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的热度推动了冰雪运动的迅速发展,“3亿人上冰雪”正在飞速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冰雪爱好者们积极投身于冰雪运动。
然而,对于我国而言,大部分地区缺乏冰雪资源。而通过造雪机进行人工造雪的方式不仅成本极高,每年可运营的时间也仅有3~4个月;室内滑雪场的造价更是奇高无比。
在这样的情况下,旱雪场成为未来冰雪市场发展的一大突破,已越来越成为诸多南方城市开展冰雪运动、满足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热情的有力措施,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
冬奥会后,随着苏翊鸣的爆红,一条其将转学至成都的新闻走入人们的视野。从冰雪资源丰富、场地建设成熟的老家吉林省转战至四川成都,苏翊鸣的转学令许多人都倍感费解。而苏翊鸣提到的长期在冰雪资源看起来并不突出的成都进行训练,更是让许多粉丝们充满好奇。无独有偶,另一位年轻的冰雪偶像谷爱凌,也在奥运前夕在成都闭关训练。
图片来源:全景网
在大众普遍印象里,冰雪运动训练基地都建在“冰天雪地”的地方。松原市冰上运动中心、吉林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黑龙江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青海多巴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事实上,大多数冰雪运动的训练基地都位于北方城市,冰雪资源丰富、雪季时间较长,是运动员们的理想训练场所。
而成都为何会成为备受冰雪运动员欢迎的训练基地?这要从一颗神奇的“金针菇”讲起。
无论是苏翊鸣每年夏天在成都的反季训练,还是谷爱凌冬奥会前的秘密封闭训练,都是依托成都高标准的新都尖锋旱雪场进行的。由谷爱凌在成都训练的照片可以看到,她滑行的雪道颜色泛黄,并不是真正的雪道。而近看雪道,会发现它是由密密麻麻排列的形似“金针菇”的材料组合而成。
所谓旱雪,是一种可模拟滑雪触感的特殊地面,由一种厚约几公分的金属加塑料组合成的特殊地面,可以让滑雪者使用与滑真雪相同的雪板与技巧完成滑雪动作,这种特殊地面被称为“旱雪毯”。
旱雪毯的滑雪原理是靠综合物理原理让物体在斜坡上利用反复减少与增加摩擦力来快速下滑和停止的方法而完成的。在常温下,旱雪的表面润滑效果可以达到90%接近真雪!滑旱雪的运动工作原理是利用了物理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以及阻力、弹力的相互作用和转换来完成滑行、转弯和刹车的。好的旱雪设备取决于将设计,材料和坡度应用得体才能取得较好的滑行结果。
旱雪场(图片来源:Copyright Evelyn Simak)
旱雪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以前,至今已历经三代更新。
20世纪60年代,爱玩的英国人创造出了可代替真雪的第一代“刷子型旱雪”。
滑旱雪(Dry Ski Slopes)这项运动发源于英国,它的诞生可是打破了滑雪只能在冬季低温环境中进行的自然规律。最早的旱雪是1961年以刷子的外形出现在英国的一家刷子制造公司Dendix。英国人受到刷子在平面移动原理的启发获得灵感发明了旱雪,并且让旱雪风靡欧洲近半个世纪。
由于旱雪不用水、不用电、 不污染空气、不破坏环境,在这个把绿化环保看得相当重要的国度,英国政府当然对旱雪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巅峰时期,英国一度建立了超过230家的旱雪场。1961年至2014年间,英国的旱雪事业发展规模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了,书写了世界旱雪最辉煌的一页。
英国目前已拥有很多成熟的旱雪场,例如格拉斯哥的Bearsden Ski Club,于1963年由一群滑雪发烧友成立。在这50多年里,渐渐被人们所熟知,而这个滑雪场也见证了许多世界著名滑雪运动员的诞生,包括奥运选手Lesley Beck,Douglas Crawford。
再如爱丁堡的旱雪场位于拥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Pentland Hills Regional Park的小山坡上。旱雪场有两条main slope赛道,3条初学者赛道,以及一系列花式滑雪赛道。无论你是滑雪高手,还是入门级的初学者,在这里总有一条赛道适合你。
随着旱雪运动风靡欧洲,意大利、法国等研发出“梳子型旱雪”,并被引入日本。
由英国起步,旱雪在欧洲不断发展,而有别于英国开发的“刷子型旱雪”,意大利(来自意大利的Aquaderni伯爵也提出了类似的旱雪概念,因其形状类似梳子,因此被后人定义为梳子式旱雪。)、法国、德国在旱雪毯的结构上采用梳子型旱雪,在欧洲大地独领风骚三十年。这种梳子型的欧洲旱雪曾经还被输出至世界各国,甚至光顾过亚洲。如梳子型旱雪被引进到日本,使日本成为旱雪运动运用最广泛的亚洲国家,发展至今,已经有了近150家旱雪场。
而目前技术最先进、应用最全面的“金针菇旱雪”,则是由中国在2010年研发制造。
来自成都的尖锋,被称为“中国旱雪第一人”。热爱滑雪的尖锋在英国留学期间,见识到了英国遍地的旱雪场,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7年,尖锋开始组建团队、研发属于中国的旱雪。为了选择合适的材料,从全球1000多种塑料中逐一试验、逐一排除,十几个技术人员每天在实验室里寻找。2010年前后,尖锋和他的团队试验出了“金针菇”配方——“金针菇旱雪”改良了梳子和刷子样式,把顶端设计成球型,降低受伤风险; 同时,为弥补国外材料短、回弹空间小的弊端,还把颈部进行了加长。尖锋发明的旱雪毯在声音、润滑度、弹力上都跟真雪相似。
目前,中国旱雪已经成为世界旱雪最新、最重要的成员。中国旱雪最早亮相在2011年9月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以金针菇形态出现的中国旱雪,完全有别于世界旱雪的基本结构。在高安全性,高润滑性和高仿真性三个重要方面都取得了颠覆性的突破。目前,由尖锋研发的金针菇式旱雪毯已远销多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好评!
美国滑雪协会会长曾对尖锋先生说,“尖锋的材料太好了,以前俱乐部的旱雪雪面每年都要更换,有了尖锋,可以三到五年才更换了,比省钱更让会长激动的,是旱雪的专业参数一点也不输于真雪,这让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能再获提高。”
“尖锋旱雪”作为全球独创商号,“金针菇”旱雪毯也从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了世界。目前,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韩国、奥地利等17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有20多块采用尖锋“金针菇”旱雪毯的旱雪场。
在全世界范围内,旱雪并不是一个新产业,英国等国家已拥有成熟的运营模式。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旱雪就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萌芽了,并且发展十分迅速。在英国、日本都已经形成了从滑雪培训、俱乐部运营、滑雪赛事到专业队训练的成熟运营模式,并已成功实现盈利。
例如约翰耐克休闲体育(JOHN NIKE LEISURESPORT)旗下拥有5家大型旱雪场,兰德迪诺(llandudno)、查塔姆(chatham)、普利茅斯(plymouth)、斯沃德林科特(swadlincote)和布莱克内尔(bracknell),每个旱雪场都拥有3条以上主滑道、初级滑道、freestyle滑道、缆车和配套服务设施。
80年代,日本的滑雪产业发展异常迅速。1979年建设的京都比叡山Astro旱雪场,1984年营业额达到1亿5千万日元,引起了一轮旱雪热潮,该热潮在长野冬奥会达到顶峰。Astro旱雪毯在亚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仅在日本本土建设了150多家旱雪场。,亚洲市场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我国,近年来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与流行,旱雪场正逐渐成为新兴增长极。旱雪在中国市场的火爆,从2015年起初见端倪。近年来,尤其随着冬奥会热潮的带动,冰雪运动越来越成为人们重要的休闲方式,“三亿人上冰雪”正在变为现实。而在这样的市场热潮下,以及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下,突破时间限制、可全季运营的旱雪,正逐步成为冰雪产业的新兴增长极。
首先,旱雪场建设如火如荼,近年来增长强劲。根据《中国滑雪产业发展报告(2019)》,近些年,旱雪场地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滑雪场馆领域新兴增长极。从2012年的2家,到2018年的32家,旱雪场的数量和面积正在飞速增加。2018年全国共有旱雪场地32家,占地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
其次,作为冰雪运动大众化的手段,获得政策支持。2015年,体育总局等23部门联合制定了《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建设旱雪场、旱冰场、仿真冰场、可拆装冰场等替代性冬季运动场地。
版权声明:本平台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未经华高莱斯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抄、改编、翻译、注释、复制、发行、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否则,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华高莱斯将通过一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高莱斯”(ID:RL-CONSUL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