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启功《临兰亭序》

碑帖|启功《临兰亭序》


 

编者按

 




 

 

启功先生临写的《兰亭序》采用了意临的方法,追求所谓的神似,从“大王”的笔法和章法中吸取了有用的部分,并且着重体现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同时融入了自己的笔法,他不拘泥于点画的丝丝相扣,而是只取其精神和本质,为己所用。因此启功先生临写的《兰亭序》最不像,但是最有自我精气神。



 

临帖有常见的三种临帖方法,即对临、背临和意临,而对临其实就是一种实临,这种临习的方法主要是以像为标准,不参以自己的看法,在临习的过程中要按照《兰亭序》所固有的笔法去临习,会出现用笔不习惯甚至是不能得心应手的缺陷,而背临是一种比较熟悉的临写方法,最大的特点是不用看帖,完全出于记忆进行临写,这样的临写方法不好受到观看字帖的束缚,在行笔过程中不会出现所谓的刻意模仿而导致迟缓或者犹豫,意临是一种最高境界的临写方法,只在于取其笔意,不求形似,这虽然是一种高超的临写技能,但是也俨然成为一些所谓书家乱涂乱写的借口。

启功先生临的《兰亭序》同样也提到了三种常见的临写方法,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启功先生临写的《兰亭序》应该属于最高级的临写方法,即意临,通过了解我们知道启功先生从小就接触书法,并且以《灵飞经》为范本,经过长期的书法实践,他将行书笔意融入楷书,并形成自家风格,我们仔细观察他临写的《兰亭序》其实一点也不像,可是很多书家却极力推崇,同时也没有影响到他在书坛的地位。

启 功《临兰亭序》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

【3】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4】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当代美术”(ID:dangdaimeish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