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划将大理的一套板楼首层的三室两厅改造成自己的工作室

边缘计划将大理的一套板楼首层的三室两厅改造成自己的工作室

边缘计划建筑工作室将大理的一套板楼首层的三室两厅改造成自己的工作室


工作室改造的主要任务是改善采光与通风,调整格局并创造出新的使用空间,创造足够的陌生感,以及保证空间里有景可望。

工作室位于大理市城区的一院老旧小区里,前身是一套板楼首层的三室两厅住宅,建筑为砖混结构。工作室改造的主要任务是改善采光与通风,调整格局并创造出新的使用空间,创造足够的陌生感,以及保证空间里有景可望。

工作室的空间调整方面,在合理拆除的范围内,将东西两面尽可能的打通,封堵了原住宅入口通向客厅的十字路口,改为一条昏暗的通道,将流线引向东面,隐藏在入口黑通道的另一侧是原卧室改成的模型存放及收纳空间。

黑色的前奏空间直插入东面新构建的明亮的木屋空间,木屋为加建空间由胶合板板材构成,东侧紧靠着水平向砖砌的院墙,边缘计划裸露了一小段与入口通道对景的砖墙面,新构建的木屋框架独立于院墙,空间向上获取光线,东南角留做一个露天的庭院空间,这个小巧的天井庭院成了整个房子的通风井,随着阳光西移,室内外的风压也会随之变换,工作室里的风会一直流通,在庭院里栽上植物,在风中摇曳的植物便构成了东南角的日常景观。

绕过东面的木屋空间,是工作室中段最大的工作区域,东西向墙面使用大面镀锌钢板,漫射的方式回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提高空间亮度,视觉上放大空间深度,同时也是可灵活布置的展墙。
工作室置入一个木板屋架空间来连接中段工作区域及西面工作区域,强化流线,拉伸景深,将视线从东面的木屋直接引向西端室外的桂树一角。木板屋与入口通道一同降低顶面高度,改变空间节奏,营造屋中屋的身体感受,通过层高的变化给予人不同的包裹感。

西面是两间联通的小办公室,端头是原住宅的阳台,对向小区内院,在不能拆除基座的情况下,运用长宽为20厘米的铁方通搭建了一个悬浮小屋,立面水平向分为三段,下两段取景与采光,通过梳理外部的景观,留取与内部空间及行走视线相关的景观视角,并用透明玻璃框于窗内,而与邻里有视线交叉的部分则用阳光板来模糊彼此,上段用胶合板遮挡外围钢瓦屋檐,对内增添一抹温润的暖色。

大理的日照十分充足,项目基址东西朝向,晴朗的天气,东西两面的阳光清晰可见,工作室有意控制了整个空间亮度的明与暗,从进工作室前段的暗到东面木屋空间的明,再转至中段的较暗,通向西面的明朗,在紧凑的空间里,通过明暗的变化,增强空间与人的联系,通过光线的变化提示周围环境的变化。

项目信息:

建筑面积:79㎡

主创设计师: 陈曦

设计团队: 陈曦,刘苏旸,姚晨,杨寅鹏

摄影师: 陈旸      


推荐阅读

实在建筑借鉴南京传统私家民宅,在这间新酒店中融入了老式居民楼的建筑特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ezeen”(ID:Dezeen_Chin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