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艺术家疯狂打call的女人,艺术史上最诗意的溺亡:奥菲莉娅的死是个意外?还是她选择了死亡?

被艺术家疯狂打call的女人,艺术史上最诗意的溺亡:奥菲莉娅的死是个意外?还是她选择了死亡?

更多优质艺术内容,请点击关注“艺术共享平台”  

《奥菲莉娅》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  John Everett Millais
1851-1852  111.8×76.2cm
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她依偎在清新自然的怀抱,漂浮在流动的河流中,仿佛在仰望天空。
她奢华的银色连衣裙旁,缤纷的花朵散落,她的手掌朝上飘浮着,好像没有游泳的意愿。她看似平静的表情使得身体看起来似乎是没有灵魂的,等待她的是文学史上“最富有诗意的死亡”。


电影《奥菲莉娅》

她是“奥菲莉娅”,被誉为莎士比亚笔下最悲情的角色。在众多艺术家笔下的“奥菲莉娅”中,当属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在1851年画的《奥菲莉娅》最为经典!


百年以来,无数画家、艺术家效仿此作。直至今日,还被一次又一次的作为时尚界、演艺圈的创作灵感。



包括《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中,《吉巴罗》的女妖场景设计,也不难看出有《奥菲莉娅》的影子。



1

拉斐尔前派

绘画应该有“故事性”

拉斐尔前派兄弟会旧址,1848年



拉斐尔前派对于公众而言,有三点是无法原谅的:青春、力量和热情。


——奥斯卡·王尔德


19世纪中叶,当时的艺术家们着迷于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所暗含的理念,简而言之就是“艺术有明确的规则”,如果他们遵循规则,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有才华的艺术家。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  John Everett Millais


有人反对这种趋势,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就是其中之一,《盲女》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奥菲莉娅》是其最受欢迎的代表作之一。



《盲女》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

 布面油画 82.6cm × 62.2cm 1856年

英国伯明翰博物馆

米莱斯有杰出的艺术天赋,他11岁就被皇家学院英国最出名的艺术学校录取。他不喜欢必须遵循相同的构图和在学校所学到的技术,所以他聚集朋友分享了他的想法。


《玛丽安娜》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 

乌木板油画 59.7×49.5cm 1851年 


由于当前的艺术来自拉斐尔,为了反抗学校的艺术学术教学,米莱斯和他的朋友们一致认为应该回到拉斐尔之前。

威廉·霍尔曼·亨特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1853年 铅笔画,33.2×24.8cm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 《威廉·霍尔曼·亨特》,1853年 铅笔淡彩,23.5×18.9cm

威廉·霍尔曼·亨特 《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1853年 木板油画,29.2×21.5cm

1848年,他们成立了拉斐尔前派兄弟会。开始的聚会只有米莱斯、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和威廉·霍尔曼·亨特三人。作为拉斐尔前派的三个创始人中年龄最小、才华最高的一位,米莱在23岁时,用了11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奥菲莉娅》,从此名声大振。


乔舒亚·雷诺兹爵士《莎拉·坎贝尔》1777-1778年


在米莱之前,很多画家选择浓墨重彩的花上大量时间去描绘人物,而风景通常只是作为人物陪衬。


伦勃朗·梵·莱茵《浪子回头》1669年


但米莱斯却与其不同,他认为风景与人物同等重要,于是他们投入了大量的心力去描绘风景,并且确定了先风景后人物的顺序进行创作。


《夏洛特小姐》

约翰·威廉·沃特豪斯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约1894年 布面油画 153 x 200 cm


当然,他们不讨厌拉斐尔的艺术,他们反对从学院学到的教条,不再去绘制“理想式”的画。



《美丽的罗莎蒙德》

亚瑟·休斯 Arthur Hughes 

纸板油画 40.3×30.5cm 1854年

他们开始画他们看到的自然,用极其细腻的手法描绘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他们开始使用很多从未出现在英国艺术品中的颜色。



《替罪羊》

威廉·霍尔曼·亨特 

布面油画 87×140cm 1854—1855年 

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利斐夫人美术馆

为了绘制奥菲利亚的背景,米莱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终于找到了他心目中完美的河岸——英格兰东南部的霍格斯米尔河畔。


霍格斯米尔河畔

他坚持每周六天,每天11小时从不间断写生。同时期的艺人也亲自会去大自然,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会做简单的勾勒,最后在工作室内完成他们的作品。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伊丽莎白·西达尔的头部研究》,1852 年, ©英国伯明翰博物馆与美术馆

米莱斯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在这河岸完成他的工作,从素描到着色。英国以无常的天气文明,米莱斯坦言,在大自然中绘画是极端的工作。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为〈奥菲莉娅〉所做的研究》,1852年,©普利茅斯市议会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冬天开始下雪,情况变得更糟。米莱斯建了一个棚屋来躲雪,并在里面继续他的工作。为了达到极致的真实,米莱斯让模特在冬天浸泡在浴缸里,紧靠在底部烧蜡烛维持温度。



2

奥菲莉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奥菲莉娅”

《奥菲莉娅》
皮埃尔·奥古斯特·库特
布面油画 125.7x78.1 cm 1870年

奥菲莉娅是莎士比亚作品《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她是哈姆雷特的恋人,也是阴谋中心人物波洛涅斯的女儿,她感情纯真,心地善良,却被迫卷入复杂的纷争之中。


《奥菲莉娅和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假装为父亲的死而发疯,奥菲莉娅接到了父亲波洛涅斯的命令,查明他的疯狂是真是假。后来,哈姆雷特刺死了波洛涅斯,可怕的暴行就发生在奥菲莉娅面前。爱情、背叛与杀父之仇的冗杂情感交织,她终于抵挡不住内心的巨大煎熬,从此,她便疯了!最后溺亡于铺满鲜花的湖泊中,在盛放之际凋零。

《奥菲莉娅》朱尔斯·约瑟夫 · 列斐伏尔  1890年


在米莱的《奥菲莉娅》出现之后,后世许多画家也受其影响,选择了同一题材进行创作,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也赋予了《奥菲莉娅》不同的生命色彩。

其中英国画家约翰·威廉·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在米莱的影响下,先后创作了三幅《奥菲莉娅》。相较于米莱大胆的色彩堆砌,沃特豪斯画作中的色彩的饱和度并不高,风格更清肃、悲凉,带有一些神秘之感。


《奥菲莉娅》

约翰·威廉·沃特豪斯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分别创作于1889年(上)、1894年(左下)、1910年(右下)



众多艺术家笔下的“奥菲莉娅”,每一处都在诠释着莎士比亚笔下这位女子的悲凉。
一道溪坎上斜长着一棵杨柳树,银叶子映照在琉璃一样的溪水里。


《奥菲莉娅》
托马斯·弗朗西斯·迪克西  1873年


她编了离奇的花环,用种种花草,有苎麻、金凤花、雏菊,还有长颈兰。她到了那里,爬上横跨的枝丫去,去套上花冠,邪恶的枝条折断,把她连人带花一块抛落到呜咽的溪流里。


《奥菲莉娅》亚历山大·卡巴内尔 1883年

 


“她的衣服四散展开,使她暂时像人鱼一样漂浮在水上,她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唱着古老的歌谣,好像一点不感觉到处境险恶,又好像她本来就是生长在水中一般。”

——(《哈姆雷特》,第1V幕,第11场)


《奥菲莉娅》保罗 · 阿尔伯特 · 斯泰克 1895年


And will he not come again?【他会不会再来?】
And will he not come again?【他会不会再来?】
No,no he is dead.【不,他已经死了。】
Go to the death-bed he never will come again.【去吧,在你死前他永不会回来。】
在她死前,她依旧心念着哈姆雷特。最后,随着花瓣河流,慢慢死去……

《奥菲莉娅》1990
弗里德里希·威廉·西奥多·海瑟
Friedrich William Theodor Heyser


3

花语

每一处,都是意义

米莱斯笔下的《奥菲莉娅》中,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他巧妙的通过鲜花描述她的情感。



挂在奥菲利亚脖子上的紫罗兰,在《哈姆雷特》曾经有提到:“我想要给你几朵紫罗兰, 可是我父亲一死,它们全都谢了”,紫罗兰是“忠诚”的象征,却也象征着“贞洁”和“死亡”。




她脸颊旁的玫瑰和河岸上生长的白色野蔷薇象征“青春”、“爱情”、美丽”。




被连根拔起却又重新生长的垂柳代表“被遗弃的爱”。



前景的几枝花毛茛,象征着“残忍和背叛”。




深绿色荨麻生长在垂柳附近,代表“痛苦”。



漂浮在她身边雏菊,代表着“天真烂漫”和“纯洁”;鲜艳的的红罂粟,意味着“沉睡和死亡”。




而漂浮在奥菲莉娅裙子上的三色堇正是剧中她在田野采集的花朵,代表着“哀思”,也意味“徒劳的爱情”,象征“缺失的爱”。


左下角的苦草,其名字仿佛已经传达了奥菲莉娅的故事。




花语在这个时代发明,流行。维多利亚时代的公众能理解画家所要表达的一切。奥菲利亚的死,真实、细腻。从人物手势到一片草叶,画作使得观众沉浸其中。
但是,奥菲利亚的死只是一个意外吗?还是她选择了死亡?


编辑 版式曼妮  

内容参考:

B站丨【名画解析】文学史上最富有诗意的死亡,五分钟了解世界名画《奥菲利亚》


版权声明丨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欢迎朋友圈转发,其他转载请留言获取授权。



 往期回顾 



于小冬:中国的美术教育需要追根溯源,梳理清楚!丨新访谈、新画册

【突发】金政基心梗去世——缅怀韩国速写大师的艺术人生


迟到的坚持——王桂馥油画作品展


【直播看展】央美教授李晓林带您看——靳尚谊素描艺术研究展丨附李晓林最新水彩作品





享受更多优质艺术内容

来艺术共享平台视频号



《于小冬素描集》现货已出  

  签名版数量有限 

  点击图片或识别以下二维码  

  可咨询 / 购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艺术共享平台”(ID:ysgxpt-hs)。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