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诚 X 大美西北·西北风味小馆 | 全案升级

邦诚 X 大美西北·西北风味小馆 | 全案升级

血统正宗即是购买理由。

“你从哪里来”是品牌形成认知的第一步。接着,有何不同?何以见得?

结合设计配称及产品服务,形成真切实感的体验,品牌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闭环。

西北五省,占据了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人们都习惯称其为“大西北”。与地域之“大”形成反比的,是印象的“小”:传统、单一、刻板。体现在餐饮方面,就呈现出西北美食虽丰富,品牌走出去却很难的现状。
如何成为西北美食的一张名片?

我们的方法是先用差异化模式建立定位,再以“文化IP”建立认知,然后以服务体验传播品牌价值


大美西北的前身老西安,是一个专注西北菜十余年,直营门店50家,团队、产品、运营都比较成熟的餐饮团队。

2021年做升级之前,我们走访调查了市面上的西北菜品牌,发现统一的特点是“大”——店大、桌大、盘大。产品不够精致,设计也不够时尚,客群年龄偏大,年轻人不喜欢光顾。

根据品牌定位三角模型的分析,西北菜在市场上已形成了一定的消费认知,不需要再花很多成本去教育,团队又有过硬的餐饮运营能力,于是我们萌生了做一个时尚、精致、小模型西北菜品牌的想法。

做品牌,首先定位要清晰,我们一直秉持“品牌后缀即定位”

      

其次,要有一个好名字。营销大师阿尔·里斯说过:“从长远观点来看,对一个品牌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名字。”

当时市面上有很多“老西安”,且这个名字无法注册餐饮类目,不利于品牌未来的发展。

于是,当我们看到品牌方的公司名“大美西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时,瞬间选定了新品牌名——大美西北。

既是企业资产,又有地域属性,且深入大众认知。好品牌名,说一次就能让人记住。


接着,我们组织了品牌话语体系,包含文化主题、口号、背书等,进行了认知的延展。


西北之美,在于“大”,大是幅员辽阔,地方大;也是民风淳朴,格局大。

想体现“大美”,就要寻找深入大众心智的西北符号,借势。

于是,我们创作了“人间风味,大美西北”的主题,一个旧词汇的新组合,能够快速唤醒大众熟悉的信息。

品牌在转型的初期,最重要的是建立认知,口号要直白地告诉消费者,吃什么?强化品牌定位,缩短决策时间

大脑的第一语言是符号

我们选择了“美”字做符号,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羊大为美”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将其提炼出来,并融入在地文化,进行了一定的创意设计,成为了品牌独特的符号。

统一所有门店的空间、广告、VI、店面及菜单,50家店同步改造,由表及里一致性,品牌的规模感和价值感得到极大提升。


从“老西安”升级到“大美西北”,品牌有了清晰的定位、模式、空间、视觉,从“跟着别人”到“成为自己”,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样子。


我们这一阶段所做的,就是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帮品牌定心定向定战略




经过一年的发展,大美西北陆续开出10家门店,品牌得到了发展,在方案的落地中也陆续发现了一些问题,据此,我们进行了再次优化。

把文化核心聚焦在“美”上,从“西北四美”再延展出第五美——吃得美,跟餐饮紧密挂钩。


西北五美:人儿美、景儿美、粗粮美、牛羊美、吃得美

关于西北的文化资产,我们始终在寻找最有共识,最能引起共鸣的,比如黄河、剪纸、面条等一些平凡又质朴的符号,其实就是国民心智中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说第一次升级的符号突出了在地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联,在视觉上极具特点。新版符号的设计则调整了两个方向:


1.更突出了“餐”的属性—— 用筷子夹起西北的美好。

2.简易化的字体设计增强了辨识度,扩大了传播性。


有时候,我们并没有发明创造什么新东西,只是在帮品牌把它最有价值的资产发掘、提炼并放大。


在颜色上,由原本的橙色改为了大红色。在上一版的应用中,橙色出现了偏差,导致制作不统一的情况。


对比之下,新版颜色更加鲜亮,更有品质感,应用也更稳定。

上一版字体在应用中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字体的结构重心不一致、应用中字体太多毛边,制作立体字不方便等。


新版字体在不影响感官的基础上做了微调,更稳定、更好用,也更具品质感,更大气。



菜单最怕就是通篇没有重点,引流产品、主营产品、组合产品不明确,不能帮顾客快速决策,帮门店节约成本,增加盈利。


定位“西北风味小馆”,就是要少而精,小而美,快速帮助消费者点出一桌好菜


所以,我们优化了产品结构,重新梳理了产品组合,从单一的主推铁板羔羊肉重新调整为“大美西北四大头牌”“十道推荐”,羊、鱼、猪、牛、鸡等品类丰富搭配,满足大江南北消费者的需求。


重新调整设计后的菜单更清晰、更易做选择,效率更高。对消费者来说,最直接的感觉就是能点出菜,能点出彩,同时配套以产品海报,一桌菜精致可口又划算实在。

除了菜单,我们也在广告软装上不断提醒消费者选择推荐菜,帮助顾客轻松点出一桌好菜。

所有的细节变化都是在强调小正餐的属性,由一个快速解决吃饱问题的快餐店,转型成了吃饱吃好的正餐店,这是模型的转变,也是结构的转变。

经过一年的积累和发展,品牌在调性、风格都有了一定的留存。

找准了自己的模样, 还要让别人知道“我是谁”。

故而,这一阶段更侧重传播度。在文化资产和视觉设计上做了更多的延展,大量释放信息,一切为了传播效率服务。




     


     


     

结语



   


   


   

品牌的发展是阶段性的,流动的,变化的。


每个阶段的需求都会发生改变,我们就要根据需求的变化去不断调整,尊重市场和消费者。


以精进的态度去做品牌升级,分阶段,而非一蹴而就,慢慢就会收获成长的喜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邦诚品牌策略”(ID:canyin18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