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操纵”的奥斯卡?迪士尼,你该让让了!

被“操纵”的奥斯卡?迪士尼,你该让让了!

第94届奥斯卡将于美国当地时间3月27日举办。


5部最佳动画长片的角逐也即将揭晓。

这5部作品,分别是索尼的《智能大反攻》、迪士尼的《魔法满屋》和《寻龙传说》、皮克斯的《夏日友情天》,以及独立动画纪录片《逃亡》。


此前,《智能大反攻》不仅在安妮奖8提8中,还获得了奥斯卡风向标的“评论家选择奖”,一跃晋升为夺冠热门。


必属精品的皮克斯,今年反响平平。《魔法满屋》和《寻龙传说》则一言难尽。《逃亡》与对手们风格格格不入,也可能是一匹黑马。


今年的动画影片,实打实的平庸,但矮个儿拔高,终究还是扑朔迷离。


不过还是好奇,这次的大奖究竟花落谁家,奥斯卡奖在动画片的选择标准上,会不会同往年有所变化?因为奥斯卡作为世界最具认可度的奖项之一,某种程度左右着电影的走向。

 

从奥斯卡影响电影走向的角度来想,再看了一眼今年这5部,迪士尼含量超标,五部提名的就有3部,再回顾了下历届获奖名单,基本上绝大多数都与迪士尼有关。


当然,这个标题有点“危言耸听”了,迪士尼也绝非能操纵奥斯卡,但是占领动画奖项的半壁江山是绝对没问题的。

 

01

   这奖项专门为他设的?    


先来看看获奖影单。


从第74届奥斯卡开始颁布动画奖项开始,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摘得首金,然后是宫崎骏的《千与千寻》。
 


这之后,绝大多数都和迪士尼有关。


有迪士尼自家的,有《冰雪奇缘》《玩具总动员》《疯狂动物城》...


还有养儿子皮克斯的:2004年《海底总动员》、2005年《超人总动员》、2008年《美食总动员》2009年的《机器人总动员》,还有《勇敢传说《心灵奇旅》...当真荣耀属于皮克斯,背后赢家属于迪士尼。





提名获奖未遂的《冰河世纪》制作公司福克斯也被纳入麾下...2012年,《兰戈》获奖。(制作公司是工业光魔,早已经被迪士尼连同卢卡斯影业一起买下)2015年,《超能陆战队》是索尼和漫威合作的,后者也被迪士尼收购。在去年得奖的《蜘蛛侠:平行宇宙》中,也有迪士尼的身影...






这样看来,在不长的奥斯卡动画长片史上,迪士尼可谓是占据了不止半壁江山。




按理说,迪士尼能包揽这么多奥斯卡奖,并不难理解。最大原因还是人家工业技术好呀,看每次出的电影,哪一次视觉上不是令人惊艳。


动画作品质量高,价值观还很普世,时不时撩拨一下全球人类的童心,来证明五大洲人类都有相同的软肋和G点。





另外还巨有钱,很少人看过米老鼠动画片,却没有人不知道它的存在,这背后是钱堆出来的营销。





有钱还能使鬼推磨。


迪士尼还利用各种收购,吞并,让别人的能力和口碑为自己所用。
 
君不见,迪士尼以40亿美元收购漫威娱乐,获得了电影史上最大的票房提款机。君不见,迪士尼以74亿美元收购了皮克斯工作室,还喜获乔布斯成为董事会新成员。





君不见,迪士尼又以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卢卡斯营业,把最大IP星球大战捏在手里。君不见,迪士尼以713亿美元吞并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把《阿凡达》《异形》《死侍》又一庞大宇宙纳入麾下。

除了他们,迪士尼还收购了《低俗小说》《英国病人》《杀死比尔》等独立电影公司米拉麦克斯影业、美国广播公司等等等等...一跃成为美国传媒公司巨头。





这野心与实力,大有慈禧娘娘垂帘听政”的架势 ,这小小奥斯卡的半壁江山,属实占得合情合理。



奥斯卡在美国土生土长,迪士尼又是好莱坞巨无霸,他怎么选,我们也没脾气,或许奥斯卡也只是好莱坞商业体系下的官方好评呢?
 
02

   一家独大,真的好吗?    


别人的事情看看热闹,论动画奖项的专业程度,奥斯卡还比不过安妮奖。但我们为什么还要屡次提到它?因为迪士尼不仅影响了好莱坞,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世界。
 
在追求精神娱乐的年代,人类的钱包都在迪士尼的“威逼”下,瑟瑟发抖。
 
超英出了哪部电影,得看,拍了中国的更得看。乐园里出了一个玲娜贝儿,要买。你不能不承认,它真的是有着极大的魔力


你也不能不承认,好莱坞为首的西方电影工业,确确实实影响着全世界。

就连本花也是皮克斯粉丝,从小看着皮克斯电影长大。


那这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或许也有弊端?有,那就是童心的幻灭。说实在一点,就是不愿意为高级粉丝负责了。
 


很不情愿地承认,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童心,只有被包装过的商业利益。


华特迪士尼本人也说过,当人们听到迪士尼,他们不需要理解迪士尼是什么,只需要知道自己在享受一种高端的娱乐服务。
 


因而,商业是最该被用来定义迪士尼的一个词。


商人自然追求利益,怎么降低成本赚大钱,怎么安全稳定高效地赚钱自然凌驾于造梦。运营IP,消耗既有IP导致的消耗情怀,流水线导致的套路化模板化,自然而然发生。





《冰雪奇缘》惊艳了观众,《冰雪奇缘2》则惊吓了观众。


《魔法满屋》《寻龙传说》均是不痛不痒。大片超英电影,坊间已成爆米花电影代名词,荷兰弟的名声被幼稚的剧本搞垮。





再来就是一如既往地全球化+政治正确战略。


对于各地文化的取材加以运用,是一步高招。不少刚听闻迪士尼的名望,期望值提得很高的人,在影院看到西方版本《花木兰》时,着实受到了惊吓。







《尚气与十环传奇》就不谈了,已经脱离了惊吓,直接是“辱华”的范畴。


在保证商业利益的前提下,但是却没预料中国票仓里观众的"过激"反应,没用心很难获取中国观众信心。
 

在迪士尼,任何设施都不会被放过商业价值,不少为了推介其园区内主题公园的电影被制作出来,《丛林奇航》沦为了游乐园的宣传片。


还有什么黑皮美人鱼之类的政治正确套路,已经是司空见惯,就不再说了。

 


回到动画电影来说。都说电影是商业和艺术的结合,迪士尼的艺术,在早期还是有的。





华特迪士尼在房间里设计了一只美国小老鼠(虽然只是传闻),迪士尼之旅就开始浩浩荡荡,遮天蔽日。


动画开始展开尝试,到首次获得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再到统摄奥斯卡,迪士尼王国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1928年由米老鼠掌舵的《汽船威利》,是划时代的有声动画电影。





1982年,《电子世界争霸战》,迪士尼首次在影片中使用了电脑三维立体动画。达利拍电影,很有创意,和梦工厂合作3D《玩具总动员》惊艳世界,堪称创新典范。
 


如此看来,华特迪士尼是极具冒险精神的人,曾经的迪士尼也是弄潮儿,要不然聪明的观众们又怎么会将它捧上心中的王座?


我们不但不抨击迪士尼这种商业行为,反倒还得顶礼膜拜,对它给予电影新的技术而欣喜。





但是,如今怎么又变成这样了?一家独大的迪士尼作品,背后的商业化气息一浓,真心热爱动画的我们坐不住了。



 
回顾迪士尼,不也正是在回顾那个好莱坞吗?





好莱坞真的很大,大到从美国西海岸跨过重洋,能把触角延申至整个世界。好莱坞也很小,小到只有几个巨头盘踞其中,这些巨头们的不断深化合作,让任何可能的外敌,或淘汰或吞并。



那些几十年前冒险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小电影公司,都已经淹没在这些资本大鳄的垄断里逐渐安静。
 
03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于是,这些小公司们在奥斯卡获奖短片中出现,那里百花齐放,风格迥异,充满奇思妙想,正如百年前还是小公司的迪士尼。
爱尔兰有一个小工作室,叫做卡通沙龙,制作了《养家之人》《狼行者》,风格很美很多元。






获奖无数,但是市场却并不买账。



今年这届动画短片中《兽性》,原本团队想做长片,但后面预算不足,无奈改成动画短片。



日本宫崎骏在三维电影井喷阶段,仍采用手绘二维。


从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想着赚钱是做不出动人电影的。
 


卡通沙龙说:“我们是「重新发现爱尔兰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对出现在其他国家的银幕上的爱尔兰形象表现,一直有一种奇怪的情结。因此,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想自己为自己的文化发声。
 
奥斯卡奖毕竟是奖项的主流,是一个官方认证。


正因它的影响力,冲奥、或冲击其他国际大奖,有时候成了不少人制作影片的最初动机。


然而削尖脑门想要冲奥,放弃了自己的特色,绝对得不偿失。模仿别人永远无出路,只有自己的东西才能获得认可,坚持原创,原创能带来更大的想象。
当然,我们也绝不排斥迪士尼。


标题的“让”字含义分两层,既希望代表主流的迪士尼能者多劳,又是期望动画制作者们,能在百舸争流中,坚守自我
-THE END-

 
 

点击下方卡片
购买馆花同款
“极简少女”系列猫咪长柄伞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漫艺术家”作者:馆花(ID:GDCA38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