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建筑本科二年级幼儿园设计作品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本科二年级幼儿园设计作品









“所谓的建立幼儿园,其实也就是实现在某处建造一个孩子们游玩的场所。在称作教育的场所之前,那首先应该是孩子们的游戏场所,那才能称得上是幼儿园。”

——“日本幼儿园之父”仓桥惣三先生

课程简介:

       在北京市某地拟规划建设一全日制幼儿园,内设 6 班规模,接纳 3-6 岁学前儿童 180 名,并附设厨房,为儿童及保育员提供饮食供应,总建筑面积 1800 ㎡ 。设计要求充分利用场地条件,探求建筑与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之互动关系;掌握幼教建筑的空间、功能与形体的设计特点,并体现出使用者的特殊尺度和需求;同时思考幼儿园建筑在当代社会发展趋势下的新变化。

       在春末夏初的四月,我们别开生面地在线上开启了大二的最后一个设计课程——幼儿园设计。从一开始对课题对象的不熟悉,概念的立意不清,到化身为一个个大孩子,用斑斓的视角探索童真世界,构建一个个美好温暖的幼儿世界;化身一个个想法绮丽的绘梦师,用鲜明的建筑语言描述设计概念,创造一个阳光遍布笑语不断的园区空间。跨越了山高路远的距离,打破了调研实测的困难,完成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幼儿园。


话不多说,来看看妙趣横生的幼儿园设计吧!












张鸿翼














设计感悟:

      首先我要感谢王岳颐老师,以及给予过我帮助的其他老师同学学长学姐!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老师没有对我的方案有较大的更改,充分尊重了我最初的想法,通过提供大量的不同思路,给出一系列优化方案的选项,将选择权交给我的方式一步步带领我学习和进步,而最后我也真的实现了自己心中幼儿园的样子,做出了幼儿园(张鸿翼版)。

       在答辩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来着不同专家评委的观点和看法,意识到自己在设计过程中,对一个概念的思考深度有所欠缺,同时对形式的追求也略显喧宾夺主,而没有做出更加扎实、更加合理、更加具有生命力的空间。在日后的建筑学习中,希望自己能够从简单入手,把更为合理宜人的空间营造作为追求,将方案中方方面面更加深入研究,设计出更加扎实的更加精致的空间,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设计初心!

评委点评:

1. 方案功能分区清晰,并非常突出的以空间作为项目的组织线索,显得有超出二年级同学的成熟。图面表达清爽、技术图纸比较严谨和专业。

2. 项目的概念“云上幼儿园”似乎与最终成品的方案关系薄弱。将每天使用时间最长的活动室置于二层,和北京四季分明的气候状况有违背——即全年有很多时候因天气原因(酷热、大风、严寒、沙尘、或是雾霾)学生都必须在位于首层的室内公共空间活动。这种方案立意与功能、地理和气候相矛盾之处需要更深入的设计研究。建议对比一下北方教育建筑(例如OPEN建筑的北京四中)与南方教育建筑(例如源计划的红岭实验小学),以理解不同气候和地理对同类型建筑设计的影响;也建议研究大舍建筑的夏雨幼儿园,理解如何巧妙操作功能来强化概念。

3. 建筑的一些形式语言(例如一些弧线、以及体块的旋转)显得过于随便,缺乏几何层面的研究,容易被驳倒。














葛铮












设计感悟:

       这次我在苏光子老师的教导下,开始了对于人生的起点设计——幼儿园设计。这个坐落在北京的幼儿园设计旨在鼓励儿童从幼儿起通过在内庭中感受北京这座国家发展中心的时光肌理,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北京那错落着高楼的天空,而不是被锁在象牙塔之内封闭了自己对于首都的感受。同时,室内的趣味空间设计,也给了儿童机会参与和体验我的建筑,当他们长大后,很多回忆都会被遗忘,只有这些铭记在身体内的记忆碎片才会让这座幼儿园在他们心中闪闪发光,指引他们不忘初心,不畏失败,敢于乘风破浪。最后再次感谢苏光子老师指导这次设计,让这次设计成为大二最精彩的收官之作,感谢苏老师!

评委点评:

1. 方案有明确的核心理念:“冒险”。整个方案围绕此理念对学生生活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试图将之体现在建筑空间上。

2. 对核心概念“冒险”的理解偏简单肤浅,仅体现在局部空间的活动丰富性上,而在整体的规划、乃至建筑形式层面缺乏深度挖掘。建筑形式和平面布局也缺乏整饬,显得零碎和随便。

3. 整个方案围绕一个庭院组织,具有很多想象空间。但建筑方案却并未将庭院与四周建筑的相互关系的潜力释放。建议学习OPEN建筑的“秦皇岛营地”项目,研究如何让庭院成为一个公共生活的中心。

4. 图面表达缺乏逻辑性,美感有待加强。














黄馨怡












设计感悟:

       十分感谢苏光子老师的指导,在设计期间老师非常耐心又有责任心的指导我的设计的每个阶段。这次的设计我围绕我的童年记忆中对“坡”的记忆,试图以儿童的这一个行为特征作为出发点进行设计。虽然最后也有很多遗憾,比如屋顶平台的设计不够完善,又或者是对于设计规范的细节落实不够全面,但是这也更让我明确了未来学习的方向,明白了我目前的不足,希望以后能够做到从基础到概念,从整体到细节的设计成果。

评委点评:

1. 整个项目试图将景观与建筑进行整合,有着明确的形式倾向和操作理念。

2. “大屋顶”作为整个项目最惹人瞩目的形式动作,缺乏必要的设计思考,显得空旷而浪费。相反,首层却公共空间众多,比起“大屋顶”更加引人入胜。建议学习steven holl诸多项目中的“双首层”策略,研究如何能将整个场地的景观有效纳入设计核心理念中,而非单纯的达成一种形式游戏。

3. 教室的排布缺乏均好性。仅有大班位于作为项目核心亮点空间的大屋顶上、而其他各年级均与大屋顶无关。这进一步削弱了方案建筑形式的合理性。

4. 技术图纸绘制方式不严谨,缺乏建筑师本色。














杨语心













设计感悟:

       感谢万博老师指导,在方案推进与最终评图的过程中都学习到了很多!幼儿园设计是针对特殊人群的一次设计,需要更多对规范的考量与对儿童这一群体的了解、关怀。本次设计希望在成人的尺度空间中创造属于儿童的“蚂蚁小世界”,为孩子提供能够循环奔跑活动的户外活动空间和开敞与私密并存的室内游戏学习空间。

评委点评:

1. 整个方案的几何形体关系清晰、功能布局分明、建筑形式克制。图面表达清爽。

2. 方案概念“蚁方”有些不明所以、与最终方案无甚关联。

3. 位于建筑南侧的巨大二层平台,缺乏必要的尺度变化,使其难以分割为可以被不同小组使用的公共场所。应想办法设想户外的使用情景的同时进行形式尝试。

4. 二层平台制造的大量首层半户外空间不符合北京夏热冬冷、多风沙的气候环境,更像是一个南方的建筑。建议对比一下北方教育建筑(例如OPEN建筑的北京四中)与南方教育建筑(例如源计划的红岭实验小学),以理解不同气候和地理对同类型建筑设计的影响。














王景琳












设计感悟: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交往的第一步台阶,正确的引导对幼儿至关重要,本设计将建筑与文化理念相结合,在打造如梦境一般充满想象力的建筑同时,也寓意着幼儿教育作为引路人,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设计将入口空间开放化,让家长可以进入幼儿园内场地进行等候,建筑体块划分为四块场地,入口灰空间划分区域,形成不同集体活动场地。建筑内部置入了同样的椭圆形体块,曲面连通视线,也避免棱角带来的磕碰。立面运用参数化解决活动室采光需求,形式丰富多变,梦幻浪漫。

       在这次的设计中,很开心能够将童年梦中的幼儿园设计出来,作为已经脱离幼儿时期很久的人,这次设计让我“返老还童”,设身处地去思考幼儿的日常生活所需和心理状态,感到特别神奇。感谢王老师耐心的教导和鼓励,也感谢答辩的嘉宾们给予的批评与建议,让我意识到自己在基础上的不足,以后做设计要从根本出发,更加脚踏实地解决问题,是建筑师的基本素养,我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弥补这块漏洞。这学期的课程我受益匪浅,也在技巧方面提升了很多,希望未来可以继续加油!


评委点评:
1. 方案功能分区清晰,建筑形体紧凑,充足的室内公共活动空间符合北京地区建筑的特点。图面表达清爽、比较严谨。
2. 室内公共空间的尺度变化过少,二层为了“吹拔”的空间效果而让公共区域成为大型走廊,埋没了紧凑建筑体量为充足的室内空间留下的余地。
3. 建筑与基地的关系显得尴尬,形体的内凹、与平面轻微的旋转未能形成真的有利于户外活动的场地。
4. 建筑的外立面不适宜教育建筑。双层幕墙在此制造了不适于教学空间采光均匀要求的光照条件。













吕萌












设计感悟:

       首先感谢老师的指导,老师很有耐心,很详尽地帮我解答设计上的问题。这次的幼儿园设计让我收获很多,看了很多优秀作业,也认识到自己很多的不足。前期的准备工作不足直接影响到最终成果的不够合理,对于场地、城市肌理和建筑的关系认知不够清晰,关于异形的场地边界问题也没有处理好,概念设计时也并没有深入思考幼儿活动方式等等诸多问题,另外对于软件的学习也不是很够,时间安排也不够合理。包括最后也有很多幼儿活动空间的日照通风等细节问题考虑不周。

评委点评:

1. 方案平面布局紧凑,功能分区思路清晰,充足的室内公共空间符合北京的气候特征。

2. 室内公共区域设计过于简单。二层过多的洞口使各活动场地被分的过于细碎,难以为班级所使用。这容易让这个设计核心空间成为单纯的交通手段。

3. 班单元内有太多不必要的高差变化

4. 建筑立面形式过于随便,缺乏必要的思考。














江超函












设计感悟:

        在这次设计中我学到了很多,也很感谢张红红老师一路以来的指导,通过学习老师讲解的案例,我增长了很多见识和经验,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的设计手法。答辩的收获也很大,通过答辩我也意识到我的方案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评委老师给了许多非常细致且具有启发性的建议,比如怎样去在统一中求变化,怎样去深入地挖掘自己的概念,再比如幼儿园的设计不一定要去使用强烈的色彩(其实是因为我自己小时候很喜欢鲜艳的颜色),而是可以通过诸如不同肌理材料的使用丰富孩子们的感官。此外,制图的技巧也有待提高(ง •̀_•́)ง。总的来说,虽然很辛苦,但这次幼儿园设计还是非常开心的,自己有将最初的想法坚持下来并形成最终的设计,设计的时候有想象自己变回小孩子在设计的廊道楼梯里穿梭,在宽阔的场地来回奔跑,感觉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评委点评:

1. 方案技术图纸绘制比较严谨、但表达图面色彩缺乏思考和美感,十分影响读图。

2. 方案概念“积木”很遗憾的局限在几个大体量的扭转之上,而并未根本性的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优化的作用。建筑室内空间显得过于普通,使形式操作难以站住脚。建议看一看丹麦事务所BIG、或者藤本壮介对“模块化”设计手段的探索。

3. 形体的扭转造成对结构的挑战,多个室内空间出现了位于空间中央的柱子,降低了这些活动空间使用的灵活性。

4. 基地活动场地缺乏悉心的组织,似乎仅仅局限于堆积。是否也能与“积木”的核心概念统一?














张昱萌











设计感悟:

       儿童成为建筑的主要使用者是这次幼儿园设计与之前设计相比最有意思的地方,提高孩子创造游戏的欲望,满足幼儿游戏和活动的需要是我希望在设计中体现的。通过案例调研和同学们的分享,我学习到了很多有趣的思路和各种各样对幼儿园的理解。设计推进中张红红老师的细致讲授让我开阔了眼界,优化了很多设计过程的缺陷。同时,答辩过程中老师提出的建议也让我看到自己在建筑细部和概念考虑上有所欠缺。

评委点评:

1. 方案将整个幼儿园分为“班级区”与“活动区”,并试图以室外活动场地来整合两者。

2. 方案对这种明确的功能分区所蕴含的潜力挖掘不足,过于先入为主的确立了两个“十字”体量。两个体量之间缺乏关联、仅以走廊相连接。十字形平面也造成开放的活动室与厨房相邻,相互干扰使用;反而使原本清晰的功能划分理念变得模糊。

3. 建筑形式缺乏推敲,立面开窗凌乱,并对建筑如何平衡室内外的关系缺乏思考。建筑用色显得“脏”













评委老师有话说:


程启明



     有幸参加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二年级的幼儿园建筑设计公开评图活动,收获很大,过程之中形成三点印象和三个建议。

印象1、课程组织严谨,知识点落实全面。这一点从学生所完成的作业中就可以体现出来。虽然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的确做到了“面面俱到”,场地分析、概念建立、空间组织、行为梳理等都做得有模有样。这对于初步涉及建筑设计的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如同系统架构,首先就是要全面完整,接下来才有丰富和提高。

印象2、作业完成度较好。在设计表达方面,同学们都完成很认真,相对于二年级而言,图纸具有一定的深度,尽管也存在问题,但也实属不易了,看样子指导老师也没少下功夫。

印象3、大多数同学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的愿望,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做成艺术品。这是值得肯定的一种态度,我们不缺建筑师,所缺少的是建筑艺术家。

建议1、建议各位同学在今后的设计中注重对空间给予更多的重视。建筑由空间和形式构成,形式是实在,容易把握,空间是虚在,往往会成为一种被动存在,能不能把空间和形式剥离开,可能是艺术形成的关键。空间为何?可谓是一种关系?可谓是人的一种行为?人在建筑之前?还是人在建筑之后?

建议2、建议各位同学设计时注意从简单开始。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和积累过程,有经验的建筑师可能会一挥而就,但对于初学者而言“分步走”可能比较好,先进行最基本、最效率、最直接的把握,接下来再结合自己的意象空间将其解构、重组、变形。

建议3、建议各位同学能够自觉的总结自己的设计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知识与文化不同,知识是力量,文化是把合力做到最大的约束,具有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功能,值得重视。学历针对的是知识,学位针对的是文化,两者的确不同。











刘斌



       同学们从场地和概念作为出发点进行本次的幼儿园设计,很好的组织了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自己的童年印象,对未来的幼儿园空间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构想。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疫情影响,网络授课对于建筑学这门学科还是不太适用,一些基本的设计常识和图纸表达,还有很多欠缺。更深层的讲,对于逻辑和空间的思辨,还有待加强,而不是停留在图片表面。











罗韧



       同学们在受疫情影响的远程学习情况下,以如此的质量完成课程设计内容,殊为不易——其中的部分作业更有超出二年级同学的成熟感。评图过程中,我最强烈的感受是同学们需要学习如何对问题进行‘精专’的解读和研究,从而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落实到设计层面。对经典案例的研读以及借鉴,或许是可以走出的第一步。











张恒



       参加了二年级幼儿园的设计方案,觉得整体的水平都很好,特别是在疫情网课的前提下。图面整体表达到位,逻辑清晰,有细节。
       幼儿园作为一个以功能性为主的公共空间,是很好的公共建筑启蒙。结合周边的环境,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组织内部的功能。
       老师和专家们特别耐心的点评了各各细节,从功能到规范再结合设计理念,让同学们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设计,为今后的设计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胡映东



       每年二年级幼儿园设计专题在公共区布展模型时,都忍不住会跑来看,也都能发现好几个自己喜欢的设计。同学们出于本能、自娱,或是俯身回望孩童时代的不同视角,去尝试塑造一个感性和理性糅杂的理想之地、题目虽然在全国建筑学教学中仍是常规训练项目,但不能说没有时代性,同样还充满挑战,也更能体现教学中对相熟空间的新尝试与多可能的包容,也让同学们相互之间更容易观看到切入角度和思维方式差异所带来的不同作品产出,互相学习是高效的途径之一。











韩林飞



展开理想之翅前,须先练就强大飞翔的本领。

——二年级幼儿园评图有感


二年级幼儿园设计浅析:
突出的方面:
  1. 建筑的意识
  2. 空间感、形态感
  3. 图纸表达充分
好的方面:
  1. 掌握功能分类、尺度划分

  2. 基本结构的概念清晰
  3. 环境、景观的定位准确
一致的问题:
  1. 城市融入与衔接问题
  2. 场地属性的确定
  3. 儿童活动特征的全面考虑
突出的问题:
  1. 问题导向方面问题突出
  2. 人的活动系统性空间联系
  3. 形式、空间、人的使用之统一
待加强的方面:
  1. 问题的归纳与总结
  2. 系统性的场地、环境、空间处理
  3. 针对问题的空间策略
对二年级教学的思索:
  1. 基本功、空间、场所与人的活动
  2. 观察、发现、总结问题的能力
  3. “抄”与“超”
  4. 元素教学法
      4.1 平面与空间的构成元素
      4.2 功能、结构、技术元素
      4.3 理性造型元素的逻辑











课题组老师有话说:


张红红



出题、解题与积累

       幼儿园课程教学刚刚结束,同学们在本次课程中对设计问题有一定的梳理和回应,设计概念和主题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表达体现了较好的完成度,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的存在,如还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解决好建筑的基本功能的问题;在设计中要不断自我超越,处理好重点空间和局部空间的艺境,建筑的几何性、功能性与形式美的和谐等。因此我思考并总结了几点与同学们交流:
1. 类型: 
       幼儿园建筑作为一种典型的空间类型而成为多年来一直保留的传统设计题目,训练学生对相似或相同的单元空间进行组合的能力。同时也要深化对类型的理解,要从空间类型拓展到概念类型,避免受图像的牵绊和纯形式上的追随,强调建筑设计的思维能力。
2. 解题:
       结合二年级基础教学的特点,解决好建筑的基本问题,如场地条件与建筑布局、空间组织的逻辑性,因此建筑设计可以理解为一场对话,与场地、环境、使用者、空间、材料的对话,建筑的形式或艺术表达在和谐的对话中生成,正如清华大学关肇邺教授所言 “重要的是得体,而不是豪华与新奇”。
3. 内涵与积累:
       图纸是建筑师的语言,用心的构图,制图的规范,认真的态度是一种习惯和精神修为。
       积累是创作的源泉,厚积薄发,在岁月中生活中感受和体验,不断的积累人文底蕴和文化素质,有志做一名合格的建筑师。
       最后感谢光子老师的组织,感谢公开评图各位评委专业又敬业的观点分享,发现问题给予建议。感谢万博老师、王岳颐老师以及同学们,所有的交流互动促成了教学的相长。










END


引言:狄书羽

推送:张鸿翼

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 END -



往期推荐:

1. 本科作品

2022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大四课程设计 | 从理念到空间

2022苏州大学建筑学院三年级旧建筑改造课程设计

天津大学2022年大三共享公寓综合体设计作品

2022浙江大学建筑学系三年级课程设计

2021清华建筑本科一年级“建筑认知”作品展

大连理工2021景观设计三年级课设作品

2021年重庆大学城乡规划二年级“游客接待中心”课程作品展

2021年清华大学本科二年级“城市社区中心”设计作品展

天津大学环境设计系2021年大三景观课程设计作品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17级乐活空间设计

北京服装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17级设计课:13步走向媒体建造

北京林业大学2019级梁希班课程作品展丨鼓楼外大街城市广场设计+菜市场改造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17级中型公共建筑设计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2018级课设作品展丨小镇城市公园设计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梁希实验班2018级课程设计

北京林业大学城规专业2019级“建筑设计”课程作业展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018级香厂新市区转型设计

北交大2018级幼儿园建筑设计展

重庆大学城乡规划2019级“游客接待中心”课程作品展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设计19级课设作品:校园书吧设计

东南大学建筑学本科2019级设计课程:院宅-空间与生活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2021级课程设计作品

东南大学建筑2020级本科课设展 | “城市针灸”

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2018级课程设计展丨西家大塘社区美术馆设计

福建农林大学2019级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计展

河北大学2017级课设作品 老旧建筑的更新改造

河北大学建筑学2019级春学期课程展:幼儿园方案设计

河大建筑系2017级居住区设计成果展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2019级课程设计展丨“宿营地”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2016级中小尺度的景观设计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2016级大跨设计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19级环卫驿站建筑设计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16级高层写字楼建筑设计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17级图书馆建筑设计

昆明理工大学2017级《精彩酒店》组作品展

昆明理工大学2019级山地度假酒店设计作品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18级社区服务中心设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20级小品建筑设计

清华大学建筑2018级课设作品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6级建筑学作业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8级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20级小品建筑设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三年级博物馆设计成果展示

2021年清华大学本科二年级“城市社区中心”设计作品展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建筑学系2019级《建筑设计及原理 (1-1)》课程评图及学生作品展

上海交大建筑学系2019级学生作品展

上海交大风景园林系2018&2019级课程作业展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2017级课程设计:循环综合城市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建筑学系2021级硕士课程设计展

苏州大学风景园林系作业展:集装箱景观建筑设计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南方土木课题组成果展

苏州大学2019级园林协同创新作品展

2021苏州大学“三管弄地块更新”设计作品展

天津大学2017级课程设计作品展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学2019级课程设计:社区中心组群规划与建筑设计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6级文化遗产方向设计

天津大学建筑学2019级课程作业展

天津大学环境设计系2021年大三景观课程设计作品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7级课程设计展丨民宿酒店设计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9级极小居住空间设计

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作业:台州黄岩土屿社区的更新

同济大学建筑学2020级课设作业展

西安美术学院环艺系2018级课程作业展丨场地规划与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学2019级中式餐馆设计

中央美术学院2019级建筑作业展

央美建筑学院2019级作业展丨独立小住宅设计

浙江大学建筑学2021级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作品

浙江大学建筑学系2017级观景台设计作品

浙江大学建筑学系2017级作业展示

浙江大学建筑学系2018级作品展

浙江大学建筑学系2018级课程设计作业 | 逆向迭代——五联西苑的有机更新

浙江大学建筑本科2018级课程设计展

RCA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系2021WIP(Work In Progress)展

课设分享|自然山野中的民宿设计

课设分享 | 来设计一个浴场吧

课设分享丨将纪念性转化为不朽的建筑形式

UCL Bartlett 优秀建筑作品 | 以色列城市构想-通过水资源管理促进和平

UCL Bartlett 优秀作品 | 非考古学手册The Manual to Un-Archaeology

UCL Bartlett 优秀建筑作品 |  Kindness is Farewell? 告别是一种善意吗?

UCL Bartlett建筑学院作品丨地球土地注册处

UCL 优秀建筑作品|欧盟:幻想曲的花园(对于欧盟的乌托邦式构想)

多伦多大学建筑作品集|Chroma City 色彩城市(用色彩重新诠释深圳城中村)

RCA室内项目分享 | 为LGBTQIA+人群设计的社区

AA建筑作品集 | 城市的权利 Right to the city

AA 建筑作品集 | Destination City 目的地城市

AA建筑作品集|解放区-适应阿伯丁多样化的人口流动的住房类型

AA DRL 建筑作品赏析 | CHRYSALIS 蛹(创业和发展科技公司的孵化器)

AA DRL优秀作品赏析 | BOX OFFICE 一种新的生活-工作-娱乐空间

AA RIBA Part II 项目分享-以韧性之名:建筑版“人民的名义”

AA建筑项目分享 | 具有地质意识的建筑设计方案到底好不好?

AA建筑联盟学院项目 | 享乐共生森林,挑战社交媒体充斥下的设计—AA建筑联盟学院项目分享

利物浦大学建筑作品|在废弃焦化厂内创建一个新的城市定居点

曼彻斯特建筑学院作品集|改写城市性别体验的叙述

曼彻斯特建筑学院作品集|非永久性城市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可降解生物设计

麻省理工学院作品集丨前苏联的大规模住房,可以如何改造?

NUS 精选建筑作品集 | de-EnBlogue 针对新加坡老旧社区改造的项目策略

NUS建筑作品集|能源革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建筑策略)The Energy Revolution

精选建筑作品集|City Nomads 城市游牧民族-新的变化,新的时代,新的居民

精选建筑作品集|Blind Park 盲人公园-把无法看见的变成可感知的

精选建筑作品集|Haikyo city 如何拯救城市废墟(城市复兴策略)

精选建筑作品集|“kikai Shien Robotto”生态和能源可再生主题公园

精选建筑作品集 | COMFORT在家中建造的房子

精选建筑作品集|伊斯坦布尔防灾中心 Istanbul disaster prevention centre

精选建筑作品集 | 为了农业土地更好的未来(构建农业景观与农业定居点)

精选建筑作品集|失去的船坞-重振港口的工业性质

精选建筑作品集|生产环境:“鹿特丹自给自足”(城市农业综合体)

精选建筑作品集 | 为了农业土地更好的未来(构建农业景观与农业定居点)

精选建筑作品集 | 浮力蓝图(水上房屋的搭建)BUOYANT BLUEPRINT

精选建筑作品集 | 废墟化身-为英国的锈带创造一个新的工业身份

精选建筑作品集|The Net Blvd 网络大道(数字时代如何构建元宇宙)

精选建筑作品集 | 愤怒之城-非正式居住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精选建筑作品集 | RIBA银奖作品解析 - 云合作社 The Cloud Cooperative

精选建筑作品集 | 为马德里附近的 Tetuán 建立一个新的维修中心

密歇根大学优秀建筑作品 | 思辨空间 Speculative Spaces

米兰理工大学项目分享 | 海上奥德赛

香港大学建筑作品集 | 城市档案:重新思考设计过程中的时间和风化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作品|海藻机器 - 东平洲再生建筑

UCL项目分享丨“哈利波特”

UCL Bartlett 精选建筑作品 | Sutro Performance

UCL优秀建筑作品集|怀念春天-重建被气候变化侵蚀的日本传统

UCL MLA景观作品集 | 当灾难来临时-如何应对海平面上升?

UCL建筑作品集|泡沫小镇自动化房屋 Foam Town Automated Housing

UCL优秀建筑作品集|怀念春天-重建被气候变化侵蚀的日本传统

UCL精选作品集 | 旅行遗产 - 重塑都灵市的繁华 Tour-in Heritage

UCL Bartlett 优秀作品|Wetland border 湿地边境

UCL 2021 The Bartlett 15 Show 优秀作品:Shifting

谢菲尔德大学建筑作品 | 贝尔法斯特,富有成效的生产力公地

谢菲建筑RART 2作品分享 | 分裂的城市“麻烦代名词”如何用建筑手段治理?

谢菲尔德大学建筑作品集 | 共同领土 COMMON TERRITORY

谢菲尔德大学建筑作品集 | 共同领土 COMMON TERRITORY

STUDIO成果分享 | 纪念性景观  Memorial Landscape- Poetic

打破建筑虚构与真实界限的宾大项目-零件的游戏


2. 研究生作品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建筑学系2021级硕士课程设计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研究生2021课程设计:都市之冠

伦敦大学学院硕士项目:The Playground。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19级近郊TOD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系2020级研究生课程作业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UniDesignLab”(ID:UniDesign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