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将改变城市的5大新理念!

必将改变城市的5大新理念!



百年建筑,千年城市。

当一个理念被城市管理者、规划者、设计者所认同,而实践于水泥、钢铁等材料时,它们或许将决定城市的命运。

1703 年,当彼得大帝环视圣彼得堡,他构想这座城能成为俄罗斯帝国的象征,对标当时世界第一城市——阿姆斯特丹。



工程师出身的Ildefons Cerdà,构想了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八角形的小方形,正交型的网络状架构,既回应了当时政治力量的博弈,也让城市应对了巨量增长的人口,留下了世界城市的经典之作。


著名的“Commissioners' Plan of 1811”为蓬勃发展的曼哈顿规划了网格状的城市结构,让纽约曼哈顿成功应对了人口快速增长的挑战,造就了纽约的魅力与效率。


而一些不恰当的理念也会阻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比如大师规划的巴西利亚——没有人发自内心地喜欢那座城市,所以我们就不放图了 ;-(

不管是好是坏,新的理念推动着城市的更新、城市价值观的转变,创造并引领着新的趋势。

随着新世纪不断发展的技术、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越发关注,传统的城市理念正在逐步转向。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希望与您讨论5个我们注意到的新理念。

创新区

innovation district

“创新区  innovation district”这一理念是近几年反复被提及。越来越多的国际城市开始注重创新区的建设,把创新区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战略。

研究“创新区”的专家,布鲁斯卡茨(Bruce Katz)说道:


传统的城市复兴战略主要依靠商业房地产,比如建个会议中心、体育场馆、文化场馆(通常用的是公共资金)来刺激发展、激励增长。但是,与传统的城市复兴战略不同,创新区战略通过公司的增长、价值网络的扩张、贸易部门的发展,帮助区域或者城市往价值链的高处移动,在全球竞争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比如,占亚特兰大不到1%的中城创新区,面积1.2平方英里(约3.1平方公里,其中1.2平方公里是绿地面积),每年产生19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AT&T,CocaCola,Google, FaceBook, Pandora等世界级的科技企业聚集于此,成就了亚特兰大城25%的技术就业岗位。

又如,占费城面积1.1%的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覆盖了10万个工作机会,占全市的16%,获得了74%的大学研发费用!


对于任何城市来说,创新产业是其发展或转型的抓手。

幸运的是,从世界上的城市经验来看,创新区所需要的空间相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并不算大,但却能产生非常巨大的创新外溢,以及就业乘数效应。

规划好创新区,用空间吸引人才,营造创新产业,培育创新生态,是城市竞争的秘诀。


超级街区

superblock

我们在建新城新区时,“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喜欢宽阔的马路,偌大的广场,或者还有整齐划一的建筑。但我们学习的西方城市们,却来了一个大转弯——他们不仅在回归步行城市,而且越来越激进,推出了“超级街区”。

“超级街区”的提出城市巴塞罗那,它的理念是这样的:


他们把九个街区组合成一个大的街区,并且截断在这期内的货车交通、公交交通等,私家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10公里/小时(就比自行车快一点儿),另外,所有路旁的停车位都被地下停车位所取代,那么街上的空间就被腾出来了,给到一些户外活动等等以空间。


结果就是,在这九个街区的范围内,人们享受到的是一种慢生活悠闲的街景,人们可以行走闲聊,而不用担心车辆从你身边呼啸而过。

巴塞罗那的目标是将超过 70% 的城市转变为 500 个不同的超级街区。

“超级街区”自然降低了噪音以及空气污染,与此同时,街区的生意商业氛围也上来了,因为你步行,特别容易买东西,比如顺路买一束花,停下来喝一杯咖啡,街区生意就好做多了。

步行的人越来越多,小店也会越来越有趣,这样更多的人也就愿意步行,更容易停留,慢慢地,社区氛围也会越来越好,人们也越有社区归属感。



不少欧美的其他城市也在观察和学习,比如纽约,拿了低曼哈顿的60个街区来做尝试,红线为行车道(限速20英里/小时),蓝线为特别共享道路,土黄线为步行骑行优先道,其小汽车速度被限制在5英里/小时以内。



21世纪,是感性的世纪,我们需要“美”,需要“连接”,而不再是效率主导一切

适应性城市

Adaptive City

台风会往哪条路径走?其实我们并不是完全能预测出来,但不可否认的是,当路径节点离我们越近,因为数据多,我们就越容易精确地预测;而随着路径节点离我们越远,我们准确预测路径的概率就越低。

城市设计也是一样的道理。

越来越多的专家更倾向于用台风路径分析法来看待城市的发展,这就是适应性城市的理念——

越是小尺度,就可以让规划越为精细,而对于大尺度的规划,就不会在细部技术指标上做很明确的规定。

适应性城市引生出两个策略——

启动区策略与原则优先策略

启动区策略,最重要的是迅速收集关键数据与反馈,在此基础上做改进。

中交·壹里科创云廊就采用了启动区策略,汇集资源,提供创新密度,为创新区造势,并为下一步行动提供相应的准备。

中交·壹里科创云廊项目启动区实景 © FTA

室内实景 © FTA

第二个策略是原则优先。

城市越来越多地采用一套指导原则作为整体的规划框架,而不是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的规划文件。这个结果就是,它们随着城市不断变化的需求一起发展,同时保证这个城市在走向长远目标过程中不断取得进展。


原则优先需要跨界能力

旧金山的规划部雇用了100多人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包括城市规划,经济和交通,为旧金山的城市发展制定了原则:保护、维持和增强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审美价值。

有没有针对某个特定地块给出具体的用地说明?没有!

每一块用地都是逐案评估的,没有固定的标准,有的仅仅是这个大原则。



零碳城市

Zero Carbon City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和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日常生活和消费成为碳排放量的重要领域。据估算,如果每个中国家庭的碳排放都达到当前城市高收入家庭的人均水平,则中国整体碳足迹将增长3倍。


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2℃温升控制目标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要求。

我国超过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建设零碳城市对于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建设零碳城市,实现净零目标,城市需要在交通、产业布局、建筑建造、基础设施、城市运营等方面进行巨大转向。


比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物质循环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零能量消耗、零需水量及零排放等多项指标,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届时,我们会看到喷涌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技术,城市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净零能耗建筑,在城市管理上,也将更为精细,更加智慧。

北欧城市哥本哈根,早在2009年,就制定了“2025零碳城市”的战略。战略计划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大力发展风能等绿色可再生资源、鼓励更多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推广绿色环保建筑等50项具体项目。



宜居、绿色、创新的哥本哈根

一份由落基山研究所发布的《零碳城市手册》更是为诸多有着零碳目标的城市提供了可参考路径,22条减排行动、5大减排关键部门、50多个城市案例,或许能让您一次性学习全球各城市学习的先进经验。


下载《零碳城市手册》,请后台回复“零碳”,获取下载链接。


元宇宙

meta universe

就像在电影《头号玩家》中描述的那样,我们未来肉身可能会在一个世界,但精神娱乐会在另外一个宇宙,元宇宙是整个数字体验的门户,未来若你想获得数字体验服务,必须进入到元宇宙中。


《头号玩家》场景

与此同时,城市的密度会越来越大,服务业分工越来越精细;

我们或许会越来越享受着“宅”在家里,享受着各种虚无的精神娱乐与实在的肉身服务。

也或许会在虚拟的元宇宙中得到灵感,再反哺于现实。

《都市天际线(Cities: Skylines)》游戏的创作者Karoliina Korppoo在TED上分享了一个例子——

玩家们尝试在模拟城市新设立一个十字路口,或是新修一条马路,判断是否会缓解交通压力。


借助着AR技术发展,如今已经开发出AR应用程序来帮助探索城市环境,由此产生的数据也可以由人工智能处理,用于分析城市中的行为模式,并影响城市基础设施的定位和性质。


《都市天际线(Cities: Skylines)》

可以预见,在未来,设计师可以创建可容纳几乎无限空间数量的设计,地段或者也将变得不那么重要,通过AR/VR的技术扩展,每个用户都体验到个性化的空间增强现实。

2021年末,韩国首都宣布了一项计划,在元宇宙中开展各种公共服务和文化活动。如果这项计划成功,首尔民众就可以佩戴虚拟现实眼镜参观虚拟市政厅,处理各项事务,从参观历史遗迹到提起民事诉讼,不一而足。


现阶段,元宇宙几乎完全由企业在构建,韩国是试图重建虚拟公共广场的仅有的几个政府之一。但如果能成功的话,韩国可以将元宇宙的效用扩大到原本可能被拒之门外的数百万公民。


元宇宙时代下的城市,让我们拭目以待。



每一个时代都有时代的呼唤以及诉求,

新的理念即是当下时代精神的总结。

在复杂的世界里,众人合力,不断迭代,

从混乱走向有序,从有序重回混乱,

不断寻找机会,追寻永恒的美好。

更多相关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THANKS FOR READING-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
图片影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关于创新区,也许你会喜欢


城市更新资料合集

从制造厂房到创新高地,市北高新的华丽转身

创新区改造更新,规划能否成功的3大关键点

信息图 | 作为一个普通地级市,工业用地怎么转型?

TOD究竟是什么?TOD模式的8项原则又是什么?

信息图 | 非正式更新:存量时代下工业用地更新之路

未来十年,产业办公的5大趋势

什么样的环境最能孕育创新?

如何吸引人才与产业?产业社区的磁极营造法则

设计在创新区中的使命是什么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



TOP Lab (TOP创新区研究院) 隶属于FTA建筑设计事务所,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研究平台,其使命是打造创新区领域的智库.
TOP研究院专注于全球创新区的一体化研究,从Talent(个人), 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大维度出发,通过对全球创新区案例、创新区产品大数据整理、以及产业创新及工作方式创新的研究,探索中国创新区的实践路径。


FTA是领先的办公及产业(科技)地产一体化设计专家,拥有900+个科技园区与办公总部的设计实践经验,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多个世界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等。

FTA提供从研发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一体化的专业设计服务,服务的客户包括:市北高新、张江高科、天安骏业、上海地产、小米科技、罗氏制药、阿里巴巴、迪斯尼、西门子、凤凰卫视、上海港城集团、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知名品牌。

未来是创新的时代,在“为创新设计场景”的使命下,FTA一直践行“与客户一起创新”的价值观。



欢迎联系我们:
咨询项目 - 王先生:17792253557
人才招聘 - 张先生:1376192410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P创新区研究院”(ID:TOP_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