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禧公园——别跟高线公园比,就挺好

百禧公园——别跟高线公园比,就挺好

百禧公园位于上海,是刘宇扬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国庆刚刚对外开放,位于环球港附近,号称是上海的“高线公园”,冲着设计师和这名头,挑了个天朗气清的秋日去逛了逛。

后面那栋就是环球港。

前期查了点资料,其实并没有抱有太大期望,逛下来呢,跟预想的也差不多。

总结下就是,公园还不错,但是要硬跟高线公园比的话,容易招骂,哈哈。具体的下面认真说说。

因为百禧公园自己就是对标高线公园去设计的,所以我也就从这个角度去讲讲了。

一  不足之处还挺明显

这次我们先说不好的地方,哈哈哈。

百禧公园全长800米,是拆掉以前的农贸市场建的。

图片来自网络

我去之前大众点评看了一圈,竟然大多数都是附近居民的骂声。因为曾经的农贸市场存在几十年了,很大,物品种类齐全,周末还会有很多离得远的人专门去采购,甚至很多外国游客会专门去感受上海人的烟火气。已经成为周围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地标了。但是可能由于脏乱差或者管理上的问题,仅一年时间就拆除重建了这个公园。

建好没多久,网上已经这么多留言,基本上就是游客打卡觉得还行,但是当地居民那个怨念啊,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对农贸市场拆除的心痛。

然后我又去刘宇扬建筑事务所的公众号看了下发的文,知道这个公园设计和建造时间都很短。

然后我就。。。哈哈。。。觉得。。。可能。。。应该。。。也没有那么好啦。毕竟高线公园,本身就是利用原有高架铁路线设计的,这里曾经虽然是铁路轨道,但是没有高架呀,并不是说这样凭空建造。

其次,设计施工时间过短,要知道高线公园可是用了十几年的时间逐步建造完善起来的,并且还不是政府主导,是私人发起的,不可不说算是设计史的小奇迹了。反正在国内我想象不出来,如果上海能建成这样的,绝对是大大的自豪,必带朋友打卡点。

有很多这个弧形的顶棚,是网状的,不能挡雨,可能是局部防晒,但是对昆虫不太友好。我看见了好些昆虫飞进来就半天飞不出去。在昆虫眼里似乎不太容易分别这个网,都直愣愣的往上扑,半天飞不出去。

而且下雨也遮不了雨,如果夏天来,应该还挺晒的,毕竟都是钢构架,还比较高,树木也无法遮挡。

以及,有些设计,还挺接地气的。哈哈,我觉得这个应该不是设计师的意图吧。

碎花砖的拼贴,这图案一看就是农村自建房的豪宅。

摆成桃心的玫瑰和月季。

部分略显简陋,可能跟造价有关。(但是据说造价有一个亿~~~)这才刚建好,地上的花纹已经脱落了。

两边的排水,不知道下雨天走在下面的人是什么感受。

像这种大面积的网状,要说排水吧,要研究下这个逻辑,采光可能还能说的过去。

对上面穿裙子的人不太友好,会走光,对下面的人也不太友好,会落灰啊。下雨的话,又是另一个场景了,不知道会不会变成水帘洞。

二 优点也不可掩盖

去看了之后,还是有很多亮点的。不对标高线公园的话,我会觉得还是挺不错的设计。

首先是多层级的复合空间,这个公园是线性公园,总长800米。局部三层,但是高度只有六米多,为了尽量不建太高影响周边居民的采光等,采用下挖1m,首层抬高1.4m,减小层高的方式,获得了三层的高度。

这点挺好的,相当于把原本的空间扩大了一倍多,且在高度的变化上,让原本无聊的线性空间更加丰富,毕竟周围没啥景,只能自己造景了,来散步游玩的人不至于觉得千篇一律。不然就几米宽的线性空间,走过去又走回来挺无聊的,关键是还会走回头路。现在有高有低,且不会走回头路,挺好的。

其次,对周围的小区开放,周围小区要来公园,可以直接开小门进来,不用从两端,可以最短距离到达公园。(设计上,已经在尽量方便周边居民 了,控制高度,便捷到达。)

在楼上望向周边居民楼

周边小区直接开向公园的小门,目前还在完善中。

然后中间有几处较为开阔的景观节点,可以成为人流聚集的场所。

比如口袋公园 ,这个以那棵大的梧桐树来命名的小公园。(忍不住说一下,梧桐树不是这样的,一般江浙爱用的这种行道树,叫做法国梧桐,也称为悬铃木,并不是“凤凰只栖梧桐树”里的那个梧桐树。)

阶梯广场,对着下面的空地,下面的空地可以举办活动,舞台,集市,展览,都不错。

还可以眺望学校广场,这点我挺喜欢,因为大部分适合都感觉挺狭窄的,右边出现个球场,从狭窄到开阔的变化,跟球场互相借景,并且学校给人充满了生机的感觉。

而对应这个学校的公园区段,可以看到有给小朋友玩耍的空间,这种弧线的座椅小朋友特别爱在上面跑来跑去。这里的确是整个过程中,小朋友最聚集的的地方。

中间还穿过了一条街,不用下楼走斑马线过马路,这个也是很便民的。


还有些运动,艺术等的活动空间。

篮球场

展览空间

目前在展览的就是关于百禧公园。

模型展示,有分段的模型,也有整个的模型。

我看见竟然有人在这里睡着了,要知道我去的适合这个小空间很闷热,而且里面在播放很嘈杂的音效。

后面是保留的历史墙,进行了一些更新。

艺术装置和展品也不少,沿路都有。

一些细节的设计

配电箱的处理,刷了颜色,前面还放了展品。

台阶的细部。

一个母题下各种样子各种颜色的顶棚。

很多休闲座椅,有人在其中看书。

其实从设计来说,我觉得挺不错的,何况时间那么短,完成度很高,但是又会感叹,一个项目,设计师占的比重真的不算什么。纽约高线公园的成果,不是来自于设计师,是好多好多人的努力,去争取政府,去募集资金,去评选设计方案,去宣传去运营。

至于农贸市场改成公园引起部分居民不满的事,这也的确不是设计师能决定的,设计师已经从设计角度尽量便利周边居民,减少不好的影响。当然设计上也不是完美的,总之瑕不掩瑜。

希望以后我们的城市,能够真的有像高线公园那样的项目,成为我们的骄傲。

(过两天有空了,给大家荐书,看看高线公园到底有多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石头的建筑记”作者:石头吃土豆(ID:arch-ston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