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逍遥座”重要名藏明清古典家具专场如约而至
此季《逍遥座——重要名藏明清古典家具》专场,共释出紫檀、黄花梨等稀见明清家具18件(套),来源清晰,流传有序。其中,Lot 5562“清乾隆 紫檀高浮雕福庆有余顶箱柜成对”顶箱柜,紫檀满彻,纹饰考究、吉祥典雅,实为雍乾宫廷御制家具鼎盛时期的大型精品,殊为难得。另一为Lot 5563“明晚期 项元汴款黄花梨镶大理石带屉板香几”,项元汴(1525-1590年)系晚明时期极重要收藏家,其法书、绘画、鼎彝、玉石等收藏甲于海内,其家具收藏计此香几在内,传世者不过三件(套)。此香几几面刻印五处,其中四印为项元汴用印,是极为罕见的带明人款识的黄花梨家具,或为项元汴“天籁阁”名匠严望云所制;加之黄花梨制、面镶大理石、小屉板做法家具未见同例,此香几可谓中国家具史之重要遗存,藏家当重之宝之。
顶箱柜紫檀满彻,选料精湛,制作工整,打磨精细,包浆莹润,质如锦缎,黑中泛紫,将紫檀优雅高贵的质感、色泽显现无遗。装饰高贵典雅,为乾隆宫廷御制大型家具中的精品。全品相保存,同仁堂乐家旧藏,流传有序,殊为难得。
下柜为方角柜结体,带闷仓。柜框、门框均起素混面,门框内缘起圆润的阳线。柜门落膛镶板,浮雕上下两组夔龙纹,图案对称,夔龙竖发前冲,卷鼻,独角,C形嘴,杏核眼,不怒自威,身躯则勾转绵延,几乎布满空间,且内缘起线,外缘素混面,转折处点缀卷珠纹,工整细腻,宛如琢玉,起地则干洁平整,堪称标准“乾隆紫檀工”。夔龙所对的中部,上方浮雕倒垂蝠纹,口衔圆环,连以绳绦,下系悬磬、双鱼,绳绦打盘常结,下方坠长穗,雕刻形象生动自然,刻画细致入微,图案寓意“岁岁年年福庆有余”。闷仓板则浮雕双夔龙纹,下方装素刀牙板,沿边起圆润的阳线,斜铲地微微起鼓,均是较典型的清代宫廷家具特征。顶柜与底柜相类,柜门图案亦相似。
柜门上附鎏金錾鱼子地花纹铜饰件,竖条面叶錾夔龙纹,吊牌作鱼形,并錾刻绳绦拴双鱼纹,合页及铜包脚錾夔龙纹,铜包脚铲地平镶,靠近地面,年久氧化作青灰色,与柜腿融为一体。
打开柜门,干净整洁,显经历代主人呵护,未曾毁坏。可见柜背精湛手艺,边框内缘、穿带皆起冰盘沿状委角线,制作一丝不苟,表里如一。柜膛上下皆分两层,顶柜处用隔板,底柜设抽屉两具,铜鎏金簇云纹菱花形垫片、如意形吊牌。闷仓处设两块闷仓板,上附铜鎏金委角长方形面叶,錾西番莲纹,有锁钥孔,附提手。
顶箱柜装饰华丽,富丽堂皇,品相完好,为难得的传世清代乾隆宫廷用具。柜门内侧、抽屉等处有蜡笔所写“木2886,朝阳乐东屏”等字样印记,来源清楚。
墨林香几为带小屉板刀牙板平头案式,几面上刻印五处,其中四印为项元汴用印,余一印不得全识,为极为罕见的带明人款识黄花梨家具,或为天籁阁名匠严望云所制。黄花梨制,面镶大理石、小屉板做法,未见同例,此香几造型秀雅无比,为中国家具史之重要遗存。
黄花梨原皮壳,如蜜如珀,红皮壳,上有温润包浆,有开片,显经几百年来历代主人精心擦拭、呵护,基本无修配,完整保存,亦属难得。
大理石板随形磨制,石面有明显起伏,与边框结合处水乳交融,大开门。大理石白色地,年久泛黄,纹作 “云山图”,青黑色,微泛绿,作连绵起伏的山脉一道,自左往右倾仄,山前与山后均云气涌动,富于动势,呈千云过岭之势,气象万千,刹那云山,凝结于画面之上。
大理石右上角刻方印“项元汴印”,左下角刻方印“墨林秘玩”;黄花梨边框右侧抹头正中刻委角长方印“墨林子”,左侧抹头正中刻长方印“项子京家珍藏”,皆填朱砂;在大理石右侧黑色石纹处尚有一印,不可尽识,为“□斋无心主人珍藏”,此印位置隐蔽,刻工工整,但刀法与风格与四印不同,字口风化程度也不同,推测为后世藏家所刻。
石面底泛黄,用托带两根。底面髹黑漆,漆质极为老旧,作碳化状,龟裂碎密。截面作倒圆状,这亦为明代晚期漆家具穿带常用线脚。边框大边、抹头木纹两两对开,显为一木剖成。冰盘沿仅厚2.7厘米,甚薄,且收进颇多,故整个几面造型如盘。大边、抹头相交不做透榫,而是在大边底部加设销钉加固,为文房器具榫卯方式。
腿足极细,直径3厘米甚至微少,挓度大于常规,安装靠近两端。牙板和牙头为一木挖成,牙头长8.7厘米,挑出5厘米,其小、其精致,亦为前所未见。牙头处微阔如耳垂,稍增沉稳,免于太过秀巧带来的纤薄之感。
在面下不足尺许,装有“|=|”形屉板,看面做薄挺的冰盘沿,内缘起委角线,落膛镶板,如一个灵巧的长方窄盘悬空而设,为前所未见之特殊结构。
项元汴(1525-1590年),浙江嘉兴人,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斋主人等。其法书、绘画、鼎彝、玉石等收藏,甲于海内。
项元汴不但与古董圈、艺术圈交游,且注意网罗名匠,据上海图书馆藏《嘉禾项氏宗谱》记,项元汴“又精心计,尝计选匠授意造器具,凡几、榻、架、柜、奁盒之属,镌以铭款,皆智巧绝伦。”据《骨董琐记》载巧匠严望云,“为天籁阁制诸器,如香几小盒等,至今流传,作什袭古玩。”清顺治乙酉,天籁阁毁于火,据传其藏品被千夫长汪六水所劫掠,散失殆尽。
除了收藏的字画外,项元汴相关的砚台、文玩,均有传世。家具则知唯有三件(套):其一为墨林棐几,为一件黄花梨十字枨红漆面书桌,今为无锡收藏家所藏。
与之配套者有相同造型的硬屉长方凳一对,曾经嘉木堂过手。其二为大理石画桌,为清代苏州藏书家黄丕烈所得,得自收藏家陆西屏,今不知下落。其三即此件墨林香几,据传出自苏州东山叶氏后人。
圈椅四具,造型、尺寸相同,从其靠背板木纹来看,应是自同一木料剖解而成,显为成堂之具;各自成对流传,数百年后终得聚首,亦属传奇。
黄花梨制,纹如火焰,甚为艳美。靠背上部雕饰如意形开光,造型饱满圆润,铲阴线后间隔出一道阳线形成轮廓,内铲地浮雕为抽象的团身双螭,造型对称,身躯随如意形勾卷,头部相连,尾部拱起一个石榴纹。雕刻刀工娴熟,层次丰富,在整个素气的圈椅上取得画龙点睛般的效果。
软屉,冰盘沿造型简练,仅下方起锐利的翻边线一道,薄而挺。腿足外圆内方,前方设券口壸门牙板,沿边起扁线,至中间衍化为交缠的卷草纹,草叶舒卷,向两侧蔓延。
腿足间装步步高赶枨,前枨扁阔,为踏脚枨,因年久踩踏,磨损较多,显现出明显的时间印记。
圈椅源自凭几与杌凳的结合,唐代已有,明时盛行,又称“栲栳样”,因其椅圈圆转如栲栳而得名,且明代时亦名“太师椅”。这种独特的中国椅具,亦甚受西方设计师青睐。
有束腰方桌是黄花梨为代表的明式家具体系中常见的品类,在清式宫廷家具体系中反而少见,属于明式家具向清式家具过渡的造型。此紫檀方桌尚保持明式家具简练风格,深紫色的紫檀莹润如玉,高贵典雅,与婉转流畅的纹饰雕刻相得益彰。
桌面攒框镶紫檀板,面底穿带亦采用紫檀制成,用料考究。
冰盘沿造型肥厚,兜圆后内收,压边线,与明式线脚不同,是清代宫廷家具饱满圆润的特征。
高束腰,其上转角处浮雕结子花,铲地浮雕西番莲纹,中为四瓣花,两端延伸出苕茛叶。束腰下有极细的托腮一道,与上方压边线呼应,并与牙板一木做成。
牙板平素,沿边起圆润的阳线,至两端挖弧角与腿足相合。
下方另设一道宽牙板,浮雕西番莲纹,边缘随花叶波折,中间为丰硕花头一朵,往两端延出苕茛叶,花叶繁华舒卷,仰俯变化,并穿插果实、花朵等,层次丰富,有强烈的洛可可装饰意趣。
方腿足,沿边起线,与牙板交圈,腿足底端内翻回纹方马蹄,为典型清式家具符号特征。
与之成堂的另一对紫檀西番莲纹方桌,为香港著名收藏家陈玉阶(Y.C.CHEN,1922-2012年)所藏。推测此桌当年为一套四件,分置各处。从其显著的风格来看,当出自宫廷无疑。
此椅座宽64.5厘米,为少见的大型四出头官帽椅,尺寸介于大禅椅与普通官帽椅之间,造型为经典明式,气势开张,造型舒展,颇为难得。
水牛头式搭脑,中间枕部扁阔而高耸,上做脊线一道,下方突出,并与靠背板自然交接。搭脑两端下垂后又往上、往后上扬,颇为飘逸。
靠背板三弯,甚为阔绰,其上纹路如画,似水波涟漪,层层晕散。
后腿往后呈C形后弯,扶手、鹅脖三弯,鹅脖退后安装,不设联帮棍,故更显大椅之空灵。
座面软屉。腿足挓度较大,更显开张、稳固。前方设券口牙板,弧度优雅,往两边波折。侧面装素刀牙枨,下方设双赶枨,这种做法常见于早期柴木家具,在黄花梨等硬木家具上较为少见,所见则多为风格较早者。
四出头黄花梨南官帽椅如此做法者寥寥,艾克《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收录一件四出头官帽椅,与之类似。
独板面黄花梨案子多为长的翘头案或架几案,短的反而少见。此案短而敦实,用料粗硕,造型硬朗,如同石案。
独板为面,冰盘沿端正方实,只下方微微内收,这样既增层次之变化,又不失其端庄效果。小翘头弯如鸟喙——一般所见大案的翘头都喜设大翘头,以助轻扬之势,免于沉重;而小案翘头却以小为宜,不减其厚重,而稍增灵便。
扁方腿足,用料亦奢。牙板阔绰,亦较常见牙板厚。牙头处锼镂为卷云纹,波折连连,云头卷如鸟喙,圆转如意,与翘头遥相呼应。两侧卷云纹相合即为倒垂如意云纹。
卷云纹条案是明式家具中甚为经典的制式,尤其在苏州东山榉木家具中甚为常见,制作历史悠久,时间跨度数百年,然而其他材料制者少见,黄花梨所制者,远少于刀牙板等造型。此案属于卷云纹条案中较厚重者,应是可承佛像等重物,作小供案使用。
竹是中国传统纹饰中喜闻乐见的题材,以竹节纹作装饰的明式家具,是指以木材雕琢后模仿竹材制家具的效果,不喧不闹,暗含设计巧思。
明式南官帽椅成对,高靠背式,直搭脑,颇得清癯之味。周身均斫圆并雕刻竹节装饰,应用得度,并因材料的粗细、位置随形安排,既取得装饰效果,又不害其形,不遮掩结构之简练优美。
C形靠背三攒式,上部浮雕如意纹开光,中部镶嵌素板,下部装亮脚牙板。靠背横竖枨双面工,皆雕为双竹并列状,且竹节高低错落,自然变化。
座面软屉,边框侧面雕琢为竹节状,转角处刚好雕为竹节,余处竹节相错,富于变化。紧挨座面又设裹腿直枨,形成阶梯变化,亦雕竹节纹装饰。腿间则设细秀的高拱罗锅枨,抵在裹腿直枨上,与竹制弯枨外观酷肖。
腿足下方设赶枨,前枨为踏脚枨,下方附牙条,雕为一条通长的竹竿,牙头处雕为一节半竹竿,形象生动。余三面赶枨平齐,并做成裹腿枨效果,亦源自对竹材家具的模仿。
以竹节纹装饰的家具,在清式紫檀家具中见有数例,明式黄花梨则甚为少见,相近者可见费立哲神父旧藏黄花梨竹节纹圈椅。
双人凳黄花梨制,干灰色皮壳,颇为老辣,造型简练,装饰得体。
软屉,扁圆腿,四腿八挓,以夹头榫与牙板结合。牙板颇为阔绰,铲地沿边起皮条线,再内铲细阴线一道,至牙头处微翻小花牙,两侧相合略成如意状,边线至腿足处则延为相背的拐子纹。
香几地子红黑相间,漆质坚硬而稍厚,布满大蛇腹断,兼以手皴纹。
图片:北京保利2022春拍
来源:北京保利拍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明清家具之家”(ID:tieliw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