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诚&开呗品牌工作坊 | 总结回顾

邦诚&开呗品牌工作坊 | 总结回顾


3月18日邦诚品牌策略与开呗品牌孵化联合举办了品牌工作坊的内部课程,本篇推送将对课程进行总结回顾
邦诚联合创始人/品牌总监——
江立剑分享《如何做广告


邦诚合伙人/创意总监——
张彭浩的分享《品牌设计原理》






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大卫·奥格威曾说:“一切不以销售为目的的广告都是耍流氓。


我们致力于以提升销售来为目的进行设计,因此“用设计去赚钱”“用设计来省钱”是我们对终端门店设计的核心提炼。只为“设计出一间会赚钱的门店”。一个好的门头不仅能让顾客更好地发现我们,更能吸引顾客进店。从而节省营销的成本,增强顾客的认同感,减少顾虑,还能大大地提高门店的获客率。




终端门店设计的定义:实际上是围绕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通过视觉传达打动消费者,从而产生购买行为。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商业设计,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艺术创作





商业设计中结合《消费者购买行为图》可以得出商场外的广告可以从时间,距离因素等方面考虑潜在客户对场外广告的信息接收情况,可以通过品牌符号告诉客户“我是谁”;通过楼层导视告诉客户“去哪买”。场外广告设计的重点是要冲击力强,引起注意,提高转化率。


而商场内的广告,通过品牌符号告诉客户“我是谁”;通过有食欲招牌菜告诉客户“吃什么”;通过品牌后缀告诉客户“买什么”;通过口号(购买理由)告诉客户“为什么买”;一目了然的排版设计,让顾客不用问人、直接到店的导视告诉客户“怎么买”从而减少顾客的思考犹豫时间,加快决策。因此要降低识别的成本,放大购买的理由,并且注意阅读的顺序。




总结:商场外的广告,一定带有强劲的冲击力、这样才会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商场内的广告,要让消费者一目了然,从而加快消费者的决策


除此之外,超级门头策略可以让消费者更容易发现,吸引其到店,从而大大提高门店获客率,因此我们通过发现你、你是谁、卖什么、为什么买、记住你”这样的方法论去定制超级门头战略。




除了让消费者进店,让消费者有惊喜,有品质感,反复购买,愿意进店更是门店的策略目的,而卖我想卖、帮消费者做好选择、提高毛利、优化操作流程,便是菜单设计的目的。




秉承着“菜品架构搭得好,餐厅利润少不了”的原则,分别定制门店的引流产品(拳头产品、明星产品);主流产品(主题产品、补位产品);利润产品(边际产品、季节产品)。从而能让餐饮老板更好地运营自己的门店,让门店老板赚钱的同时还能省钱。




一个好的菜品文案更能体现产品的价值,因此好的文案需要做到三点:1、找到一个强有力的购买理由;2、找到一个超级词语表达购买理由;3、找到一个有节奏的句式或押韵语。



除了菜品文案,菜名改得好,也是提升销量和利润的关键。





最后应对不同季节、不同主题定制出合适的新品,推出毛利高/易操作/独特性的爆款新品,并为新品塑造产品话语,创造出强而有力的购买理由。




综上所述,我们要更多的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场内外的广告设计、终端门店设计、超级门头设计等,给我们(消费者)传递了什么信息,从而产生消费的欲望并且付之行动。







设计的本质是用设计解决设计以外的问题,更多的是透过现象之外的本质做设计,重新找到创意点进行再设计。做设计做创意我们需要拥有更多的抽象思维去看本质。



研究人的需求做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要从目标出发。选择更好的路径,随后制定更好的策略,再决定技术和工具。因此做设计要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看问题。





符号设计的思维就是结合形式,调性和反推的设计思维,从而根据策略与目标,精准定位需求找准大的定位定调,随后找到对标参考建立情绪版。遵循熟悉既陌生,和简约的图形(能画能描述)创造出好记好传播的符号。一个好的符号一定具备联想性、延伸性、包容性和独特性

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多看跨领域的设计来开阔我们的眼界,始终保持好奇心,不懂就问。学习更多的技法来实现自己的想法,学习与各种各样的人去沟通,随后不断的分析,有更多的想法去碰撞。从而让自己有更大的突破,并且还能增强自己的信心。




字体设计思维说到底就是在不断找变化,在变化中稳定,在稳定中寻变,其中我们分别通过文化延伸、情绪、调性的方面去进行变化。





通过情绪板找到各种各样的参考,从而运用减法、笔划形状、连笔、字形设计的变化技法,去不断优化字体的设计,追求长久的稳定性



最后还是要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超乎现象看品质的思维方式看设计。以最终目标去做设计才是最重要的!
—— 结语 ——


我们做所有的设计都要以客户的角度出发,广告是为销售而存在的,而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手段,是否达到设计的目的?就是检验设计是否好的标准,不能只为了设计而去设计。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
内部培训是为了使自己更优秀,让自己学有所用,用有所成。期待下一次的更优秀的精彩分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邦诚品牌策略”(ID:canyin18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