色、气味、密度、通透性和景色变化。

建筑师希望于该项目打造一种安徒生童话世界的体验,以逃离无形的现实压力,并学习适应以应对未知,犹如安徒生的故事至今仍在向我们讲述一般。

瑞士爱彼制表博物馆工坊
BIG

该项目是对瑞士爱彼工作坊的扩建,由BIG设计。螺旋形的玻璃展馆耸立于结构弯曲的玻璃墙之上,与景观融为一体。


内部,楼层平面适应自然地势,顺着不同的坡度延伸,形成线性延展的空间体验。

弯曲玻璃顺时针收敛于螺旋形的中心,随后朝着相反的方向继续延伸。这样,游客就像钟表的发条一样穿过整个建筑空间。

“与建筑形似的手表制造是一门将能量、运动、才智和度量注入金属和矿物质的科学艺术,并以讲述时间的形式将它们带入生活中。”比亚克·英格尔斯说。

▲展览顶点
最终,游客在展示宏大而综合复杂技术的螺旋体量中央到达展览的顶点。在这里,天文表、报时表和精密计时器围绕着“Universelle(1899)”——爱彼有史以来制造的最复杂的手表的轨道运行。



中国建筑模型博物馆

Wutopia Lab


Wutopia Lab受风语筑公司委托以预言未来城市的方式完成了的中国第一个建筑模型博物馆。

风语筑创始人李晖希望在这个博物馆里展示所有中国当代知名建筑师的建筑模型,其灵感来自东京的模型仓库。

博物馆集中展示的是各种建成或未建成项目的建筑模型,如果以宏观的视角观察这些千差万别的项目,忽略它们的地域与时间的差异,它们可以一起构成一个世界。


因此博物馆被设计成一个巨大的未来城市的模型,收集来的建筑模型是这个未来城市肌理上的不同的构成部分,它们各自发散性地预言着不同的未来。

城市一部分的模型是漂浮在这个未来城市的界面之上的,为了突出的是建筑师们的建筑模型,用直径为32mm的圆杆作为基本元素来构筑这个未来城市,这个城市是抽象的


结构柱与装饰柱采用视觉上一样的形式,削弱了结构的存在,钢管连续形成序列后又成为垂直城市不同区域的分隔界面。


参观者可以隐秘地穿行在模型之间来观察模型,是博物馆重要的体验流线。

02
沉浸式流线

印度之家“Bharat Bhavan“

Charles Correa

建筑群建在一片朝向湖水倾斜的山坡上,一系列的露台和庭院组成了这个建筑群体。

▲剖面图

进入建筑群后,游客可以选择沿着层层露台的小径向下快速到达湖边,或往下走到三个庭院之内,通过这些庭院可以到达大部分的文化设施。
▲庭院内路径
穿越露台的路径鼓励游客沿着此处的自然坡度向下移动,而庭院则为休息和放松提供了宁静的空间。这两者之间的对话,在建筑群内产生了能量的起伏,科雷亚将其描述为“仪式性的通道”

▲路径

在层层露台的楼梯间穿梭参考了印度传统建筑,同时暗示着通道的神性,印度城市中通向圣水的台阶被引入到设计中,用台阶将行人引向湖边
▲通过台阶将行人引向湖边
科雷亚的建筑是由环境塑造成的,气候控制是他设计过程中首要考虑的要素。,他发现“在温暖的气候下,清晨和傍晚最好的去处是室外”,为此他创造了向天空开敞的空间“

▲下沉式庭院
Bharat Bhavan 的下沉式庭院为炎热的午后阳光提供了遮阴处,而高起的露台则在一天中较凉的时候为人们提供清新的空气和空间。

▲下沉式庭院
在Bharat Bhavan,科雷亚的设计意图是让那些从画廊涌向庭院的人们,经历类似的戏剧性的空间体验。

▲光线和天空通过圆形开口流入室内
天空甚至融入了场地上的内部空间,在结构顶部加上混凝土的“壳体”,使光线和空气通过圆形的开口流入室内。

▲光线和天空通过圆形开口流入室内
除了建筑内部的活动之外,庭院还提供了沉思的场所,并通过在中心处放置雕塑来增强这种空的感觉,雕塑会成为观者冥想时的焦点。

▲模型


03
奇特的外形

沙漠玫瑰
让·努维尔事务所

让·努维尔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沙漠玫瑰,让·努维尔将这座建筑描述为“第一座从自然之中生发出来的建筑物”。

沙漠玫瑰充当了博物馆的母题,不同跨度和弯度的大型交错圆盘使结构极其复杂,垂直部分作为支撑,水平部分则搭建在其它圆盘上,如同项链般把历史宫殿环绕起来。

中庭位于环形展廊之中,作为户外文化活动的聚集空间。


外观上,沙子颜色的博物馆与沙漠环境融为一体,建筑物仿佛从地面生长出来般与其合二为一。

建筑内部,交错的圆盘结构营造出丰富的多样性和不规则的体量。

悬臂式圆盘提供了自然遮阴,使其成为第一个获得LEED金级认证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四星级可持续发展评级的博物馆。


从城市中看卡塔尔国家博物馆,它似乎是个异类,但博物馆要承载的正是属于地区的独特,是标志性的建筑。


Amos Rex艺术博物馆

JKMM Architects

Amos Rex艺术博物馆坐落在赫尔辛基市中心,所有展厅均位于地下Lasipalatsi广场下方容纳了6230平方米的建筑空间。

▲平面图
造型极为独特的屋顶结构将自然光引入地下展览空间,并在地面上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地理形态:起伏的轮廓展示了城市公园的理念,同时与既有的广场形成和谐的关系。



在展厅内部,参观者将通过顶部巨大的钢架混凝土天窗与城市形成连接,并通过精心布局的窗洞来捕获街道层的视野。

建筑师认为,充分地体验场所、感受城市中的某个特定区域对于参观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哪怕他们正站在地面下方6米的位置。
▲高度灵活的无柱空间
大型圆顶天窗结构使2200平方米的无柱式展厅成为了可能,令人惊叹的展厅规模与圆形天顶以及它们所引发的历史联想共同为博物馆赋予了独特的戏剧感。
展厅内的光线质量与带状高窗所能达到的光照效果类似。


地面上一个个圆形的天窗时刻吸引着走过的行人,人们想去一探究竟,看看里面有什么,这无疑是吸引游客最好的方法之一。




04
观展新姿势

吉首美术馆

非常建筑



美术馆所在的吉首市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美术馆设立在人口密集的乾州古城的中心区,尽可能地方便居民使用

设计师构想了一座横跨江面、兼步行桥的美术馆。人们不仅会专程去欣赏艺术,也可以在上班、上学、或者购物的途中与艺术邂逅。


两岸的桥头部分与江畔的排屋紧密相连在一起。这些排屋包含了店铺、餐馆、小旅馆,楼上通常便是屋主的居所。

因此,吉首美术馆位于河两岸的入口都可以被视作混合功能街道界面的一部分,从而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风雨桥是供旅人休憩、商贩摆摊售卖的公共空间。设计在保持传统廊桥的交通与歇脚功能的同时引入新的艺术内容,将风雨桥的形式语言加以现代化。

▲桥下是开放的带顶街道
美术馆以桥上桥的形式构成。下层的钢桥是开放的桁架结构,为行人通过提供了一个带顶的街道,同时也助于疏导洪流;


上层的现浇混凝土拱桥内部设有画廊。两桥之间是一个由玻璃幕墙和筒瓦遮阳系统围合而成的大展厅,用于举办临时展览。

安塔克亚博物馆酒店

EAA – Emre Arolat Architecture



这座拥有199个房间的酒店屹立于一处有着远古的考古遗存的场地之中。

考古发现

▲遗址物品位置

这座安塔克亚博物馆酒店对第一次钻探场地时被发现的马赛克拼贴,并通过整合,运用考古学和建筑学对遗址进行了修复。

对于独特的环境文脉的理解是这个项目重要的一部分;运用化建造技术使设计契合环境。

▲从遗址上方看模块化客房

这里有66根合成的柱子,直径120厘米,都被钢格栅相互连接,从而将房间和宾馆的公共区域抬升离开地面。

▲酒店内部及遗址
建筑由四个楼层组成;第一层是露天的博物馆,其位于距离考古发现最近的高度,第二是宾馆中的公共区域;大厅和餐厅围绕考古发现的景色布置。

▲从上方鸟瞰休息厅和博物馆层
第三层是由预制构件组成的客房和露天的空间,可以让参观者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精致的马赛克景观上。


▲ 客房模块及屋顶公共区域
该项目旨在达到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将过去的文明遗址与旅馆功能相结合;二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与室内的传统物理要素相结合。

▲ 从走廊看酒店客房
博物馆与酒店的结合,让博物馆少了一些特殊性,多了一些日常感,让博物馆更生活化地传播知识。

▲ 概念分析

▲ 草图



总结

我们经常去博物馆看展,随着展品体验历史、感受文明。

建筑在其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转译的空间补充说明着展品的故事;沉浸式的流线让观者深入展览内容,丰富观者体验,不让其厌倦;奇特的形式吸引着观者,形成独特的第一印象;不一样的观展形式更是带给观者独特的、新鲜的体验。

所以,下次来到博物馆,在看展的同时,你会看看这些精心设计的建筑吗?

参考资料
1.安徒生博物馆 /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 建筑学院 (archcollege.com)
2.瑞士爱彼制表博物馆工坊 / BIG | 建筑学院 (archcollege.com)
3.中国建筑模型博物馆 / Wutopia Lab | ArchDaily
4.AD经典:印度之家“Bharat Bhavan” / Charles Correa | ArchDaily
5.沙漠玫瑰: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 让·努维尔事务所 – 有方 (archiposition.com)
6.Amos Rex艺术博物馆,赫尔辛基 / JKMM Architects - 谷德设计网 (gooood.cn)
7.https://www.archdaily.cn/cn/916414/ji-shou-mei-zhu-guan-fei-chang-jian-zhu
8.安塔克亚博物馆酒店,遗址上架起的酒店 / EAA – Emre Arolat Architecture | 建筑学院 (archcollege.com)
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编辑

责编  孙佳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