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赢得了我的自由。
1871年5月16日下午,法国旺多姆广场上,伴随着激昂的《马赛曲》,一根巨大的纪念圆柱轰然倒塌。
事后,巴黎警方却逮捕了一个画家,他叫居斯塔夫·库尔贝,就在库尔贝52岁生日的前三天,他被押送入狱,从这天起,巴黎彻底乱了。
爆炸、起火、坍塌,塞纳河被染成了红色,一个时代在反抗中会迎来曙光吗,还是会在流血中走向覆灭?
作为这次事件的领导人之一的库尔贝,怕是无法见证了。但是,他自始至终都不认为会失败,哪怕是身陷囹圄,却还昂着头,不肯服输。
一个画家,一个怀揣着艺术梦想的富二代,怎么就成了负债累累,病痛而死的罪犯?
这一生,我画过很多自画像
库尔贝自打一出生,其实就躺赢了很多艺术家了。
1819年生在富裕家庭,他从小就是父母的心肝肉,家里盼着他当个律师,结果他没考上,转头去学艺术,家里也二话不说掏钱支持。
家庭富裕,父母慈爱,才华横溢,长得还帅,库尔贝太明白自己的优势了,于是在自恋的路上一骑绝尘,像这样的:
头发起开,别挡着我的帅脸。
但是,库尔贝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富二代,只立一个帅哥人设显得太肤浅,所以就有了——
爱狗的帅哥:
《带黑狗的自画像》1844年
这是库尔贝自己在巴黎上学的时候,自己琢磨着画出来的,他经常去卢浮宫临摹佛拉芒画派、荷兰画派、威尼斯画派和西班牙画派的作品,尤其是偏爱伦勃朗、哈尔斯等人,库尔贝的梦想和当时的年轻画家一样,就是入选沙龙。
1844年,他带着这幅《带黑狗的自画像》去沙龙试了试,虽然被拒了三次,但自信又自恋的库尔贝怎么可能气馁呢,最终也确实是被选上了。
还有忧郁的帅哥:
《抽烟斗的人》1849年
这幅画相对较小,但它蕴含的力量丝毫没有减弱,那些藏在迷离眼神中的忧郁,让这张脸简直是帅气逼人。
这时候的库尔贝是非常得意的,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说:
“我快要成功了,因为我身边围绕着一些在媒体界和艺术界都非常有影响力的人,他们对我的画很感兴趣。”
还有惊恐的帅哥:
《绝望的男人》1844-1845年
这是一幅少有的横画幅肖像画,构图十分紧凑,半个身体充满了画框,库尔贝双手抱头,目光呆滞,仿佛受到了惊吓。
这幅画充满张力,库尔贝很可能沿袭了夏尔·勒布伦17世纪开创的描绘面部表情的传统,或受到席里科创作的那些名为《偏执狂》的精神病人肖像画的影响,用画像表现心理状态。
还有受伤的帅哥:
《受伤的男人》1844-1854年
这幅作品里隐藏着一个彩蛋,传说这幅画里原本是有一个女人依偎在他身旁的,人们都说这是他的情妇维尔日妮·比内,这个女人还为他生下一个孩子,但是他们始终没有结婚。
然而十年之后,库尔贝在和维尔日妮·比内断绝关系之后,他从画中抹去了这个女人,取而代之的是一柄剑和一滩血。
作为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罗瓦和席里科的崇拜者,虽然库尔贝经常嘲讽浪漫派的多愁善感,但是常言道,我们总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库尔贝认为一个决斗而受伤的男人,实在是充满了令人心动的破碎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耍帅的方式呢?安排!
……
一个画家,爱画自画像没什么问题,但是像库尔贝这种,把「我可太帅了」、「我简直帅惨了」赤裸裸的展示在自画像里的艺术家,还真是不多。
《库尔贝与黑狗》1842年
直到19世纪50年代,自画像仍是库尔贝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带着些许得意和浪漫。
但是自嗨总是会随着时间久了,越来越没劲的,那么就多加点人,让更多人和我一起出现在画里,然后衬托出我的帅气,岂不是比自画像帅哥又进阶了一级?
这幅《邂逅》就诞生了。
《邂逅》1854年。爱德华·阿布评价说:“可怜的仆人十分谦卑,眼睛盯着地面,好像在做弥撒一样。主人和仆人都没有在地上投下影子,只有库尔贝先生有影子,也就是说,只有他才能遮挡阳光。〞
1854年库尔贝在蒙彼利埃逗留,住在布吕亚的家里。在此期间,库尔贝描绘了一场虚构的邂逅:
在南方地区的烈日之下,三个人高大而干净的轮廓在低低的地平线上突显出来。右边的库尔贝自信满满,他以一个户外画家的形象出现,背着绘画工具,头微微后仰,有种居高临下的姿态。
我不能低头,皇冠会掉。
在他面前的布吕亚优雅而略显瘦弱,狗和仆人陪在他身旁,仆人恭敬地垂首而立。
这幅画在1855年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但遭到了评论家的嘲笑,他们认为库尔贝在想方设法美化自己,而让布吕亚看上去像是个头脑简单之人,于是把画重新命名为《你好,库尔贝先生》。
在这里,库尔贝摒弃了朴素的色调和厚重的画法,反而运用了清透的背景和类似印象派的轻盈而含蓄的笔触。
这些批评让库尔贝生气了:「既然你们想看真实的东西,那我就现实到底。」
这激发出了他体内反叛的洪荒之力,高傲的自尊正在燃烧着,库尔贝觉得是时候拿出自己的杀手锏了。
现实主义裸女
从美名到恶评,库尔贝算是都经历了,但是真正点燃了他报复心的事件,和一幅裸女画有关。
“成名后他一直对裸体魂牵梦绕,”卡斯塔那雷写道,“他深知画裸体是画家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这正是画家证明自己是大师的领域。不画裸体,又怎能与委罗内塞、提香、科雷乔、伦勒朗等人相提并论呢?”
然而,古典学院派要求线条流畅、造型完美,库尔贝却用《沐浴者》 展现成熟女性健壮的裸体。
《沐浴者》1853年
传闻就连拿破仑三世在沙龙上看过之后,都被气的用鞭子抽了这幅画,评论家们更是蜂拥而至,纷纷表示“厌恶"、“不理解”、“嘲讽"甚至库尔贝的一些朋友都对此困惑不已。
当时真正的裸体画是这样的:
《维纳斯的诞生》阿莫里·杜瓦尔
像卡巴内尔、博德里、或阿莫里·杜瓦尔等人笔下这种甜美的裸体,才是时代主流,并且大获成功,但在库尔贝的眼里,自己现实主义裸体却被说成「无耻」,这些恰恰说明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正统派的虛伪。
库尔贝触及到了这种虚伪,以他张扬跋扈的个性,那一定是要击碎它的。
艺术家的愤怒,化为一幅巨作——《画家的画室,概括我七年艺术生涯的真实寓意画》。
《画家的画室,一个概括了我7年艺术生活的真实寓言》1854-1855年。在基督教义中,世界末日时所有人都将被召集到上帝的审判台前接受审判,分辨善恶。而库尔贝这幅作品就像表现最后的审判一样,表现了艺术或艺术家对不同人物的“审判”。
在这幅画中,库尔贝以正在作画的姿势出现,还把自己放在了中心位置,旁边还画了一个“不美”的裸女。
这简直就是狠狠地打了评论家的耳光啊,你们越是嘲讽我自恋,嘲讽我的裸女,我就越画成这样,哎(请自行脑补一脸欠揍的表情)。
不出意外的,这幅画被世界博览会的评审团一致——拒绝了!
“他们想摆脱我,他们想扼杀我。”
库尔贝随即决定在博览会场馆附近建造一座临时展馆,取名——现实主义展馆。
《裸女与狗》1861-1862年
我们能看到,画里有他少年时代的朋友普罗马耶、屈埃诺、布琼,还有蒲鲁东、波德莱尔、尚弗勒里、布吕亚……在左侧的则是平凡琐碎的另一个世界,人民、苦难、贫穷、财富、被剥削者、剥削者,以及向死而生的人。
这一侧没有真人的肖像,有的只是「类型」——牧师、犹太人、工人的妻子等,在这些人中还隐藏着一个真实的政治人物:
与狗坐在一起的猎人可能代表拿破仑三世,在这里他被表现为共和国的偷猎者(库尔贝式有仇必报)。
为了一幅画,就办个画展,不愧是高调的库尔贝。
纸上美术馆系列《库尔贝:直面现实》插图
这场小画展提供了展品目录及一篇序言,而这篇序言成了未来「法国现实主义画派的宣言」——
“我研究古人和今人的艺术,我不希望模仿任何一方。像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出我这个时代的风俗、理想和形貌,——创造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
「我赢得了我的自由,我拯救了艺术的独立性」,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展馆是摆脱官方机构、重获艺术自主的象征。
和安格尔一样,德拉克洛瓦也在这次世界博览会的官方展览中举办了作品回顾展,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要去看看库尔贝的展览,我独自在那里待了近1个小时。我在他被拒绝的画中发现了一幅杰作,我的目光无法从这幅画上移开。”
善于打破常规,桀骜不驯的库尔贝,还有更多精彩绝伦的优质画作,都收录在这本纸上美术馆系列的《库尔贝:直面现实》中。
全书分五个部分,展示了画家库尔贝的六十三幅作品,他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派领袖人物,他敢于突破古典主义的桎梏,倡导艺术应该展现真实的生活。
库尔贝一生留下1000多幅作品,包括风景画、肖像画、自画像和静物画等等,技法纯熟,思想激进,为印象派画家开辟了道路。
购买《库尔贝:直面现实》
复制淘口令
97¥dBOq2rEK4rD¥
在这次新出的《纸上美术馆系列》中,还有一位法国19世纪的艺术大师——雷东,他和库尔贝完全是两种性格的人。
在这本《雷东:梦境探寻》的书中,介绍了这位象征主义绘画大师从小性格就比较孤僻,而且总是沉迷于自己的幻想中,与库尔贝主张的现实主义正好相反——
雷东认为绘画主要是想象的结果,而不是靠视觉印象的再现。因此,他反对印象主义的色光追求,而致力于表现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鬼怪幽灵和幻觉形象。
本书通过献给奥迪隆·雷东的此次展览,您能欣赏到这位风格独树一帜的画家(兼版画家)的65幅作品,每幅作品高清逼近原作。
雷东以充斥奇异生物和怪诞人形的石版画为人熟知,此外,他也是一位精通色彩搭配的画家,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再以想象力加工。
塔德·纳坦松将雷东誉为“梦境大师”,他开辟出独特风格的创作之路,并一直听从自己内心的指引,为我们呈现出富有诗意、优雅动人的梦境。
购买《雷东:梦境探寻》
复制淘口令
38¥gJZJ2I0s4no¥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